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清名臣左宗棠,40岁以布衣入仕,大器晚成,成长经历十分曲折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22-09-07 发布于湖北
原创2021-08-01 18:43·我是丁不二

晚清名臣左宗棠,40岁以布衣入仕,大器晚成,曲折的成长经历大家知道吗?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等人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四十岁由幕府师爷做起,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兴办洋务运动、镇压捻军,又主持平定陕甘同治回乱、收复新疆并推动新疆置省,历任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中法战争时,自请赴福建督师,1885年(光绪十一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四岁。清廷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并入祀昭忠祠、贤良祠。

嘉庆十七年(1812年),左宗棠生于湖南省湘阴县左家塅[duàn]。父亲左观澜是以教读为生的知识分子。家中有两个哥哥(大哥宗棫[yù]、二哥宗植)和两个姐姐。左宗棠18时,父亲因病去世。

道光十二年(1812年),左宗棠20岁时,中第18名举人。在中举同年,左宗棠娶妻湘潭周家。妻子周诒[yí]端与左宗棠同岁。这门婚事是左观澜在世时商议,二哥宗植遵父命所定。周家是湘潭富户,而左宗棠家境贫寒,无钱操办婚事,只得入赘周家,在此寄居九年。

中举人后,左宗棠在21岁、23岁、26岁三次参加会试不中。

道光十三年(1833年),第一次进京参加会试,头等难题是筹措旅费。为支持左宗棠赴京会试,妻子周夫人拿出嫁妆100两银子。这时,左宗棠大姐因生活拮据上门求助,左宗棠把银子慷慨相助姐姐,旅费问题再成难题。最后亲友闻询,纷纷筹款凑足旅费,左宗棠才得以二哥宗植一起北上会试。此次会试不中,但没有影响左宗棠的踌躇满志。从北京回到湖南,左宗棠把数十亩遗产全部给了侄子世延(大哥宗棫之子),自己继续寄居湘潭周家。在自己无余财时,能多次周济亲人,足见左公重亲情、轻钱财。

道光十五年(1835年),第二次进北京应试。这一科的正总裁是协办大学士穆彰阿。左宗棠的试卷得到同考官温葆深推荐,总裁也颇欣赏,本已取中湖南第十五名(会试录取是分省录取,每省多者取二三十名,少者几名至十几名)。揭晓时,因湖南多取了一名,左宗棠的录取资格被撤销,名额转让湖北。左宗棠被选为“誊录”(各馆的抄写员,下科可以继续参加会试)。左公不想做抄写员,选择继续回乡备考。

备考期间,为赚钱养家,应巡抚吴荣光邀请,到湘东醴[lǐ]陵主持渌[lù]江书院。在此期间,结识了两江总督陶澍[shù],并得到他的赏识和赞誉。陶澍回乡途径醴陵,县令热情款待,请左宗棠为接待的馆舍题写楹联。左宗棠欣然提笔,其中一幅是:

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

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

这副楹联几乎字字有典故或由来,上联“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与贵宾两江总督陶澍的一生不但字字关联,而且还曲尽了褒扬歌功之能事。既表达了故乡人对陶澍的敬仰和欢迎之情,又道出了陶澍一生中最引为得意的一段经历:1835年12月道光帝在皇宫14次召见陶澍,并亲笔为其幼年读书的“印心石屋”题匾。陶认为此事是“旷代之荣”。

两江总督陶澍当即提出要见楹联的撰写人。与左宗棠一席晤谈后,陶澍已视左为奇才,他决定推迟归期与左宗棠长谈。这一年陶澍59岁,左宗棠25岁。

道光十八年(1838年),在左宗棠与陶澍醴陵一晤的第二年,左宗棠第三次去参加北京科举会试,名落孙山,再次落第。他顺流东下,去江宁找了陶澍。陶澍以两江总督之尊,主动提出让他的独子陶桄(时年6岁)与左宗棠的长女孝瑜(5岁)定婚。以一代名臣之贵求婚于会试落第的举人,可见陶澍对左宗棠的器重。

左宗棠撰写的对联

道光三十年(1850年1月3日),将近38岁的左宗棠乡居期间,与晚晴名臣林则徐在长沙岳麓山下、湘江水滨的船中会晤。两人相见恨晚,林则徐视左宗棠为“绝世奇才”,左宗棠视林则徐为“天人”。两人无话不聊。林则徐将流放伊犁对新疆的时务、形势悉数相告左宗棠,让左宗棠对新疆问题有了清醒的认识。

好友推荐,两次出山,“樊燮事件”险些丧命

第一次出山。咸丰二年(1852年),清廷以云南巡抚张亮基代骆秉章为湖南巡抚。当时太军军已将长沙围困。好友胡林翼向张亮基极力推荐左宗棠,称左宗棠“有异才,品学为湘中士类第一”、“才品超冠等伦”。张亮基大喜,三次派人去请左宗棠,但左宗棠一时犹豫不决,迟迟不肯答应。这时候,胡林翼来信劝左,领兵驰援长沙的江忠源也寄信催促,与左宗棠一同寄居山中的郭嵩焘、郭崑焘、二哥宗植都劝他出山,左宗棠才决心出山。40岁以巡抚幕僚身份任事。张亮基对左宗棠极为信任,“一以兵事任之”。左宗棠辅佐张亮基解了长沙之围,以及整顿吏治、镇压会党。

