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畅诸诗吟鹳雀楼

 晨曦深处 2022-09-07 发布于河南

【周三学唐诗】

唐诗学习之六十九

畅诸诗吟鹳雀楼

文/张项学

      鹳雀楼在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蒲州镇,原来的建筑在金元光元年,也就是公元1222年,遭大火焚毁了。现在的鹳雀楼是1997年重建的。矗立在黄河之滨的鹳雀楼,东临中条山,南望黄河对岸的西岳华山,向北就是著名的龙门,气派的楼阁,开阔的视野,吸引了历代文人吟诗作赋。

      在众多吟颂鹳雀楼的诗中,人们公认的是王之涣、畅诸和李益三人的诗作。王之涣的五绝,不仅写出了登鹳雀楼极目远眺的壮阔景象,而且还蕴含着只有登高,才能望远的人生哲理,境界高远。畅诸的五律则是景开壮阔山河,楼抒俊逸情怀,反映了一种超凡脱俗、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登鹳鹊楼

 畅诸

城楼多峻极,列酌恣登攀。

迥临飞鸟上,高谢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今年菊花事,并是送君还。

      起句直接写楼的高大,用峻极来形容楼之峻峭欲接云天。南北朝诗人任昉曾写过“群峰此峻极,参差百重嶂”,那是形容山,用在楼上,更彰显楼之雄伟。这是站在楼下仰望的。接着就写了重阳佳节,摆宴畅饮,喝罢酒开始登楼。一个“恣”字,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勃勃兴致与豪情。

      颔联写的是登楼后,站在楼上俯视的感觉。前句实写,写远空飞来的鸟儿在半空盘旋,以此来陪衬鹳雀楼的高大;后句虚写,写鹳雀楼彷佛超脱人世,绝尘入云。其实这里也反映了诗人自己站在楼上飘飘欲仙,那种清高、俊逸的情怀。

      颈联写景,气势雄壮。站在楼上看,东边的中条山,南边的华山连绵起伏,似乎是要包围住这片沃野,但是奔腾而来的黄河,势不可挡,似乎一下子把山冲开了一个缺口,一泻而下。山势的包围,水势的激荡,这是一种天然的不可阻挡的力量。这两句的气势,不亚于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里也蕴含着诗人自己宽阔胸襟和博大情怀。诗人在玄宗开元初进士及第后,仕途坎坷,但他自视清高,不愿苟同于世事,心中郁积的块垒在登楼后,被滔滔河水冲开,一下子激情迸发。

      尾句点名时令和送别。“菊花事”,指重阳节饮酒、登高、吟诗作对等一系列活动,和第二句的“列酌恣登攀”相呼应。“并是”,点名了这一系列活动都是为了送别朋友,充分显示了对朋友的重视和依依惜别之情。

      前面提到写鹳雀楼的诗,还有李益的七律也被后人看好。相比王之涣和畅诸的诗,李益更直接地把自己摆进去。他眼中的登楼景象是“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他登楼远眺,汉家陵阙,魏国山河,浮现在箫鼓之中,暮色之下,“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联想到他自己多年来辗转入渭北、朔方、幽州节度使等幕府从戎,不禁感叹“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身处颠沛流离之中,眼前春色已去,怎不使他无限感伤,“风烟并起思乡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一座名楼,百度吟颂。王之涣、畅诸、李益这些佳咏,不仅仅吟颂了一座楼,而且影响着千千万万人。随着岁月的更替,这些作用将被一代代地放大。

读畅诸《登鹳鹊楼》

高阁同风语,何人带醉攀。

帆行清野外,云卷画檐间。

烟树合秦邑,涛声过晋山。

流连贤士韵,借问几时还。

悠雲作于虢州拾叶斋

2022/09/0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