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生翁:出身寒门,一生清贫不出户,他的书法却因独特风格入史册

 柳店印象 2022-09-06 发布于安徽

徐生翁旧照

人物生平

徐生翁,1875一1964年,原籍浙江淳安,生于绍兴。因出生后即寄养于其他家庭,故早年随姓李,名徐,字安伯,中年署李生翁,晚年复姓徐,仍名生翁。精绘画、擅篆刻、工诗文,尤长于书法。生前曾为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一生以卖书画为生,生活清寒而狷介自适,数十年足不出绍兴,不求闻达,以布衣终天年。书法精楷、隶,由颜真卿入手,上溯晋魏汉秦,尤得力于北朝碑版,并主张用书外功夫充实书艺,所作古朴无华而有奇逸矫纵之气,时人号为“孩儿体”。著有《二十世纪书法经典——徐生翁》卷。

金石可镂

本文导读

徐生翁是中国近现代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家,也可用特立独行的书法界的”扫地僧“来形容。一生都在为开拓创新传统书法的努力上,期望能够打破建构一种新异奇崛的“自我”。

独特在哪?具体从三个方面说起,一是学书法没有拜过师父,也没有专门师从哪一个门派;二是出身寒门,一生没有离开过绍兴,以卖字画为生,可谓布衣书法家。三是,创造了独门独派的“孩儿体”书法。

站在现代书法史上,书法界的评论家、研究学者们,又如何评价他的?今天,我将继续梳理各家的观点,加上个人的理解,以此自励的同时,也欢迎各位书法家、书法爱好者,一起来学习交流。

陆游诗1921年作

与诸多书法名家、大家相比出身寒门,条件有限全靠自学

徐生翁在诗、书、画、印等方面颇有成就,特别是在书法上的造诣,被后人所称赞。但他又与许多习惯行走在名利场或喜欢广泛交友的书法家不同,用今天网络词语形容,就是很宅。

他的宅,不仅体现在对功名利禄视而不见,也不求高官厚禄,还体现在可以数十年宅在绍兴,据后人考察称,徐生翁一生都没有出过绍兴。一生始终以布衣宅居,虽然生活颇为清贫,但他仍没有丢掉耿直的个性。在相对自我封闭的环境中,构建着属于他的书法世界。

因而被评论家姜寿田看作,是现代书法史上,一位真正的僻行壘(lěi,同垒)举之士。书法界的后人也将他称为,现代书法界的“扫地僧”。

然而,要深入了解徐生翁为何会采用这种方式研习书画艺术?还是应当寻根探底他的人生包括原生家庭等相关成长背景。

在梳理的时候,笔者发现,徐生翁生于1875年,属晚清末年。他的家庭出身背景,与许多近现代书法家包括大家的出身背景,是不相同的。

梅花图1921年作

他们通常生于书香世家或书香门第,还有直接是书法传家的后继子孙。徐生翁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我们来看他的家庭状况,徐生翁的祖父,是个农民,他的父亲,以开小商店为生,更有些不幸的是,虽是男孩,但被寄养在一家李姓家庭,以至于,直到晚年才改姓徐。

年幼的徐生翁喜欢书画,因缺少纸笔,又无老师指导,遂以废纸习字。等到10岁,才入私塾读书,可惜不到一年便辍学,至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入学堂读书。这点从徐生翁曾在《我学书画》中回忆也可以了解到,他写道,“我幼时体弱多病,目患近视,耳重听,十岁开始就私塾读书,塾距家远,往返不便,父复早卒。家多事故,断续不到一年废学了。没有学过生意,没做过其他事业。因为我性疏野,不晓世故,不过我从小爱好书画,但家无藏弆(jǔ,意为收藏),乏师友为之指导,今兹略有所获,多靠自己钻研得来。”

简单一句话概括,徐生翁家庭条件有限,他眼睛就近视了,听力也不好,小时候因为父亲早早过世,就被迫退学。这期间,他只能凭着对书画的爱好,但又因为家里没有名家字画古玩等藏品,又没有老师、朋友给予指导,所以,如今小有所成,多半都是靠自己钻研得来的。

从梳理徐生翁的家庭出身、幼年学习来总结,可以说,徐生翁既没有“书香门弟”的自豪,也没有“家学渊源”值得炫耀,他所取得书画成绩,基本上是靠自学得来的。

菊花图1923年作

书风形成分三阶段,早习“颜”后师法汉隶,终兼工四体

结合着上述的背景梳理,我们对徐生翁的学习书法、研究书法之路都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接下来,应回到核心分析的话题上,那就是徐生翁在不同的阶段,是如何钻研书法,并取得载入现代书法史的成就的?

