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故事似乎在讲“富贵自有定数”,钱去找谁?也许是一件确定性事件,这些都是冥冥中的事儿,人们外表看不出来,但钱自己是会跑的,会去找人的。 
【白话版】 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张拱之家世代都是州里首富。宋徽宗政和(1111-1117年)年间的一天,张拱之梦到二十多个白衣人在他床下下拜作揖。张拱之问他们是什么人?这些人都不答腔,而且很快就隐没到地里去了。张拱之心里虽然觉得有些奇怪,但也没感到有什么更稀奇的。但从此以后,每天夜里他都做同样的梦。他终于命仆人在白衣人隐没的地方往下挖,也就挖了三尺深,挖出来二十锭大银,各重五十两,银锭的样制很古老,张拱之认为这些银锭应该都是上千年前的旧物,他于是在每个银锭上都做花书记号,而后藏在竹箱里,也不跟家里孩子们说,平时没事也不去察看。后来有一天,他又梦到白衣人来跟他告别说:“我们要去长沙县(今隶属湖南长沙)帮助赵官人建造宅屋。很遗憾不能跟您相处太长时间,但我们最终还是会回来的。”张拱之醒后,心下生疑,早上打开竹箱,发现里面的银子没了!他这才开始大惊,打算把此事追查验证到底。他专门去了长沙察访,果真在善化县(古县名,今属长沙市区)衙傍边找到一座赵宅,那家人大兴土木建造宅院,正在盖家中大厅,张拱之登门拜访,赵官人早就听说过张拱之的大名,马上出迎,请进来刚刚坐定,张拱之就起身说道:“您家里建造宅院,是否曾在地里挖出过东西?”赵官人也没隐瞒,告诉张拱之挖到出来千两白银。张拱之说:“这些银子都是我家以前的旧物,每锭银子上,我都做过花书标记。”赵官人取出银锭一看,发现果真如此。张拱之讲了自己之前做的梦,希望用其他银子换走赵官人手上的二十锭大银。赵官人很高兴的答应了。张拱之于是带着这些银锭回了老家,找来银匠,把这些银锭熔炼为一个巨大的银球,其中穿了窍,用铁链子系住,固定在他床脚,让这大银球动不了。每到夜晚,人们经常听到哭泣声。后来,张家经历了兵匪强盗的侵扰,结果这大银球去向不明;民间流行一个说法:张循王(张俊)活着的时候,他家有很多银子,他也是每千两熔炼成一个大银球,取名“没奈何”。张拱之这招儿也跟张循王的做法类似。【祥宏点评】:箧笥qiè sì,藏物的竹器(多指箱和笼),在古代主要是用于收藏文书或衣物;厅事,官署视事问案的厅堂、私人住宅的堂屋;纳谒,此处指拜见、拜访;维絷zhí,系缚、羁绊;张俊(1086-1154年),字伯英,凤翔府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人。南宋初年名将,与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并称南宋“中兴四将”,去世后被封“循王”,即张循王;长沙县,湖南长沙属县;没奈何,似可做如下解:对普通的小偷小摸来说,一个千两银球不好拿,太重且目标大,移动起来太显眼,不好偷不好抢的,所以叫没奈何;这故事讲了一个意思:富贵自有定数。【文言原文请见二条】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图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中华文库”-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帙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修证地圆融道家,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表面看,它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又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7-以《夷坚志》故事简析“定数”) (参考音频:祥宏谈夷坚系列之19-从《夷坚志》故事谈“入冥与复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