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然科学的哲学》张华夏【四部】

 东方文捷 2022-09-05 发布于天津

自然科学的哲学(张华夏科学哲学著译系列) 

内容简介

本书对当代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论的最主要问题,例如科学的发现和假说的检验问题、科学定律和科学理论的性质问题,科学解释的结构及其功能问题,科学概念的形成和科学理论的还原问题等,都作了极为深刻、严格而又简明的论证,对于所有这些问题作者都从科学史上挑选了最恰当、典型而且生动的案例来加以通俗的解说。因此,它作为一本引人入胜的科学哲学著作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在世界上已有十几种文字的翻译版本。

作者简介

张华夏,1932年生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国内著名科学哲学家,主要研究科学哲学、复杂系统哲学和道德哲学。早年先后就读于中山大学经济学系和复旦大学哲学系。1955-1975年在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任教,1977-1996年在中山大学哲学系任教,1996年退休后任华南师范大学和山西大学客座教授。出版《物质系统论》《实在与过程》《技术解释研究》《现代科学与伦理世界》《科学的结构》等专著十六部;《自然科学的哲学》等译著三部,发表论文约一百五十余篇。

目录

第1章 本书的范围和目的

第2章 科学研究:发明与检验
2.1 一个历史案例
2.2 检验假说的基本步骤
2.3 归纳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第3章 假说的检验:它的逻辑及其效力
3.1 实验检验与非实验检验
3.2 辅助性假说的作用
3.3 判决性检验
3.4 特设性假说
3.5 原则上的可检验性和经验含义

第4章 确证和可接受性的标准
4.1 支持证据的数量、种类和多样性
4.2 借助“新”检验蕴涵所做的确证
4.3 理论的支持
4.4 简单性
4.5 假说的概率

第5章 定律及其在科学解释中的作用
5.1 科学解释的两个基本要求
5.2 演绎律则解释
5.3 普遍定律和偶然概括
5.4 概率性解释:基本原理
5.5 统计概率和概率性定律
5.6 概率性解释的归纳性质

第6章 理论和理论的解释
6.1 理论的一般特征
6.2 内在原理和桥接原理
6.3 理论的理解
6.4 理论实体的地位
6.5 解释与“还原为熟悉的东西”

第7章 概念的形成
7.1 定义
7.2 操作定义
7.3 科学概念的经验含义和系统含义
7.4 论“操作上无意义”问题
7.5 诠释性语句的特征

第8章 理论的还原
8.1 机械论和活力论的争论
8.2 术语的还原
8.3 定律的还原
8.4 再论机械论
8.5 心理学的还原,行为主义
进一步阅读的书目
索引
译后记

收起全部↑

前言/序言

本书对现代科学方法 论和自然科学哲学的一些 中心论题提供一个导论。 为了适应篇幅有限的情况 ,我决定对有限的重要论 题作较详细的论述而不是 就广泛的主题泛泛而论。 虽然本书在性质上是一本 基本读物,但我力求避免 误导的过分简化,并且我 还提出现时的研究和讨论 的课题中的某些尚未解决 的问题。 对于那些想对这里已 经讨论过的问题作更充分 的探讨或者想要了解科学 哲学的其他问题领域的读 者们,他们会发现在本书 末尾的简短目录中有有关 进一步读物的建议。 本书的实质性的部分 是在1964年写的,那是 我在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 心(Center for Advanced Study in the Behavioral Sciences)当研究员的最 后的几个月,我乐于对得 到这个机会表示我的谢意 。 最后,我衷心感谢本 丛书的编辑,Elizabeth和 Monroe Beardsley的有价 值的建议以及Jerome B.Neu在阅读校样和准备 索引方面的有效帮助。

