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最新要求, 5、 6、 21全在这里

 A探索者 2022-09-06 发布于江西

Image

Image


知风云: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的“5、 6、21”最新框架。

世界一流企业,十六字的核心画像,已经清晰的摆出来了:

产品卓越

品牌卓著

创新领先

治理现代

这意味着,国企向世界一流企业迈进的目标靶向已经确定,下面要做的是,根据十六字的基本框架,结合每家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世界一流标准,描绘具体的一流画像。

这件事,实际操作起来,并不简单。

面对的第一个难题是,这十六个字,是世界一流企业的高度浓缩概括,就好像一个射击靶子,只有整体的边界,并没有直接的十环、八环、五环的位置。

如果落实到企业的实践中,有必要进行细化拆解,层层展开,以便于将世界一流的整体目标,变成企业战略组织、运营流程的各项工作,这样才能打通走向一流的康庄大道。

把世界一流企业从十六字的“写意画”,落地为有系统细化标准的“工笔画”,这是国企都要完成的首要工作。

8月29日,《学习时报》刊发《勇当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主力军排头兵,在新征程上作出国资国企更大贡献》(本文简称“世界一流企业文章”)文章。

如果我们详细学习阅读这篇文章,就能发现,在第二部分“突出问题导向,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当中,对于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要重点解决哪些短板问题,对于建设世界一流企业需要系统开展哪些重点工作,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可以说,当下国有企业要找到推进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的加速键,详细学习这篇文章,将非常有帮助。

知本咨询通过认真研读,结合我们对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的粗浅理解,整理了一个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

Image

国企走向世界一流,要解决五个问题

文章明确指出,国企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要“突出问题导向”

我们认为,这是解决为什么要做、做哪些事情、做到什么程度这三个问题的最佳答案,也是实事求是基本思想,在世界一流企业建设领域的最新反映。

国企为什么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呢?

因为,“大国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国有企业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问题仍需加快解决”。

大而不强、大而不优,是国企与世界一流大企业相比,整体上呈现的问题短板。2022年世界500强名单,有99家国企,其中47家央企,可以说中国国企已经在按照收入规模划分的世界最大企业中,占据了五分之一,而中央企业的近一半成员,都已经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公司之一了,所以说我们确实已经长大了,骨骼、体重在世界上都有一定份量。

但是如果看效益指标、效率指标、技术指标,中国大公司与世界同行的差距就大了。

这就是大而不强、大而不优!

这个问题继续向下分解,文章提出了“不强、不优”的五个关键问题,分别是:

1、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是不少国有企业与世界一流企业间的最大短板。

2、目前一批国有企业在资产规模上已经比肩全球同行业先进企业,但效益效率不高、盈利能力较弱。

3、国有企业通过持续深化改革特别是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治理能力明显提升,但机制不完善、“大企业病”等问题尚未彻底根除。

4、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进一步加大了国际化经营力度,业务覆盖面更广、融入全球经济程度更高,但全球资源配置和整合能力还需要切实提升。

5、中央企业品牌竞争力、国际影响力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五个问题列出来,国有企业整体上就找到了攻坚克难的方向,这就为设定全国国企改革提升的标准动作、必选动作奠定了基础。

同时,每家国企也要根据问题导向的基本要求,详细评估自己与世界一流的具体差距和深层问题,做好自选动作。

总体上来看,解决好这五个去往世界一流企业的最大障碍,国企就能够实践改革的基本目标:

“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建设一批在规模效益上居于全球领先地位的一流企业,建设一批在细分行业领域专精特新的科技领先企业,努力形成中央企业勇当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主力军、各类国有企业对标一流创优争先的良好格局。”

Image

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六大核心领域

怎么能结合世界一流企业的十六字标准,针对中国国企的五个问题短板,开展有效的提升呢?

在世界一流企业文章中进行了详细展开说明,将工作划分为六大领域,一共有21项具体工作部署。

可以说,这些工作,给国企推动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提供了总体设计蓝图,是及时雨,是雪中送炭!

六大领域21项工作部署,知本咨询略作整理,画成一张示意图送个大家:(请横过来,细看慢品)

Image

领域1: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既然自主创新不够是我们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的最大短板,那么建设一流就要先把这个最弱项补起来。

在哪些地方发力?文章提出聚焦四个核心工作:

  • 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让国企央企都成为原始创新发动机,有几项工作不得不做。

首先是要有足够投入强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科技创新投资方面,投进去不一定有成效,但是永远都不敢投入、不愿多投入,肯定永远没成效。

在很多行业上,我国企业过去习惯于模仿跟随,虽然见效快,但与世界技术顶端的距离一直存在,这种现状必须改变了。

其次是强化基础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究。

对于企业来说,一直从事应用性技术开发,基础前沿的技术研究做的比较少,我们认为这些应该由高校科研院所来完成,这是有道理的。

但是在集体追赶世界一流创新高地的今天,就需要集中所有研究资源,发挥集体作战的优势,才可能利用高压强攻克技术堡垒,所以在这个领域上,国企责无旁贷,必须冲上去,通过参加国家重点项目、通过自主推进前沿研究来落实。

  • 组建高质量创新联合体

各个企业越来越意识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左膀右臂关系,21世纪的创新再也没法单打独斗、闭上门苦思冥想,很难出现牛顿自己坐在树下,就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奇迹时刻。

技术在网络化,产业在渗透化,只有把高质量创新联合体当做各个央企国企的头等创新组织来安排组织,而不能做做样子,可有可无!