本文中,结合着徐生翁的学生沈定庵的回忆,以及书法家各评论家、学者的研究与分析,我们将他的书法形成之路,具体分为三个阶段,下面将分别与大家共同探讨。

羲之王诜 屏轴

01 书风形成的背景分析

据其学生沈定庵透露,徐生翁早年初习“颜”,后即师法汉隶,并以隶书为根底,兼工四体。从习“颜”改习汉隶,不得不提其邻居周星诒、周星誉兄弟(绍兴诗词名家)。徐生翁二十余岁,从周星诒游,始从“颜”字脱胎转向汉隶和六朝碑版,并涉及诗古文字和书论知识,从此在书法、文学修养上迈开了转捩之步。[1]


徐生翁改习汉隶持续二十年,又以隶意作真者十余年。徐生翁曾自述,“予习隶者二十年,以隶意作真者又十余年。继嫌唐为法缚,乃习篆以窥魏晋,而魏晋古茂终逊汉人,遂沿两汉吉金,上攀彝鼎。”为此,沈定庵指出,徐生翁吸收汉碑之长,取资料特别广泛,尤擅《石门铭》、《史晨》等碑,且用笔多取西汉简犊,篆意很深。

与许多书法大家取法乎上不同,徐生翁更多的是师法自然。他在《我学书画》一文曾表示,“我学书画,不欲专从碑帖古画中寻求资粮,笔法材料,多数还是从各种事物中,若木工之运斤,泥水工之垩壁,石工之锤石,或诗歌、音乐及自然间一切动静物中取得之。有人问我学何种碑帖图画,我无以举似。其实我习涂抹数十年,皆自造意,未尝师过一人,宗过一家。”

戏墨轩

读完这段后,我还是简单用白话转述一下徐生翁《我学书画》的意思。他透露,自己学习书法、绘画,不是只从古人的碑帖、古画作品中寻找创作灵感或来源,他的笔法和素材,多数还是从日常生活所接触到的事物中取材,或激发灵感的。比如木工运货,泥水匠砌房,石匠锤石,或从诗歌、音乐或大自然中一切动静物中所获得。有人问他,你学的是哪种字帖或绘画教材,他都无言以对。其实,人们不知道,他习书、绘画几十年,都是自我钻研的,从来没有拜过师父,也没有可以学哪一个门派。

总结上述分析,借用梅墨生的点评可知,徐生翁甚至把对“生活”与“自然”这个“大造化”的取值看得远远重要于泛常的艺术传统。[3]也就是,师法自然在徐生翁的看来,比师古更重要。这点与石涛所倡导的“师法自然”的观点,不谋而合。

多寿

02 具体书风形成三个阶段的分析

他的学生沈定庵指出,徐生翁的书法风格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

早年是打基础时期,取法以秦汉为主,旁及北魏、六朝,这个基础体现于以后各个阶段。至以“李徐”署名者,则是博采众长,广泛吸收营养之时,但也有主有次,仍以秦汉为重点,而融合汉简、吉金及六朝墓志造像中雄伟开张一路书风。

中年以“李生翁”署名者,则是陶冶百家,消化吸收的阶段,虽面貌众多,但都雄劲开张,务追险绝。字画风棱,气势夺人,以冀融会贯通开创自己的面目。

晚年书风则敢锐于内,振华于外,由纵而敛,能纵能敛,由力气十足向天机真率,雍容大雅发展。书体渐趋于单一和稳定,用笔结构都显得炉火纯青,并构成独自风格。[1]


因此,梅墨生指出,徐生翁书法以特殊的点画(近似于钉头木橛型)、结构(近似于不规则的魔方式样)、章法(如磁石吸沙)陈述着强烈的稚拙、憨朴、厚劲、生辣、野逸、奇崛的种种动人意绪,构成了强悍的生命节律的美。[3]

行书立轴

03 关于书法风格的分析

其学生沈定庵有颇为独到见解。沈定庵指出,徐生翁兼工四体,隶书写来极空灵,又极舒展,初看似觉平淡,实则平中显奇,气韵不凡;行楷取法北魏和六朝墓志造像,力厚骨劲,气苍韵永,潇洒飘逸,静穆可观,碑学书家的粗犷习气分道扬镰。

他还进一步指出,徐生翁的行草有篆书笔意,集分隶之变,笔处处转,又处处留,时方时圆,具体而微,变幻莫测,空灵飘逸中又显得迟涩,古朴,使两种不同的感受得到和谐的统一;篆书出人周秦籕篆,用笔以隶书的方法作篆,提起按倒,富于变化,丰富了篆书的用笔。结体呈扁方而圆转,古拙而有奇趣。[1]

