分享

临床常见百种病证(6)—温邪发热、骨蒸劳热常用药物、方剂介绍

 仁和堂老军医 2022-09-05 发布于广东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文章图片1

温邪发热、骨蒸劳热证

温邪是自然界致病因素中具有温热性质的病因。主要包括六淫中的风热、暑热、湿热、燥热,以及疠气和温毒。具有从外感受,性质属热,致病迅速,病位各异等特点。温邪大多从口鼻侵入人体,是否发病主要取决于人体正气的强弱,正气虚弱者易发病。

注意:温邪发热与寒邪发热的区别:外感寒邪初期的特征是“恶寒”,外感热邪初期的特征是“发热而渴不恶。

骨蒸劳热主要症状是五心烦热,即手、足、心烦热,热是从骨缝里发出。如肺结核、骨结核等表现为肾阴心火旺。

注意:骨蒸劳热和骨蒸潮热区别是相关症状。骨蒸潮热是严重的潮热症状,潮热就是像潮水一样反复,并且定期发作热性症状。患者体温并不一定会升高,但是患者自身会觉得很热,而且是身体深部发热。

常用药:

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 、胡黄连、秦艽、龟甲、鳖甲、女贞子、牡蛎、玄参、泽泻、丹皮、熟地黄、生地黄、知母、黄柏。

方剂选:

五蒸汤《外台秘要》卷十三引《古今录验》

组成服法: 甘草3克(炙),茯苓9克 ,人参6克, 竹叶2把, 葛根 、干地黄各6克 ,知母 、黄芩各6克 ,石膏15克(碎),粳米75克,上十味,切。以水900毫升,煮取250毫升,分为三服。亦可以水900毫升,煮小麦750克,煎汤煮药。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芜荑、火醋。

功能主治: 治骨蒸劳热

清咽栀豉汤《疫喉浅论

组成服法:生山栀、香豆豉、银花、薄荷、粉甘草、蝉蜕、白僵蚕、水牛角、连翘壳、苦桔梗、马勃、芦根、灯心草、竹叶。原方并无剂量,儿科用药,且治肺胃初起之证,用量宜轻,每味药10g以内为宜,服用剂量也应该先小量测试,切合病情,再适量增减,且中病即止。

功能主治:“烂喉痧”初期可见憎寒发热、咽喉红肿疼痛甚至溃烂、肌肤丹痧隐隐,舌红,舌上可见珠状突起,苔白而干,脉浮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