创新联合体组建,今年上半年国资委专门组织了专题会议部署安排,每家国企都有必要组建专门班子,来研究落实如何打开城门,与全球、全国、全链条的合作伙伴、技术专家一起,完成技术创新的模式改良。

  • 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人的因素是创新的第一要素。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卓越工程师四个层次组成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每个国企在这个金字塔人才结构中都有自己的使命。

集团公司,核心是寻找、挖掘、培养战略科学家,制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好政策、好机制。

二级公司、三级企业重点是把科技人才队伍和工程师体系建设好,把人才的底边挖深、替补席的板凳做宽。

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已经提出,各家企业都需要将这个人才历史工程纳入考核体系,尽快落实,抓紧见效。

  • 加快打造一批科技骨干企业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要落实到企业主体。以国企集团二级和三级企业为代表的大量公司,都是落实创新战略的承载者。

科技骨干企业,可以是专精特新,在某个技术领域和产业环节上有“金刚钻”;可以是技术龙头,在行业技术上引领示范;还可以是技术新生力量,通过新公司新平台聚合技术和资本力量,实现快速发展。

每一家国企集团,都应该将加快识别、挑选、塑造本集团内的科技骨干企业做好准备,着力培养专精特新世界一流企业,着力培育有专业特长的科技公司,并且形成单独的管理政策。

领域2:提升发展质量效益

解决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问题,就要聚焦强和优,而不是规模和大小,这也是国企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

就此,文章指出,“加快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增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实力。”具体是三项工作:

  • 坚持和完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对央企和国企的绩效考核指标,已经从之前的收入、利润、资产增长,全面转型为“两利四率”,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就是要在效率、效益、回报等方面与世界一流同行进行比较,并且设定提高方向和五年内的改进目标。

进而“确保有质量、有效率、有效益、有现金流的增长”。

  • 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服务

这一点无疑对国企提出了具有很强挑战的目标。全球竞争力的产品服务,要在全球市场上接受考验,要能够赢得国外客户的信任,服务模式要有行业引领性,而不是仅靠价格低来取胜。

全球竞争力的产品服务,一定反映在企业国际化收入的比例,海外业务的增长和市场占有率等各个方面,国企需要在此强化考核。

  • 在营业收入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达到全球同行业领先水平

这三个指标,分别是衡量一家企业的盈利能力、回报能力和组织能力的核心指标,现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总体要求中特别提出来,显得特别突出!

基本的目标,是要求国企用五年左右时间,将这个三个指标提升到全球同行业领先水平。

这对于国企来说,将是一个烈火炼真金的考验。

因为,就知本咨询的统计,我国企业在这三个指标上,距离全球同行领先水平,差距是很大的!!!那么,现在就要通过对标找到原因,并且加速行动,才能见效。

营业收入利润率达到世界一流,边际收入扩大有难度的情况下,关键是降低国企综合运营成本!

净资产收益率达到世界一流,核心是控制资产扩张的冲动,高质量扩大规模,同时下力气把每一分钱投入的回报都赚回来!

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世界一流,发力点只有一个,那就是下大力气控制组织规模,把三项制度改革做透,实现国企组织精干高效,这才有可能!

领域3:提升现代企业治理能力

十六字世界一流标准中,包括“治理现代”,怎么理解?文章提出,“加快提升现代企业治理能力,强化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保障”,给出了答案。

  • 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传统、彰显中国智慧的现代治理新模式

这里提出的三个中国,是首次。国企现代治理,不再是简单的组织模仿,而是突出中国企业的特点。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五会一层的治理架构,在中国智慧下一定会不断升级迭代,每家企业的治理制度,也需要有特点、有个性、有效率,这些都需要国企加倍努力。

  • 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强化合规经营管理

现代治理,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保障企业的健康、长久运转,世界一流必须经得起时间和环境考验。

所以,建立风险管理、合规管理、内控体系等严格管理规范,给企业绑上安全带,非常重要。

  • 实现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

这一点,和2020年开始的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要求完全契合,可以说是对标管理提升工作的再次强调。

我们回顾一下,对标管理提升,一共提出了八大管理领域的加强工作,其中涉及到34个关键内容,这些内容,未来将在实现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核心工作中继续推进。

