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学习重点交流

 经方人生 2022-09-07 发布于四川

《伤寒论》被赞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六经辩,圣道彰。岭南师承为方便中医爱好者学习,整理一下《伤寒论》学习重点,很有必要,化繁为简,通俗易学。与大家交流:

伤寒病,指外感性发热的统称。如《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

图片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其主要症状是头痛项强,畏寒,发热,脉浮。

其治则为发汗解表,“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治方:无汗用麻黄汤,有汗用桂枝汤。

或辨证选用大小青龙汤,半夏泻心汤,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等。

2、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阳明病特征:胃肠有实热郁结。

阳明病证三大特点:里、热、实。

主要症状:全身出汗,不怕冷反怕热,口渴,便秘,脉洪大,甚或神昏谵语等。

治则:清热、泻下。

治法:

清热用白虎汤,泻下用三承气汤;或可随证选用茵陈蒿汤等。

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这是少阳腑证的辨证提纲。

少阳经证辨证提纲: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等,多以气郁为特点。

少阳病病位在半表半里,治则治法以和解为法,外散半表之寒,内清半里之热。

治疗以小柴胡汤为主方,或可随证选用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等。

4、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太阴病证病机:多属虚寒,脾阳不足,寒湿中阻。

症状:腹满时痛、吐食、泻下、脉弱等,这里的脉弱是指脉虽沉伏而指下仍搏击有力。

治法:以温补为要。

治方:理中汤,或可随证选用四逆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等。

5、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

这里脉微细是指脉沉而不浮。脉微主阳虚,脉细主阴虚;这是指阴虚两虚,里虚衰竭,但以阳虚为主。

少阴证按程度可分为:少阴阳虚寒化证、少阴阳虚阴竭证和少阴阴虚热化证三种。

少阴阳虚寒化证偏属于寒,以肢冷身痛,脉微,汗出,下利清谷等为主;治法当用温补回阳法,以四逆汤为主方。

少阴阴虚热化证症状:心烦,不得寐。

治法:当用滋阴清火法。

治方: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少阴阳虚阴竭证可随症选用通脉四逆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真武汤、黄连阿胶汤、吴茱萸汤加减等。

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两阴交尽,谓之厥阴。

厥阴病特征:吐蛔虫,消渴。

症状:“一阴至,厥阴之治也”,“一阴至绝作晦朔”,阴尽为晦,阳生为朔,故厥阴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寒热错杂的症状。

治疗:以清法与温法同用的乌梅丸为方,可随证选用麻黄升麻汤、白头翁汤、当归四逆汤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