科学哲学导论 (美)R.卡尔纳普 张华夏,李平 译 书籍

[美] R.卡尔纳普 著

目录

●第一篇 规律,解释与概率
第一章 规律的价值:解释与预言
第二章 归纳与统计概率
第三章 归纳与逻辑概率
第四章 实验方法
第二篇 测量与定量语言
第五章 科学中的三种概念
第六章 定量概念的测量
第七章 广延量
第八章 时间
第九章 长度
第十章 导出量和定量语言
第十一章 定量方法的优点
第十二章 语言的魅力观
第三篇 空问的结构
第十三章 欧几里得平行公设
第十四章 非欧几何
第十五章 彭加莱与爱因斯坦
第十六章 相对论中的空间
第十七章 非欧物理几何的优点
第十八章 康德的综合先天知识
第四篇 因果牲与决定论
第十九章 因果性
第二十章 因果性是否蕴涵必然性
第二十一章 因果模态的逻辑
第二十二章 决定论与自由意志
第五篇 理论规律与理论概念
第二十三章 理论和不可观察性
第二十四章 对应规则
第二十五章 新的经验规律怎样从理论规律中导出
第二十六章 拉姆西语句
第二十七章 观察语言中的分析
第二十八章 理论语言中的分析
第六篇 决定论
第二十九章 统计规律
第三十章 量子物理学中的非决定论
文献目录
索引
译后记

内容简介

本书是卡尔纳普在科学哲学方面的代表作。卡尔纳普是20世纪主要哲学家之一,逻辑实证主义运动的核心人物,在科学哲学、语言哲学、归纳逻辑以及概率理论等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本书讨论了现代科学哲学的基本问题,特别对科学语言的性质、测量与定量语言在科学中的地位、科学规律和科学解释的结构、因果性和决定论、理论规律和理论概念、当代物理学中的哲学问题等,都做了深入浅出而精彩纷呈的探讨。本书是有影响的哲学家撰写的具有经典地位的领域导论。

科学的结构:后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哲学探索

张华夏 著,任远 编

内容简介

  《科学的结构:后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哲学探索》是对科学与实在的关系、科学理论的结构及科学规律的系统研究。
  《科学的结构:后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哲学探索》立足实体结构主义和广义的科学结构,对逻辑经验主义衰落之后的一些比较重大的科学哲学问题进行了一种综合性的探讨。
  《科学的结构:后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哲学探索》分为三篇:首篇讨论了科学合理性与科学实在论的问题;第二篇探究了逻辑经验主义衰落、结构模型主义兴起的原因。并深入分析科学理论结构中的不同模型;第三篇力图通过实体和结构的分析来开辟因果性与自然律的结构问题研究的新进路。
  《科学的结构:后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哲学探索》代表了张华夏教授在科学哲学领域的主要成就。

作者简介

  张华夏,1932年生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国内著名科学哲学家,主要研究科学哲学、复杂系统哲学和道德哲学。早年先后就读于中山大学经济学系和复旦大学哲学系。1955-1975年在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任教,1977-1996年在中山大学哲学系任教,1996年退休后任华南师范大学和山西大学客座教授。出版《物质系统论》《实在与过程》《技术解释研究》《现代科学与伦理世界》《科学的结构》等专著十六部;《自然科学的哲学》等译著三部,发表论文约一百五十余篇。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篇 科学与实在
第一章 科学与知识
第一节 知识及其基本类型
第二节 常识与科学、经验与理论之间的逻辑鸿沟
第三节 简单系统知识和复杂系统知识之间的逻辑鸿沟
第四节 价值知识与事实知识之间的逻辑鸿沟
第五节 科学与知识的整合
第二章 科学的合理性
第一节 从语言分析到行为系统分析
第二节 从科学合理性到价值合理性
第三节 从价值合理性到社会交往合理性
第四节 从自然科学方法到人文社会科学方法
第三章 科学实在论
第一节 科学实在论
第二节 结构实在论
第三节 认识的结构实在论和本体论的结构实在论
第四节 结构实在论的贡献与问题
第五节 实体一结构实在论
第六节 实在论中的实体、结构与过程

