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突发昏迷,皮肤斑块成为诊断线索,竟是这种罕见病!

 天地爱尔 2022-09-05 发布于河南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这种罕见表现,也需引起重视!


医院送来一位突发昏迷的患者,体表检查发现,患者全身可见“牛奶咖啡斑”,这与患者的昏迷有联系吗?我们一起来看下今天的病例~


病例简介[1]


49岁女性,于十几岁时确诊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2年前磁共振成像发现右侧大脑中动脉中发现小的颅内动脉瘤(图1),其他地方未发现动脉瘤。

图片
图1 既往磁共振图像。左:2年前在右侧大脑中动脉发现一个小的颅内动脉瘤(<2mm)(箭头);右:1年前左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所在的位置没有动脉瘤(箭头)。

来院前突发急性头痛、意识障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为13分(满分为15分,12-15分为轻度颅脑损伤),Hunt﹠Kosnik评分量表为III级(中等量出血,嗜睡或朦胧,颈项强直,有神经系统障碍和颅内压增高表现),世界神经外科学会联合会评分(评估早期脑损伤)为II级。

收缩压>200mmHg。体表可见咖啡样浅棕色色素斑,皮下多发性硬结,基于患者体表表现,完善以下检查。

影像学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CT血管造影显示多个颅内动脉瘤(图2A),颅脑磁共振(MRI)发现大脑中动脉较去年新生多个小颅内动脉瘤(图2B、C)。

图片
图2 A: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B、C:血管造影显示多个颅内动脉瘤(<2mm)(箭头)。

考虑诊断为NF1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根据血肿的分布,怀疑出血来源是左侧大脑中动脉外周分支的新发动脉瘤,而不是右侧大脑中动脉的已知颅内动脉瘤。

于是对患者进行急诊手术,行左侧额颞开颅。手术在大脑左中动脉分叉处只夹闭一个小动脉瘤,另一处小动脉瘤位于左大脑中动脉的最外围部分,因识别困难,三天后行二次手术夹闭远端颅内小动脉瘤。

术后病人情况良好,无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并发症。

神经纤维瘤病神经纤维瘤病

神经纤维瘤病(NF)

为何能导致患者昏迷?

NF是一种遗传性的罕见肿瘤,由于神经嵴细胞分化异常而导致多系统损害,包括NF1NF2和神经鞘瘤。其中,NF1较为常见,主要影响皮肤和神经系统,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皮肤疾病,如典型的牛奶咖啡斑、Lisch结节和皮肤神经纤维[2]

根据2021版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对于无父母患病史者,满足2条或以上临床特征可被诊断为NF1;有父母患病史者,满足1条或以上临床特征即可诊断。

本例患者体表可见咖啡样浅棕色色素斑,皮下多发性硬结,十几岁时确诊NF1

图片
图3 国际神经纤维瘤病诊断标准共识组制订的NF1诊断标准[3]

血管病变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NF1还会引起血管病变,虽然较为罕见,但后果严重,所以需要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NF1相关血管病变在NF1患者中发生率约为0.4%~8.0%,多从儿童期或成年早期开始发病,病程缓慢,呈进行性损害。早期常无明显不适症状,随着病情加重,累及脑、肾、肠系膜、冠状动脉和外周小血管,出现血管狭窄闭塞、动脉瘤等。

约50%的NF1相关血管病变死亡患者是由脑血管病变导致,脑血管异常可变现为烟雾状脑血管、动脉瘤以及动静脉瘘等[4]NF1颅内动脉瘤发生率明显增高。本例病人就是患有1型神经纤维瘤伴颅内动脉瘤,因动脉瘤破裂出血而昏迷入院。

发病机制

基因突变是NF1发病的主要原因,目前已发现3000多种不同NF1基因致病变异,主要表现为功能缺失如错义突变、无义突变、插入、框移、易位等。

NF1基因的蛋白产物为神经纤维蛋白,而神经纤维蛋白的缺乏将会导致血管生长因子高表达,可能导致血管壁异常细胞过度增生导致的纤维增生、平滑肌消失,进而发生细胞的纤维变性和平滑肌结节的增生,从而引起血管狭窄畸形和动脉瘤的发生。

NF1其伴发血管病变如何治疗?


NF1伴有多系统累及,由于病灶广泛、手术难以根治、复发率、致畸率、致残率高、治疗难度大等特点,治疗原则以对症治疗为主,缓解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是本病治疗的关键。

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的治疗研究也有了新进展,如口服辛发他汀或抗氧化夹竹桃麻素能够减少NF1突变小鼠动脉瘤形成、对NF1相关血管病变进行血管内治疗(包括栓塞线圈、血管内支架、球囊扩张器等)。

小结

NF1合并血管病变呈进行性加重,早期表现多不典型,易漏诊误诊。动脉瘤破裂出血有较高的致残率、病死率,多学科系统评估、合作诊疗是提高NF1患者治疗水平、生存质量及改善疾病预后等的关键。因此,需加深我们对NF1伴发血管性疾病的认识,临床医生应意识到NF1能会增加脑出血的风险。

参考文献:
[1]Uchida T, Amagasaki K, Hosono A, Nakaguchi H.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wit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due to multiple and de novo aneurysms: a case report. J Med Case Rep. 2021 Jul 30;15(1):411. doi: 10.1186/s13256-021-02967-3. PMID: 34325735; PMCID: PMC8323238.
[2]张青珍,高福林,雒璐璐,臧沛溪,董通,张毅.1型神经纤维瘤一例[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21,28(06):495-497.
[3]王智超,李青峰.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1版)[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21,11:1384-1395.
[4]叶梦,贾冰冰,梁晨思,霍丽蓉.Ⅰ型神经纤维瘤病血管病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2019,48(12):146-149.

本文首发:医学界罕见病频道
本文作者:暗生崎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