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邢台祝村镇东大树村普照寺今昔

 思明居士 2022-09-06 发布于河北

邢台祝村镇东大树村普照寺今昔

周兴林

普照寺坐落在邢台开发区祝村镇东大树村西。该寺建于元天佑年间,明成化年间和民国初分别进行了两次重修。邢台解放前后这所寺院还住有不少僧人。1947年,当地为了兴办教育,利用寺院部分建筑开办了学堂。那时,幽静的寺院里,既有木鱼的敲打声,也有朗朗的读书声,一边是僧人诵经做佛事,一边是先生传授知识,特殊历史时期造就了僧俗共存的特殊场面。

1963年我在这里上学时,寺院里已经不见了僧人,所有大殿和配殿都变成了教室,一切建筑还都那么完好。记忆中的普照寺规模宏大,寺院坐北朝南,门口矗立着两个高大威猛的石狮,红色的山门又宽又厚。村里老人告诉我说,寺院的大门和北京故宫的大门没有什么区别,故宫的大门也是红色的也是这么厚,老人们的这些话一直在我心里装了好多年。直到1972年,去唐山上大学路过北京,我特地去故宫看了看,看后才明白,其实村里的老人们也没有见过北京故宫的门是啥模样,他们只不过是形象的比喻罢了,因为在老人们的心目中,寺院的大门如同皇宫之门,是那么庄严而神圣。走进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块高大的石碑,碑体有四五米高,石碑下是巨石雕刻的龟座。76岁的退休干部宋风岐先生回忆,东侧石碑上刻有“重修普照寺碑记”字样,时间为民国初年,碑文为柳体,字体端正俊丽,挺拔刚劲。西侧的碑文已模糊不清,可能时代已较为久远。寺院有北大殿和东配殿,北大殿保存的尤为完好。北大殿又称大雄宝殿,整个大殿高居月台之上,高大、雄伟、庄严,殿面为五开间,长约30多米,进深10米有余,殿内有四根两个人抱不住的巨大木柱。殿内东西两面墙上绘有精美的壁画,花鸟人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大殿的墙体有四五十公分厚,在里面上课冬暖夏凉,即便是在烈日炎炎的盛夏,殿内也是凉爽宜人。大殿为木结构歇山顶,绿色黄边琉璃瓦,殿顶顶脊两端和四角有高大的吻兽。大殿南面的木门和花窗上装有雕刻精美的图案,檐下正中高悬“大雄宝殿”巨匾。殿内木架结构和前檐下斗拱遍饰彩绘,虽历经风雨侵蚀,但仍然艳丽多彩,清晰可见。据81岁的村民杨全义老人回忆,普照寺大殿内原有一尊两米多高的佛像,可惜的是1945年解放邢台时,为了制造枪炮子弹而被砸毁,砸开后方知佛像并非铜质,而是一尊铸铁鎏金佛像。杨全义老人曾目睹了这一情景,至今谈起此事感到十分惋惜。普照寺大殿背后高高矗立着一座八角石塔,塔身有七八米高,塔级为7层,中段刻有文字,顶部为莲花造型,石塔用材精致,整体造型美观,庄严清秀。该塔能随风晃动,看似摇摇欲坠,实则异常坚固。据说这是一位高僧的墓塔。石塔北面有一个巨大的水坑,当地人称莲花池,佛语叫放生池。上世纪60年代,里面长满了芦苇,成为人们养鸭养鹅的好地方。普照寺从山门到放生池,整体建筑格局是东西窄、南北长,占地约70余亩。村民听祖辈讲,寺院的东部和北部还有大片寺田。应邀一同前去考察的史学专家刘顺超先生,在现场认真详细查看后认为,寺院此等规模,在当时一定是一所非常有影响的寺院,其规模布局和建筑风格充分体现了元代的特点。明成化《顺德府志》记载:“普照寺在县东北25里,元天佑间僧云祥建,成化间僧庆譲重修。”清乾隆、道光及民国《邢台县志》对此均有记载。由此可知,普照寺建于800年前的元代无疑。据有关专家介绍,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曾出现了三个高潮:即东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和元代。元代佛教发展之所以形成高潮,是由于忽必烈在完成统一大业,结束了宋、金政权长期对峙的局面后,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版图最大、国力最强、民族最多、文化最为繁荣和开放的国家。元历代统治者无不宠信佛教,佛教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教,民间也几乎形成人人都念阿弥陀、户户可见观世音的情景。为创建元朝立下卓越功绩、深受忽必烈器重又做过僧人的太傅刘秉忠是邢台人,多种历史因素,使邢台成为当时汉传佛教的中心,也是邢台佛教兴旺发展的鼎盛期。据史载,当时的邢州,经扩建、重修和新创建的寺院就有49所之多。普照寺也正是在这种大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不论是寺院规模,还是史册记载,不难看出普照寺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就其地理位置而言,“普照寺在县东北25里”,在历史上是通往天津的官道,交通要道造就了这里曾是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而普照寺又是东北路上唯一的一所寺院,所以香客众多、香火鼎旺也在情理之中了。据说当时为了接待南来北往的客人,寺院对面还修建了一座规模很大的驿站,如今驿站遗址尚在。我们在驿站遗址周围还发现了许多古时喂养牲口的石槽和拴马石。

