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象派没有条件深入研究中国画

 乔元庆 2022-09-05 发布于上海

我曾经写过《为什么印象派画家学的是浮世绘而不是国画》,论证了两个原因。一个是浮世绘是印刷品,大量进入法国,法国画家可以有足够的量来学习,国画则没有那样的量。第二是生宣上的晕染,很难在油画上实现,也很难体会这种画法的好处,因此法国画家当时忽略了。这个问题有待于理论上进一步的挖掘,是绘画史的课题。

另外,从中国绘画史的理解角度,我们也体会到法国画家在当时是很难理解中国绘画的。

就像我们现在需要把西方绘画史作一番梳理,为了进一步理解油画。而中国画的史料,在19世纪,还没有多少传到西方,估计西方的汉学家也是凤毛麟角,没有人真正解读中国的绘画理论。

比如中国绘画的墨与色的关系,一种史观认为中国绘画是从色为主进化到墨为主。有人提出先秦就有五色的说法,青黄赤白黑。墨色只是其中之一。“设色分工,谓之画”。画画,就是用五色去分别设色。到了晚唐,有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则有”...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也就是说,墨分五色,单单水墨就表现了五色,就可以表达画家的意念。

这种史观,认为早先中国是以色彩作为基本的绘画元素,这个跟西方是一样的。但是后来却转为以水墨作为绘画的本质,”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也就是说是,画的道,就是画画的最高理论,是以水墨为最上。为什么呢?因为”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就是说水墨才是表达自然之性的基础,是可以实现造化之功的。我们以前也指出过“天人合一”是中国绘画的公理性原则,画画是师造化,因此画画实际上就是画家在造化。天,是鬼斧神工造化大自然。而画家,则是在纸上学习天,也是在造化万物于纸上。

西方的绘画,从文艺复兴绘画,就是在颜色上不断地改进,一直在做加法,到了印象派,是颜色运用的进一步革命,在颜料工业化制作的契机,油画的用色大发展。在那个当口上,印象派是不可能体会水墨的理念的,那等于是减法,是一减到底。

因此,我们说由于19世纪西方无法了解中国的绘画史,无法了解中国的绘画理论,因此他们不可能学习中国画,只能停留在浮世绘的范畴里面。

但是,19世纪法国画家们的局限性,无法了解中国绘画史和中国绘画理论,在我们这里是没有的。我们可以很容易地了解中国绘画史资料,因此我们就完全有进一步打开油画的新空间的机会。如果我们还是跟莫奈梵高一样,止步于中国画的大千世界门外,那岂不是自误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