行书七言:吟哦已有笙竽答 挥洒忽如风雨来

关于丑书的争议,失之于怪,多少有些破坏性

上文中,我们一起探讨分析了徐生翁书法形成的三个阶段,并对他的书法风格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站在现代书法史的评判上,徐生翁的书法也会受到世人的关注与争议,特别是针对他独创的“孩儿体”,可谓掀起了不小的争论。

对此,姜寿田指出,由于徐生翁受所处时代书法尊碑抑帖环境影响,他的书法主要筑基于碑学。而清代以来,碑学审美接受和阐释,在很大程度上受傅山(明清时期道家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宁丑毋媚,宁拙毋巧,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的“四宁四毋”而影响,因而,“丑拙”被认做碑学的主体审美特征。

但是与之同一时期的书法家,如邓石如、何绍基、赵之谦、康有为、吴昌硕乃至张裕钊、杨守敬、李瑞清、曾熙,都没有在创作中真正追寻“丑”的审美趣味。因而,在“丑书”的现代实践方面,徐生翁无疑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开拓者。

徐生翁的“丑书”,在20世纪后的二十年产生了引动潮流的巨大影响,从而使徐生翁成为对20世纪中国书法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仅对当代书法的审美影响而言,徐生翁似乎已远远超过沈尹默(书法大家)。

行书立轴

姜寿田还进一步分析,徐生翁的“丑书”是一种孤峭幽冷、争折奇崛的审美格调。相对于清代碑学,这种书法无疑是一种“变格”,也是真正意义上的“丑书”。种“变格”,也是真正意义上的“丑书”。[2]

“他在用笔上追求和保持着一种纯粹的碑味,笔致硬拙,圭角迭出,具有强烈的空间感和体积感。用笔造线笔笔断而后起,将每一个线条拆构分解。提笔换锋不用肩转,而是如堆石砌木般地“搭接”,从而使其线条具有一种空间塑造感。与其奇异独特的笔法相匹合,徐书字构多为不规则的突兀魔幻构型,新理异态,出人意表之外。”

梅墨生也直言,徐生翁的书法是没有“传统”的“传统”,没有“理法”的“理法”,不仅是“自我”的“自我”。他力争于开拓一种“传统”的新规野,他期于建构一种新异奇崛的“自我”,但不失于传统精神作底蕴。然而,恰恰是徐生翁书法的这种“奇崛”,引起了一些书法批评家们的诟病。[3]

姜寿田认为,徐生翁的书法是有些失之于“怪”的,这种“怪”甚至在整个现代书法史上都是仅见的。这使徐生翁书法多少有些破坏性。

上图作品局部放大

与书史上的经典书家相较,徐生翁书法虽风格卓荤,但生硬凑泊,缺少“杂多的统一”的包容性和经典性。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徐生翁书法的风格意义要大于书法意义。[2]

这话怎么理解呢?著名书法家沙孟海曾在《近三百年的书学》中提及:“字有写得好而可学的,有写得好而不能学的。”举例来说,留传千年的王羲之的字帖,比如《兰亭集》《圣教序》等,后人纷纷追随学习,这类的是“字写得好可以学的”,但对于徐生翁的丑书,其个性“奇崛”,就是非普通书法爱好者、甚至一些书法家们学习了,这就是“写得好而不能学的”。因为,很难为大众所接受与理解。如果没有强烈的个性,是难以驾驭这种书风的。

梅花图

名家点评

徐生翁先生书画可以简、质、凝、稚字概之。——著名书画家陆维钊(1899-1980年浙江籍)

徐生翁先生的书法,无论从传统,还是从现代的视角去审度,都无愧于作为艺术,而且是高雅的书法艺术。以传统的眼光去看,无论如何逞“奇”矜“变”,其书仍未溢出汉字的限制,不失为传统的范式;从现代的眼光去看,又绝对独步于泛常的审美式样之外,具有超脱町畦(tǐng qí,原意为田界,喻规矩、拘束)的新意美感。——梅墨生

徐生翁书法在一派幽冷孤峭中显示出童真般的真醇和被掩抑的生命感喟,这是一种来自生命深层的精神写照。它既显示出一曲之士的徐生翁幽僻不问世事的落落寡合,也显示出徐生翁奇倔狷介(juàn jiè,性格正直、不肯同流合污)的独立人格。——姜寿田

参考文献
[1]沈定庵《青藤有传灯——记恩师徐生翁先生》
[2]姜寿田《现代书法家批评》
[3]梅墨生《现代书画家批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