领域4:提升带动联动能力

知本咨询认为,在世界一流企业标准的十六字原则中,并没有直接体现出“带动联动能力”的指向。

在本次文章中专门将这个内容并列为一项关键领域,是和世界一流国企的角色定位直接关系的。

国企肩负的世界一流责任,并不仅是独善其身,把自己管好就可以了,还需要对产业、对地区、对上下游承担责任,所以需要带动、联动。

  • 深化股权合作,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我们要站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高度,再来认识混改的意义和作用。

这里重点强调的是,要“通过市场化方式加强各类所有制企业优势互补”。

什么是市场化方式?什么又是优势互补?我们认为,一个有良好预期又有超额收获的混改,就是将产业链的资源资本化、股权化,然后按照分工关系,实现国有股权和其他所有制股权相互进入,不是简单私混公,或者公混私。

可以预期,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依然是世界一流国有企业必须要做好的功课。

  • 深化创新合作,推动各类所有制企业融通创新

这一点跟第一个领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呼应的,在这里的要求是,国企需要主动的打开合作创新的大门,把自己的创新需求和应用场景,与上游和下游伙伴一起创新推动,从而发挥国企领头羊的带动作用和牵引作用。

  • 深化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充分发挥现代产业链链长企业作用

这一点是指产业合作和业务合作,通过国企核心地位,来推动和引领整个产业链的优化完善。

  • 形成大中小企业竞合共赢的良好生态

这是一个结果,如果国企能够做好上面的三条,那么这个第四条自然就实现了。

领域5: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

产品卓越、品牌卓著,这样的一流企业目标,必须是在全球视野下分析,才可能是世界一流,所以,不可能绕开国企的国际化经营。

  •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拓展国际空间

积极稳妥的推动国企在全球化市场和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地位。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重要抓手,除此之外,还要利用各种机会扩大中国公司在海外的发展。越是有外部环境的不确定,越是有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我们就更应该坚定信心,把国际经营的道路走深做广。

所以,世界一流企业,必须是全球经营的企业,应该是全球化指数(TNI)达到一定水平,全球化发展增长明显的企业,而不是一家主要在中国国内唱戏的企业。

  •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和产业规范等制定

超一流企业卖标准、卖规则,这已经成为上下共识、全球实践。在全球价值链中,真正的一流企业,一定是资源控制能力、规则设计能力一流,是能够自己出招,让别人拆招的,而不是天天被动、天天受挤。

国企建设世界一流,我们就需要用国际标准、产业规范这类要求做靶子,每年考核特定企业,当年自己主导或参与,新增的标准和规范有多少,未来三五年又会有多少。

  • 实现资本、资源、技术、人才等各类要素全球化配置

实现这个标准,可以说国企就真正建立了全球价值链。那么怎么才能说一家国企达到这个要求,衡量尺子有哪些?

资本全球配置,要考察企业的国际投资FDI和跨国融资水平和结构;资源全球配置,要考察本企业在全球产业链各环节的位置,以及在全球采购金额;技术全球配置,要考察企业的国际研发能力和全球研究人员;人才全球配置,要考察企业的海外雇员和高级管理人员中的国际人才比例。

领域6:提升品牌价值和影响力

这个维度,是“品牌卓著”的具体展开。

目前来看,中国的很多国有大公司,在国内名震四方,在国际上与行业巨头影响力差距很大。但是建设品牌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从有品牌到有公信,再到有历史,这是品牌发展不可逾越的规律。

对此,本次提出了四点要求,都是着眼于长期发力、久久为功的。

  • 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品牌实践

这一点,首先是要求积极进行学习借鉴,因为我们认识在国际一流品牌建设方面,很多中国企业还是高中生,必须要经历大学的学习考核,才能掌握和了解。

  • 明晰品牌定位,科学构建品牌架构体系

这个内容很容易理解,不做更多解释。

  • 完善海外品牌建设体制机制

本次提出国企建设一流品牌,要把海外品牌单独进行规划和发展,这是很有必要的。在很多跨国公司的海外发展历程中,国际品牌的定位、名称、形象都有重新确定和调整的案例,中国企业也必然绕不过去。

  • 实施品牌强企战略,力争打造一批走向世界、享誉全球的知名品牌

国企都需要将品牌战略单独作为一个战略专项来落实,一家企业集团,除了集团品牌战略外,还需要考虑下属主要业务建立系统品牌,全方位提升品牌价值。

能否打造出走向世界、享誉全球的知名品牌,这是一个长期的结果,我们自己说了不一定全算,需要利用世界上公认的品牌价值评估方法,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评价,让全球专家进行评价。

至此,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基本要求框架已经基本明确,那就是:

核心思想:十六字标准
解决问题:五项短板
建设领域:六大方面
细化工作:二十一项核心要求

总结的不全面,请大家拿走,自行补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