第二篇 科学理论的结构
第四章 从“公认观点”到结构主义科学理论观
第一节 科学哲学的“公认观点”的起源
第二节 “公认观点”的困难
第三节 逻辑经验主义的衰落和结构主义的兴起
第五章 布尔巴基的结构种
第一节 研究进路
第二节 模型
第三节 布尔巴基的结构种
第四节 公理化中的结构种与模型类
第六章 史纳德学派的模型类
第一节 现象理论和深层理论
第二节 朴素的不分层的科学理论模型类
第三节 科学理论结构的分层进路
第四节 科学理论结构的扩展分析
第五节 实体结构主义对几个热点问题的分析
第七章 科学理论结构的语义、语法和语境进路
第一节 “语法”进路的衰落
第二节 语义模型论的兴起及其基本观点
第三节 语义模型进路面临的困难和出路
第四节 科学理论研究的语用进路

第三篇 科学中因果性与自然律的结构
第八章 因果性的结构
第一节 事件条件因
第二节 实体能力因与作用因
第三节 因果过程理论与物理因
第四节 信息因和复杂系统的下向因果关系
第五节 下向约束因
第六节 下向选择因
第七节 下向控制因
第八节 精神原因
第九章 自然律的结构
第一节 传统经验主义进路
第二节 自然律的M-R-L理论
第三节 传统经验主义定律观点的问题
第四节 自然律研究的必然性进路
第五节 自然定律研究的本质主义进路
第六节 新经验主义的“其他情况均同定律”进路

参考文献
附录 非标准分析的科学哲学

收起全部↑

前言/序言

  张华夏先生(1932年12月-2019年11月),广东东莞人,中国著名哲学家,曾先后长期执教于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山大学,在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等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
  2018年春,中山大学哲学系有感于学人著作系统蒐集不易,由张华夏先生本人从其出版的二十部著译中挑选出六部代表性作品,交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另行刊布。这六部作品是:卷一《系统观念与哲学探索:一种系统主义哲学体系的建构与批评》(张志林、张华夏主编)、卷二《技术解释研究》(张华夏、张志林著)、卷三《现代科学与伦理世界:道德哲学的探索与反思》(张华夏著)、卷四《科学的结构:后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哲学探索》(张华夏著)、卷五《科学哲学导论》(卡尔纳普原著,张华夏、李平译)、卷六《自然科学的哲学》(译著,亨普尔原著,另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再版)。其中两部译著初版于20世纪80年代,影响一时广布。四部专著皆为张华夏先生从中山大学退休后总结毕生所学而又别开生面之著作,备受学界瞩目。此次再刊,张华夏先生对卷一内容稍加订正,对卷四增补近年研究成果,其余各卷内容未加改动。张华夏先生并于2018年夏口述及逐句订正了《我的哲学思想和研究背景——张华夏教授访谈录》,交由文集编者,总结其学术思想与平生遭际,置于此系列卷首代序。

内容简介

  《科学的结构:后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哲学探索》是对科学与实在的关系、科学理论的结构及科学规律的系统研究。
  《科学的结构:后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哲学探索》立足实体结构主义和广义的科学结构,对逻辑经验主义衰落之后的一些比较重大的科学哲学问题进行了一种综合性的探讨。
  《科学的结构:后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哲学探索》分为三篇:首篇讨论了科学合理性与科学实在论的问题;第二篇探究了逻辑经验主义衰落、结构模型主义兴起的原因。并深入分析科学理论结构中的不同模型;第三篇力图通过实体和结构的分析来开辟因果性与自然律的结构问题研究的新进路。
  《科学的结构:后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哲学探索》代表了张华夏教授在科学哲学领域的主要成就。

作者简介

  张华夏,1932年生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国内著名科学哲学家,主要研究科学哲学、复杂系统哲学和道德哲学。早年先后就读于中山大学经济学系和复旦大学哲学系。1955-1975年在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任教,1977-1996年在中山大学哲学系任教,1996年退休后任华南师范大学和山西大学客座教授。出版《物质系统论》《实在与过程》《技术解释研究》《现代科学与伦理世界》《科学的结构》等专著十六部;《自然科学的哲学》等译著三部,发表论文约一百五十余篇。

