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鲧和大禹故里的考证,《帝王纪》提出“禹本西夷人也”

 渐华 2022-09-06 发布于山东

作者:

司马迁《史记·夏本纪》正文未记禹之故里,但注引《帝王纪》中,却提出“禹本西夷人也”
大禹故里问题,一直是史界探讨的题目之一。司马迁《史记·夏本纪》正文,虽未记禹之故里,但注引《帝王纪》中,却提出“禹本西夷人也”。首先,最初记“禹本西夷人也”是不错的。夷,在春秋 之前,是泰山一带,南至淮扬,东至海滨一带的先民统称。可能当地居民因舌上音,将“人”读“夷”的转称。古之历史学家称此地为海 岱人。岱,即是泰山,当时对华夏民族,做出卓越贡献的夷人,因地域或风情之异,又分为“莱夷”“东夷”“淮夷”“?夷”“徐夷” 而“九夷”中更有黄、白、赤、玄、于、畎、阳、南、北之分,如此看来,夷中自然有西夷存在。
孙长同认为鲧部落应是西夷人
孙长同认为:鲧部落应是西夷人。西夷乃是鲁西平原一带,以山东丘岭为界划分东西夷。禹城市就应是大禹的老家。现仍有临邑德平鲧堤刘的鲧堤遗址。这段鲧堤在禹城的南面,在此筑堤是可以挡住大河的水漫淹禹城的。从此地再往西到河北清河县的鲧堤遗址应是在当时连接在一起的。再从清河县往南临西县的鲧堤[金堤]遗址。再往南山东冠县的鲧堤遗址。和河南省内黄县的鲧堤遗址。

从发掘的遗址也可推测鲧部落应是西夷人
这些鲧堤的存在都不会是空穴来风而被命名的。这应该是鲧治水的第一阶段的工程。然而更重要的是现存最大的金堤河[鲧堤]这段大堤是从山东丘岭的西南边叫鱼山(应是羽山的错读,此地有曹埴墓,是陈王曹植的封地)的地方开始,向西稍偏南一点点的方向当时一准是到内黄的鲧堤连起来。从而使大河的水从鱼山的东面的谷地一泻千里入了海。因为这个大堤一筑成,堵住了直泄北流的去路,拐弯向东,就使得东夷部落的地方水位提高淹没了一些地方,尤其是濮阳以东的菏泽梁山东平平阴一带成了泽国。从而开罪了东夷的舜部落。
济南仍有舜井街,舜耕山庄遗址.,也更使得和舜部落搭界的祝融部落。也就是现在的济南西边齐河县的祝阿镇一带。东夷的舜部落联合了西夷的祝融部落向鲧部落兴师问罪开了战。鲧败在了联军的手下。被殛于羽山[鱼山]。鲧的新家应在有莘氏部落,禹的家也应在有莘氏部落。三过家门而不入,应是大禹在领导着治理挖掘疏浚徒骇河的时候。大禹为了不再开罪舜部落和祝融部落.所以治水就采取了顺流治理的措施。徒骇河就在莘县城路过并灌穿莘县全境。此河就是因为用的人徒众多,徒夫震骇,所以才起名曰徒骇河。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灵柩ゝ”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