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节气|白露: 未来15天,谨防“白露劫”,迎接天地小团圆

 素问健康 2022-09-07 发布于广东
几缕凉爽的风雨,吹散了酷暑的炎热。

太阳到达黄经165度,迎来秋季的第三个节气—白露。



“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时至白露,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

白露开始,阴气潜入万物,大自然的阳气逐渐收敛封藏,阴气渐盛。人也一样,在这个阴阳大异位的时节,需避阴补阳,增宜体内阳气。




暑热渐散气始寒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白露是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表示孟秋结束、仲秋伊始。

温度快速下降是白露的最大特征。
空气遇冷,无法收留更多的水分,随意放逐它们成为液态,飘散在空中成雾,落在叶上成珠。

从五行角度来看,秋对应着金,金对应着中国传统正色中的白色,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夏日残留的暑气逐渐消失,天地的阴气上升扩散,夜晚渐凉,昼夜温差拉大。


白露养生三要点




01

防秋燥


白露过后,南方的秋天真的来了。

随着表面温度的降低,气压也从夏季的低压变为高压,并且较低的气流开始盛行。结果,减少了沉淀,并且风将空气中的水吹走,气候正在变干。

再加上经过了盛夏酷暑之后,人体会因长时间的暑气耗气伤津,阴阳失调,也就更容易耗人津液,患上“秋燥”。

秋气与肺气相通,肺脏不耐燥热,燥气偏胜则易伤肺阴,从而出现皮肤、黏膜干燥等症状。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白色入肺经,此时宜适当多吃白色食物以养肺润燥,如:山药、板栗、莲藕、银耳、百合、莲子等;

“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也可以吃些芝麻、核桃、糯米、雪梨、甘蔗等食材,采用食粥法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黑芝麻粥等。

红薯百合粥

【材料】:红薯2个,百合75克,大米200克。

【做法】:材料洗净,将红薯去皮切块,与百合一同加入锅中,向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加入大米,慢火煮40分钟至粥成即可。

【养生点评】:生津润燥、益胃养肺。 


02

防秋冻


白露一到,早上和傍晚的气温明显降低,自然界万物慢慢变为收敛闭藏,人体的阳气也开始进入收敛藏养状态。

“露从今夜白”,阴气渐重,昼夜温差加大,如果这时候再贪凉,易使脾胃机能失常,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白露勿露身,宜添衣裳,再赤膊露体,难免会着凉受寒。

防治脾胃受寒,最为重要的就是腹部的保暖。特别是老年人,应随外界气温冷暖及时增减衣服,衣服宜选用轻柔、松软、保暖性强的材料。还要注意夜晚保暖,不盖被子或被子过薄,也会引起腹泻。

此时起居作息要做相应调整,养成当早睡和适当早起的好习惯,避免熬夜。同时,宜多在户外运动,呼吸、吐纳养肺气,强健躯体筋骨。常见的运动方式有登山、唱歌、跳舞、快走、慢跑等。

03

补肾气


从白露开始,凉意渐浓,有些人会出现手脚冰凉、怕冷、乏力等症状,这是肾气不足的表现,所以要经常给肾“打打气”。

晚上坚持用温水泡脚15到30分钟,水没过脚腕,泡到身体微微发热最好。

泡脚的同时把耳朵和腰部搓热,肾开窍于耳,搓热耳朵能有效补养肾气。

04

吃秋迎团圆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不经意间,又近一年中秋。

“中秋,水天一色之时也”,白露期间,是金生水转化的重要时期,是湿气与燥气相转化的时期,也是收获与团圆的时令。

【一吃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月饼馅料中常有的核桃、花生、杏仁等,皆是药食同源之品,不仅甘美可口,而且营养丰富。

但总的来说,月饼多数都较甜腻,食用月饼要适量,避免对身体造成过重的负担。

建议吃月饼还是要多分享,每次最多吃四分之一,一天不超过两次,并在饭后三小时吃为宜。

一轮婵娟悬空,一壶清茗香气。在食用月饼的同时,可适当搭配陈皮普洱茶、陈皮水等具有消滞功效的茶饮,上次大家团的18年二红皮,可以用起来啦!

【二喝桂花汤】:白露八月,又称桂月,是赏桂的好时节,中秋晩上赏明月,闻桂花香,品桂花酒既是应时养生,又充满了诗情画意。

桂花性温味辛,具有健胃、化痰、生津、散痰、平肝的作用。可以直接煎汤、泡茶或浸酒内服,适合食欲不振、痰饮咳喘、肠风血痢、经闭腹痛的人饮用。

桂花茶还有养颜美容、舒缓喉咙的作用。桂花酒香而温,有解除秋燥之功,尤其适用于女士饮用。

需要注意的是:桂花香味强烈,中医认为辛香之品易耗气,所以食用不能过量。

制作酸梅汤时,临出锅前加点桂花,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和保持酸梅汤的香气,而且使桂花的辛温之性平衡乌梅的酸寒收敛性质,起到反佐的作用。如果没时间煮,商城的桂花乌梅茶就很适合现在饮用,配比用量都恰到好处,甚是合适。

【三品秋蟹】:秋风渐起,菊香蟹肥。农历八月秋风渐起,菊香蟹肥,正是品尝螃蟹的好时节。此时的螃蟹黄儿多油满、肉质细嫩鲜美。

螃蟹是一味动物药,有散血解瘀,益气养筋的作用。从药性上分析,螃蟹性味太过寒凉,尤其对于虚寒体质的人,螃蟹吃多了就会出现一些受寒的症状,如拉肚子、咳嗽等。螃蟹性寒,最好配合加热的黄酒,可缓解脾胃刺激;但更应点到即止,切不可过量。
【四剥芋头】:在粤语中,“芋头”与“护头”谐音,于是便流传开来“剥芋头能够辟邪消灾”的说法。

八月间也正是芋头的收成时节,中秋期间,一家人一锅蒸起芋头,热乎乎放在手中,软糯绵香的味道让人过口难忘。

中医认为,芋头味甘辛、性平,有益气健脾、添精益髓的功用。可以健脾消食,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芋头烹调时一定要烹熟,否则其中的黏液会刺激咽喉,在食用芋头时也应适量。

芋头海带鱼

【材料】:芋头1个,鱼1条,干海带少许,香菜,生姜,盐等调味品适量。

【做法】:

1.先将芋头去皮洗净切块备用;海带洗净泡水备用;

2.热油起锅,配生姜将鱼煎香,加沸水煮至汤变奶白色,

3.倒入芋头,大火煮开,中火煮至将熟的时候,加海带、用盐、糖、白胡椒粉调味,再煮十几分钟,撒香莱就可出锅。

【五杀柚子】:适逢柚子盛产期。“柚”刚好也与“佑”谐音,广东人取平安保佑之意。而在客家地区,吃柚子也叫“杀柚”,有驱邪消灾之意。

中医认为,柚子果肉味甘酸、寒性,有止咳平喘、润肺清肠、健脾消食等功效,可治疗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

但是柚子性凉,气虚体弱之人不宜多食;柚子有滑肠之效,腹部寒冷、常腹泻者宜少食。

廿四节气,人间草木,四方食事,应节应季是养生大道。与亲闲坐,灯火共伴,是我们追求养生的意义所在。提前预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