目录

第一篇 科学与实在

第一章 科学与知识
第一节 知识及其基本类型
第二节 常识与科学、经验与理论之间的逻辑鸿沟
第三节 简单系统知识和复杂系统知识之间的逻辑鸿沟
第四节 价值知识与事实知识之间的逻辑鸿沟
第五节 科学与知识的整合

第二章 科学的合理性
第一节 从语言分析到行为系统分析
第二节 从科学合理性到价值合理性
第三节 从价值合理性到社会交往合理性
第四节 从自然科学方法到人文社会科学方法

第三章 科学实在论
第一节 科学实在论
第二节 结构实在论
第三节 认识的结构实在论和本体论的结构实在论
第四节 结构实在论的贡献与问题
第五节 实体一结构实在论
第六节 实在论中的实体、结构与过程

第二篇 科学理论的结构
第四章 从“公认观点”到结构主义科学理论观
第一节 科学哲学的“公认观点”的起源
第二节 “公认观点”的困难
第三节 逻辑经验主义的衰落和结构主义的兴起

第五章 布尔巴基的结构种
第一节 研究进路
第二节 模型
第三节 布尔巴基的结构种
第四节 公理化中的结构种与模型类

第六章 史纳德学派的模型类
第一节 现象理论和深层理论
第二节 朴素的不分层的科学理论模型类
第三节 科学理论结构的分层进路
第四节 科学理论结构的扩展分析
第五节 实体结构主义对几个热点问题的分析

第七章 科学理论结构的语义、语法和语境进路
第一节 “语法”进路的衰落
第二节 语义模型论的兴起及其基本观点
第三节 语义模型进路面临的困难和出路
第四节 科学理论研究的语用进路

第三篇 科学中因果性与自然律的结构
第八章 因果性的结构
第一节 事件条件因
第二节 实体能力因与作用因
第三节 因果过程理论与物理因
第四节 信息因和复杂系统的下向因果关系
第五节 下向约束因
第六节 下向选择因
第七节 下向控制因
第八节 精神原因

第九章 自然律的结构
第一节 传统经验主义进路
第二节 自然律的M-R-L理论
第三节 传统经验主义定律观点的问题
第四节 自然律研究的必然性进路
第五节 自然定律研究的本质主义进路
第六节 新经验主义的“其他情况均同定律”进路

参考文献
附录 非标准分析的科学哲学

收起全部↑

前言/序言

  张华夏先生(1932年12月-2019年11月),广东东莞人,中国著名哲学家,曾先后长期执教于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山大学,在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等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
  2018年春,中山大学哲学系有感于学人著作系统蒐集不易,由张华夏先生本人从其出版的二十部著译中挑选出六部代表性作品,交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另行刊布。这六部作品是:卷一《系统观念与哲学探索:一种系统主义哲学体系的建构与批评》(张志林、张华夏主编)、卷二《技术解释研究》(张华夏、张志林著)、卷三《现代科学与伦理世界:道德哲学的探索与反思》(张华夏著)、卷四《科学的结构:后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哲学探索》(张华夏著)、卷五《科学哲学导论》(卡尔纳普原著,张华夏、李平译)、卷六《自然科学的哲学》(译著,亨普尔原著,另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再版)。其中两部译著初版于20世纪80年代,影响一时广布。四部专著皆为张华夏先生从中山大学退休后总结毕生所学而又别开生面之著作,备受学界瞩目。此次再刊,张华夏先生对卷一内容稍加订正,对卷四增补近年研究成果,其余各卷内容未加改动。张华夏先生并于2018年夏口述及逐句订正了《我的哲学思想和研究背景——张华夏教授访谈录》,交由文集编者,总结其学术思想与平生遭际,置于此系列卷首代序。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