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十四五”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发展规划总体思路如下:正确认识把握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为着力点,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目标,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命共同体理念,守好用好“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宜人气候、人文荟萃”健康资源,擦亮绿色底色,彰显文化特色,构筑全域健康格局,系统实施“健康+”战略,推动健康产业与旅游、体育、文化、教育等产业融合发展,把云南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绿色发展方式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国际康养旅游示范区、美好生活建设示范省和生态文明建设新高地。 发展定位: 1.国际康养旅游示范区 充分发挥云南的资源、生态等独特康养优势,深入挖掘特色民族文化内涵,按照全区域全时空全要素的大旅游理念,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地区的康养旅游行业标准和管理体系,紧扣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发展方向,优化产品供给,推动健康产业与旅游、体育、文化、教育、养老、科考研学及会展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建立体系健全、结构合理、业态丰富、主题突出的文旅康养产业体系。 立足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发展定位,突出“康养旅居、跨境旅游”,建成一批国际知名的高品质康养休闲旅游胜地,全方位开展区域性、国际性的经贸人文交流活动,不断提高云南健康生活目的地的国际知名度、辨识度和美誉度,打造“宜居、宜游、宜养、宜医、宜业、宜学”的国际康养旅游示范区。 2.美好生活建设示范省 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筑牢人民至上的理念,守住人民的健康线,坚持世界眼光、时代特色、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建设全龄友好型、包容型、开放型社会。完善亲民便民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立体联网、内外联通、联程联运、快进慢游、使用友好、深体验、普惠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 构筑具有地域特征特色的城乡建筑风貌,塑造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打造“处处是风景、人人是形象”的美好生活环境,建设一批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高品质宜居城市,打造彰显中国最美省份底色、承载美好生活向往的未来城市、未来乡村。大力发展健康消费,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健康产品消费链和商业生态。全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的平台、更多的机会、更好的场景、更优的生态、更美的生活,建设美好生活示范省。 3.生态文明建设新高地 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云南成为我国最具特色的“两山”理论转换实践样板区,书写最美丽省份建设新篇章。 探索建立特色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和气候资源转换为健康产业发展动力的实现路径,加快构建健康生活美丽生态空间让云南生态绿色、原生本真健康生活的最鲜明底色更加突出;加快建立以现代发展理念对接历史、民族和文化资源优势的健康产业发展机制,加快打造健康生活生态文化空间; 发挥生物多样性优势,构建多样性资源大省向高质量产业大省迈进的转化机制,加速建设生命共同体多样性空间;充分彰显“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及世界物种起源、分化中心的独特地位,创造性构建以“敬畏生命,探秘健康”为主题的生命共同体空间,共建生态文明建设新高地。 基本原则“”: 1.坚持人民至上。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利民、发展为民,把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作为促进全省宜居宜业、创收创业的重要支持,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与安全、保护与利用、国内与国际、城市与乡村、线上与线下,增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系统布局健康生活目的地产业体系,增强发展后劲和持续性。 3.坚持融合发展。遵循“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原则,以“健康+”为抓手,探索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机制,推动原生态、文化、资源等禀赋与健康生活目的地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产业集群,大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的新型经济体系。 4.坚持市场驱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化营商环境,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积极培育壮大多元化市场主体,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更好发挥政府在规划引领、政策制定、市场监管等方面的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5.坚持改革创新。创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机制,坚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强化制度顶层设计和政策统筹协调,加快释放政策红利,纵深推进健康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健康生活产业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创新发展。 发展目标: 到2025年,支撑云南健康生活目的地的城乡体系、场景体系、产业体系、活力体系、设施体系、品牌体系全面构建,国际康养旅游示范区、美好生活建设示范省、生态文明建设新高地享誉全国,云南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绿色发展方式和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面旗帜。 1.健康品牌影响更广泛。 云南健康生活目的地的品牌影响力、号召力、吸引力持续提升,“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矩阵体系全面构建。 打响一批有影响力的健康生活目的地城市品牌、乡村品牌,培育一批健康生活旅居示范项目、精品路线和平台,构建一批健康产品品牌,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企业品牌。 2.健康生活布局更优化。依据“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化”总体布局,构建以昆明为中心、以都市圈为核心、以城市群为形态、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健康生活布局,营造大山大水生态空间、高原特色农业空间、集约高效城镇空间、民族文化多彩空间,推动生态美、环境美、城市美、乡村美、边关美、山水美、人文美成为普遍形态。 3.健康产业融合更深入。健康生活产业的资源融合、业态融合、产品融合、设施融合、科技融合、创新融合深入推进,健康产业实现全链条延伸、全体系融通、全方位融合。 到2025年,“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6万亿元,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26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达到1200亿元,旅游总收入实现20000亿元。 4.健康产品供给更丰富。业态创新、产品供给竞相迸发,健康生活消费场景更加多元。田园牧歌、森林秘境、在水一方、民族风情、城市旅居、小镇时光成为人们重要的健康消费集聚地和消费形态。绿色食品、特色医药品、医疗服务等健康产品供给更加丰富,高原研学、体育旅游、赛事经济、民族体育运动、体育制造与服务融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重点打造5个世界级旅游景区、5个世界级旅游度假区、10个国际康养旅游示范区和15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新创建3个5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出一批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乡镇,努力创建50个绿色食品名品,30个特色医药品,10个特色医疗品牌。 5.健康服务体系更完善。现代服务业体系、创新服务体系,设施服务体系、数字服务体系更加优化。到2025年,全省健康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800亿元左右,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0亿元,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两个50%”的地位有效巩固。 展望2035年,全省健康生活目的地的产品体系、服务体系、市场体系、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各项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健康生活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成为全局性战略新兴产业,在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成为世界各国人人向往的健康生活目的地。 云南省“十四五”时期健康生活目的地发展主要指标表格显示: 一、“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综合产值2020年为0.9万亿元;2025年预期要达到1.6万亿元,年均增速12%; 二、体育产业总规模2020年为129.75亿元;2025年预期要达到260亿元,年均增速≥14.9%; 三、生物医药产业2020年为2521亿元;2025年预期要达到4000亿元,年均增速≥10%; 四、健康服务业增加值2025年预期要达到1800亿元; 五、健康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2020年为2300亿元;2025年预期要达到5000亿元,年均增速≥16.8%; 六、文化营业收入2020年为1071.55亿元;2025年预期要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速12%; 七、文化产业增加值2020年为644.86亿元;2025年预期要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速8%; 八、旅游总收入2020年为6477.03亿元;2025年预期要达到20000亿元,年均增速25.3%; 九、旅游接待总人次2020年为5.29亿人次;2025年预期要达到10亿人次,年均增速13.6%; 十、旅游产业增加值2020年为1349.57(表格无单位,应为亿元);2025年预期要达到2570(表格无单位,应为亿元),年均增速13.8%; 十一、人均预期寿命2020年为75.20(表格无单位,应为岁);2025年预期要达到77(表格无单位,应为亿元),年均增速[1.8]; 十二、低碳城市2020年为1个;2025年预期要达到5个,年均增速[4]; 十三、国家级田园综合体2020年为1个;2025年预期要达到5个,年均增速[4]; 十四、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020年为1.85(万人平均)【单位应为平方米】;2025年预期要达到5(万人平均)【单位应为平方米】,年均增速7%; 十五、智慧医院2025年预期要达到60个; 十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025年预期要达到13平方米; 备注:[ ]为5年累计数。(来源:云南省发改委官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