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扒河琐记之徐洪河1976

 坤德拉 2022-09-07 发布于江苏

徐洪河河线北起徐州市铜山区的京杭大运河,向南流经徐州市邳州市、徐州市睢宁县,至宿迁市泗洪县的顾勒河口入洪泽湖,河道全长187.0公里,其中:徐州市境内河长135.3公里,睢宁境内53公里,宿迁市境内河长51.7公里。徐洪河当前贯通微山湖、骆马湖和洪泽湖,现为准三级航道,而45年之前并非如此,那时叫安河。

1976年发生许多大事,周总理逝世、伟人逝世、总司令逝世、唐山大地震等都在那一年,事件一件皆一件,牵动全国人民,而在遥远的北方乡下,也发生了一件关系当地百姓的一件大事,影响直到今天,那就是当年的徐洪河疏浚工程,当地将这种类似河道疏浚的活,统一叫做扒河。所以当地的一些老人扒过很多河,徐洪河的“扒河”从1976年冬开始,历经77年冬、78年冬、90年冬、91年冬五个工期,累计15年,于1992年1月完工;中间出现10年断档,主要是因为1980年-1990年期间因为国民经济调整而暂停。

疏浚工程从第一期开始,县里先后组织五期、不同群众参与建设,参与的人们换了一拨又一拨,其中不乏父子、兄弟、叔侄、父女、兄妹、姊妹、翁婿、甚至是爷孙。建设徐洪河,成为那个年代县里街头巷尾不得不提的话题之一;扒河也成为那个时期小麦种下地之后,家家户户不得不考虑的重要事情。而且疏浚河道,每期开工皆在冬季,往往是北方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南京2020年冬天迎来的最冷零下13.1°C,已是近十年来最冷,而这种气候在300公里之外的北方县城司空见惯,不仅人们干活在室外,生活也多数在四面透风的室外,条件不可不谓艰苦。

村子距离县城中心有段距离,往往是被征集的主要对象,印象中家族的大多数成年男子参与了疏浚工程,从徐洪河、到白塘河、小睢河,甚至是黄河故道。二姑也是徐洪河首期参与建设者之一,只是中途因家中有事,被临时替换下来,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想她宁愿不被替换下来。90年代最近的一次河道工程中,二老爷在河堰干活被县广播电视台采访,印象中他肩背皮带,双手撑着独轮车,上面是一篮新翻的黄土。虽说他那时已70多岁,但是耳不聋眼不花,眉毛又浓又长,精神矍铄,声音洪亮,作为一个老党员,在河道一线,为建设家乡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扒河工作显然是个体力活,是典型的粗活,一大群来自民间各个社区的人民群众在徐洪河河道临时搭建的工棚里共同住宿、吃饭、参与生产,河道的施工环境自然比不上现在的建筑工地。住宿的工棚,往往由木头和雨布搭建,棚子里有从各个村子征集而来的各式各样小床、门板、桌子等,也有木工师傅现场临时组装的简单架子;灯光采用最大的,刺眼的白炽灯、汽灯。河道里的工棚,仿佛从来没有完全关闭过。工棚里外有自建的炉子,炉子自从开火之后,直到工地完工,工棚拆除,才会彻底熄灭。在干活的时候,留一两个人看守,并且准备大伙的饮食,而晚上收工之后,人们又围在炉子旁烤火、吃饭、喝酒、打牌,也有的早早就上床休息了。

河道工地对参与干活的人来说,自然没有什么好玩的,但是对那些还在读书的孩子们可就完全不同了。工地上平时是没有什么孩童的,只有也是寒假期间,才会有一些孩子们从家里跟大人们出来,一起到离家一段距离的河道上同吃同睡。那些跟来的孩子们,不管平时学习成绩如何,期终考试如何,一听说不用在家里干待着,能到河堰玩,往往会连寒假作业也会带一起带到工地。只是啊,作业带的积极,写得可就慢了,有的家伙直到快开学时,才想起来有作业这回事,更有甚者寒假作业遗落河道黄泥之中也不知道。。。

现在距离首期工程过去已经45年,随着时间的远去,当年参与建设的万千群众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衰老的衰老,离开的离开,老去的老去;那些曾经在河道里奔跑撒欢的孩子们,也逐渐长大,但毫无例外的都接受了岁月的洗礼,可能除了几个参与领导的负责人姓名之外,历史上或许没有更多的痕迹。这一群群来自千家万户的不知姓名的普通群众,在北方寒冷的河道里,不辞劳苦、夜以继日的劳作,齐力构筑了保卫家乡的安全生命线。姓名会被忘记,甚至村庄也会随着合村并镇而失掉痕迹,但是当年他们那股轰轰烈烈、万众一心的干劲和挥洒在河道的短暂青春,永远在徐洪河两岸飘荡,顺着河水注入洪泽湖,浸润着沿线的庄稼、树木、林地、也滋润着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