第二次出山。咸丰三年(1853年),张亮基调山东巡抚,左宗棠辞归。咸丰四年(1854年),42岁的左宗棠应湖南巡抚骆秉章聘,再入幕府。短暂观察后,骆秉章对左宗棠言听计从,“一年之后,但主画诺,行文书不复检验”(直接签字同意,不做检查)咸丰八年(1858年),由于骆秉章的奏保,左宗棠被赏四品卿衔。

“樊燮事件”,左宗棠险些丢掉性命。

樊燮时任永州镇总兵(省内仅次于提督的武官)。咸丰八年(1858年),湖南巡抚骆秉章就上折参劾樊燮,列举其主要罪名:滥用兵丁伺候其起居,挪用公款在永州建私人房屋等。樊燮反控骆秉章,矛头指指左宗棠。一方面,左宗棠独断专行,不知顾忌,引起了湖广总督官文等满族官员的不满;一方面,湘军的兴起和汉族官员的得势,也使一些满洲贵族深感不安。他们在幕僚左宗棠身上大做文章,实际是要打压湖北巡抚胡林翼、湖南巡抚骆秉章、湘军统帅兵部侍郎曾国藩等汉族官员,因为这些人和左宗棠关系紧密。在一些满族官员的操控下,“樊燮事件”越闹越大,咸丰帝要求官文秘密调查左宗棠,《清稗类钞》中记载,咸丰帝密谕:“左某如果有不法情事,即行就地正法。”

危机关头,胡林翼等汉族官员全力解救左宗棠出力最多的是:骆秉章、胡林翼、郭嵩焘、潘祖荫、王闿运,以及咸丰皇帝大红人,极力主张重用汉人的肃顺(后被慈禧所杀)。骆秉章书信总督官文,建议他先不要将左宗棠押往武昌,慢慢进行调查。胡林翼,与左宗棠是铁哥们,直接让他来军营,武装保护,以防万一。左宗棠在军营,胡林翼有抗衡中枢之嫌疑。为不让事情闹大,胡林翼急忙给在南书房值班的潘祖荫写信求助。此外,胡林翼同时给肃顺写信,恳求相助。

汉族官僚集体出动,潘祖荫直言:“宗棠为人,素性刚直,嫉恶如仇。湖南不肖之员,不遂其私,思有以中伤之久矣”。意思是,此外,樊燮控告左宗棠,属于私人恩怨,皇帝不应该小题大做。又说“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而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也。”直指,国家打仗需要借助湘军,而湘军需要依靠湖南,湖南则必须有左宗棠,否则局势不可收拾。胡林翼也在奏疏中以“名满天下,谤亦随之”为左宗棠辩解。特别是肃顺的干预起到了很大作用。肃顺在回答咸丰帝的询问时,称赞左宗棠“赞画军谋,迭著成效”,“人才难得,自当爱惜”。不久,“江南大营”第二次被摧毁,八旗、绿营彻底溃败,湘军成为剿灭太平军绝对主力。如此,咸丰决定放了左宗棠,控告者永州镇总兵(此时署理湖南提督)被撤职。

创办楚军,兴办洋务,终成晚晴栋梁之臣

咸丰十年(1860年),48岁的左宗棠以四品京堂候补,随同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襄办军务。在湖南招募5000人,组成“楚军”,赴江西、安徽与太平军作战。1861年,曾国藩疏荐左宗棠任浙江巡抚;太平军攻克杭州后,清廷正式补授左宗棠为浙江巡抚(1862年1月),督办军务。同治二年(1863年)升闽浙总督。最后官至二等恪靖侯、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一等轻骑都尉、赏穿黄马褂、两江总督、南洋通商事务大臣等七个头衔,堪称肱股重臣。

左宗棠最伟大的功绩是他率湘军全面收复了新疆。清同治以来,沙俄等外藩侵占了伊犁,觊觎北疆。李鸿章主张放弃“塞防”,拒不发兵,散布“出兵必败”。左宗棠力排众议,以古稀之年,出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义无反顾地抬着棺材(扶棺西征)率部出玉门,越荒漠,在迪化立起了保卫国疆的大营。左宗棠以其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一月驱骤三千余里”,于1875年指挥击溃阿古柏军队,收复乌鲁木齐及和阗等地,使新疆重新回到了祖国怀抱;继而他又屯垦边疆,广种粮,多植树,改造沙漠,新疆至今还有不少他和他的部下栽下的柳树林,称为“左公柳”。

左宗棠戎马一生,主要参与了四场大规模军事行动。其一,平定太平天国起义。左宗棠率领湘军一部转战、浙江、广东一带,将李世贤、汪海洋等人率十万大军歼灭。其二、平定捻军起义。其三、平定陕甘的农民起义。其四、收复新疆,这也是左宗棠一生最值得称道的事情。当时,左宗棠率军进入新疆,消灭了侵占新疆地区的阿古柏政权。

此外,左宗棠还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他积极推动近代化建设,主持建造了福州船政局。1885年,左宗棠病死,临终前依然建议朝廷在台湾设置行省。不仅中国人对左宗棠的评价很高,就连外国人也对左宗棠十分钦佩。1944年,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访华,在兰州发表演说:“左宗棠是近百年史上世界伟大人物之一,他将中国人的视线扩展到俄罗斯,到整个世界……我对他抱有崇高的敬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