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醒而超前的生死观,我只佩服汉文帝

 送你一杯心晴茶 2022-09-05 发布于陕西

[ CHUN ]

[ FEN ]

「心·念」

愿你一心,念念温暖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71

资治通鉴系列故事

01

最是一年春好处

在一个盛夏的晚上,那天晚上也许有微微的凉风吹过,一辈子励精图治的汉文帝在未央宫驾崩了。

文帝在生前曾留下遗诏说:“朕听说,天下万物萌生,没有不死的;死是天地的常理,是万物的自然规则,有什么值得特别悲哀的呢!现在这个时代,世人都乐于生而厌恶死,为了厚葬而破产,为了强调服丧尽孝而损害身体健康,朕很不赞成这些做法。况且,朕本人没有什么德行,没有帮助百姓,现在死了,如果再让臣民长期地为朕服丧哭悼,经历寒暑变化那么久,使民众父子悲哀,老人伤感,减少了他们的饮食,停止了对鬼神的祭祀,这是加重了朕的失德,怎么对得起天下人呢?”

你有没有从文帝的第一句话里就感到了从心底带来的震撼呢?

天下万物萌生,没有不死的。

因为没有不死的东西,所以死并不是特别值得悲哀的事情。

这个事情我之前没有认真想过,像我活到这个年龄,也经历了一些亲戚朋友的去世,从一开始对死亡的恐惧,慢慢也接受了人都会死的这个事实。

因为看过一些人对死亡的恐惧和悲痛,我更是逐渐对一切的生命都生起了怜悯,现在连一只蚊子我也不愿随意地残害它的生命。

我这样写肯定会有很多人觉得我太愚痴了,怎么能对吸人血的蚊子心怀慈悯呢?

但我相信万物有灵,任何一个生命都有它们所存在的理由,贪生怕死是每个生命的天性,既然自己也害怕死亡,我就不想再把这种恐惧再凌驾于其它物种的头上。

汉文帝说:“世人都乐于生而害怕死,为了厚葬而破产,为了强调服丧尽孝而损害身体健康,朕很不赞成这些做法。”

《弟子规》上讲:“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这个其实应该是孔夫子提倡的,孔子认为一个人在最初的三年吃喝拉撒都要靠父母的帮助才能完成,所以父母去世后,子女理应为父母守孝三年。

这个提倡对不对呢?

其实看一些电视剧就能知道这个问题对不对,尤其是一些偶像剧,特别让人感动的那种情节,就是男女主角,不管哪一个突然得了重病,然后不幸的或者是男主角死了,或者是女主角死了。

一般偶像剧为了打动观众,都会安排让女主角死,这时候为了表现男主角的痴情,就会演出男主角经常思念女主角的桥段,而且男主也不会像现实中的男人,非常容易朝三暮四,而是为女主守身如玉,至死不渝。

一般像这种桥段都会非常地打动女性观众,而且因为偶像剧把人性表现得非常完美,导致相当一大批喜欢看偶像剧的女性在现实中找不到男朋友,嫁不出去。

其实我曾经也喜欢看偶像剧,因为人设完美,人性完美。

不过就算是把剧里的角色颠倒过来,女主对男主忠贞不渝,看电视的男人们也会非常感动。

02

最是一年春好处

2

这说明什么,是不是说明每个人其实都非常希望能得到纯粹的爱?

那这种感情放在任何一个人的身上,也是成立的。

就像孩子都希望父母能够无微不至地爱着自己,反过来也一样,父母也希望孩子能够一直像小时候那样对自己的爱是可以不分彼此的,亲密无间的。

如果父母去世了,也自然会希望孩子还能怀念自己,想着自己。

夫妻之间也一样,夫妻之间任何一方去世,都希望自己能在对方的心目中停留的时间长一点,我想没有那个丈夫或者妻子希望自己一闭眼,对方就迫不及待的去另寻新欢。

所以希望自己身故以后,还有人能记住自己,是所有人类的共同期盼。

在这个前提下,对已过世的父母、亲人去怀念、祭祀都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但我们中国人其实更厉害,我们的很多祭祀其实都是基于感恩,对天地自然的感恩、对祖宗的感恩,对亲人、朋友的感恩。

是这些感恩,串联起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可以生活在一个非常有人情味的环境之中。

不过看汉文帝遗诏,你就会发现汉文帝的做人境界很高。

虽然人都希望能被别人所记住,但汉文帝让人们不要为了服丧尽孝而去损坏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这是真正站在对方的角度去为对方考虑。

也就是说,我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我也知道当我去世以后,必然会兴师动众的要劳驾很多人为自己服丧,像这样的事情其实也会对很多人的生活都会造成影响,这也是我于心不忍的,这也是自己的失德。

其实在这篇文章之前,我并不太了解一个完美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

不是圣人,而是一个真正具备七情六欲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我想汉文帝应该是比较接近于完美的人类。

身为一个帝王,不骄奢,不淫逸,兢兢业业治理国家,为百姓谋福祉。

一生有自己所爱的人,也有爱自己的人。

至死依然不忘维护自己灵魂上的高尚。

这样的帝王我觉得才配得上那句诗,就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