斗转星移,历史沧桑。昔日的普照寺已成为一所小学,普照寺的建筑已不复存在,寺院的残石碎瓦散落在遗址周围。记忆中的红色、厚重、古老的山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道大铁门。山门两边那两个高大威猛的石狮听说已被人盗走。雄伟壮观的北大殿在十年前被夷为平地,有些石料砖瓦成了村民修建房屋的建筑材料。大殿的部分木料用来盖了村委会办公室,其余的进了村民的炉灶当作木柴烧了。所见所闻让人十分遗憾,令人心疼不已。不知村民是否知道,他们拆掉的是古老的历史,烧掉的是难以修复的文物。那800年前的老古董在他们的手里化为灰烬,变成了缕缕炊烟。昔日寺院里那座高高的石塔,也竟遭被盗之厄运。而且两次被盗时间就发生在前年和去年,虽说当时已经报案,然而案件至今未破。在政府出台《文物保护法》已实施多年的今天,文物竟屡屡被盗,这不能不令人感到震惊。今天,我们能看到的只有那块石塔的底座,还孤单单地躺在乱草之中。据村民讲,就在我们去采访前几天的一个晚上,这里还有盗贼光顾,盗贼挖去了塔基底座周围的砖块,但侥幸没有把底座盗走,如今仅剩的这个塔基底座,看来也成了文物盗贼的觊觎之物,我们不免担心,谁知道哪一天塔基底座也会不翼而飞。值得庆幸的是,村民已将两块石碑深深埋入地下,石碑是最好的历史证据,他记载了诸多历史信息,能够得以保存,应该说这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因为只有通过石碑才能使一些历史疑问得到解释和证实。

昔日的寺院曾是松柏林立,如今只剩下一棵古柏还孤单单地耸立在那里。

文章图片1

据村民讲,这棵古柏多受风雨和人为摧残,曾一度倾斜歪倒,前几年才将其扶正加固,古柏方才大难不死存活下来,从而成为古老寺院的唯一印证。行走在用普照寺时期的石块和砖瓦铺就的甬道上,回首观望古柏,它虽然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存活了数百年,但却显得是那样的单薄、无力,不仅让人充满无限怜惜。它仿佛像一位饱受磨难、历尽沧桑的老人,在静静地守望着过去,它见证了普照寺的辉煌,目睹了普照寺的兴衰,在默默地诉说着普照寺的今昔。它似乎在召唤着人们;爱护文物,尊重历史。

2022年9月5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