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爱沉沉

 百草园wjy 2022-09-07 发布于河南

明天是父亲节。

届时,手机上各种祝福定会刷屏,只要打开手机就会扑面而来。

但爸才不管这些,他可能也根本没注意到这个节日。

他很少打开微信,除了有人打语音电话。他也很少上网,除了给孩子们查手抄报。他的手机只关心明天什么天气,几点了,该做饭了,该给妈准备热水了,开始熬中药了……

哦对了,还要给大狗喂食喂水,清理便便,打扫院子,倒垃圾什么的。

岁月不饶人,多年的军旅生涯,让爸一直保持着的挺拔的脊背有些弯曲了,而在做这些琐碎的家务时,也开始有些微微的气喘了。

很多时候,我看着爸花白的头发,失去军人风采的身姿,常常会有一种按捺不住的怒火在心底乱窜。

我无法接受爸变老的今天。

我始终记得他一身军装时的矫健,始终记得他西装革履侃侃而谈的样子。

很多时候,我眼前都会出现为一个画面,一个年轻的军人,站在天安门广场上,低头看着身边那个一边吃着的雪糕,一边拉着卖雪糕的老奶奶不让人家走的小小小丫头,说:慢慢吃,吃完了再买。待小丫头终于心满意足后,才松开拉着老奶奶的手,一溜小跑去玩了。

那时我多大,不太记得了,但那雪糕的模样和滋味一直留在心底,这么多年了,始终没有忘记。当年,它们还不叫雪糕,叫冰砖,四四方方厚厚实实,白白嫩嫩绵绵软软,装在一个纸盒里,是比冰棍要贵上一些的食品。用爸爸的话说,我一会儿工夫,就吃了他几盒大前门(当年比较流行的一个香烟牌子。)

几年后的有年夏天,爸带着我和妹妹,还有连队一个叔叔的女儿荔枝(音名)到一家冰糕厂,让我们仨放开了吃,我们吃了快一个下午,吃到最后,嘴巴已经冻得没有知觉,隔着肚皮摸摸都是凉的。这一幕深深刻在心底,长大后再没见过荔枝,不知道她还记不记得,但我和妹妹还会经常提起,彼此炫耀一下当年的丰功伟绩。

也常想起爸很多年前带兵出操的样子,队伍后面多半会有一个小丫头,拖着一把木头枪跟着,妈要照顾尚且年幼的妹妹,操场便是最安全的活动场所。新兵其实也是些十六七岁的孩子吧,对我天天跟在他们后面很快就适应了,影响不到他们什么。从来没有见过爸体罚过新兵,即使动作做错也只是一遍遍纠正。

有一年连队来了好些南方的新兵,与这些新兵一起来的还有一袋袋的金鱼。那是我第一次见到那么五彩绚丽的金鱼,兴奋的彻夜难眠,用罐头瓶子养了好多好多,可惜它们都没活多久,就一条条地离开了,我一个班一个班地去搜罗,直到最后一条鱼也被我埋到连队后面的菜园子才算完。

爸从一个小山沟里走出来,来到大北京,在部队部才开始吃饱饭,在部队学习科学文化,对部队感情深厚,以至于部队转移时他竟然毫不犹豫地放弃留京落户的机会也要跟着连队走。大裁军以后,爸他们就地转业,后来爸生意做得很好,有战友极力说服他买下房子,爸不为所动。

我和妹妹当年尚小,没什么想法,但现在每每谈及此事都无限懊悔,实在是无法理解他的决定。

爸很淡然,总是说现在这样挺好。但我们说的多了,他有时也会若有所思的样子,特别是前阵子急需在北京找房子却一直找不到时,他轻轻说了句,早知道今天这样子,当年应该要下那房子的。

听见爸这样说,我知道他不是心疼那房子,他是心疼自己的闺女天天这么着急的样子。

爸把青春年华奉献给了部队,他们那一代的军人,全军备战时都没有感觉什么,但大裁军却难舍难分。当然,关于这段经历,我是很多年以后,看了《大校的女儿》之后才多少有点理解的。

离开部队爸仍保持着军人传统,努力付出总是有回报的,当年的爸颇有些名气,对女儿们也是更加宠爱。

“想去北京玩儿。”

“好。”

“我想去看海。”

“行。”

“冬天好冷啊。”

“我带你去广州吧,一下飞机就得换单衣服的。”

但爸要求也很严格。

吃饭一粒米也不能剩在碗里,不能叭唧嘴,三餐之外不能吃零食,不能奇装异服,不能抖腿,不能塌腰,晚上不能单独出门,9点以前必须回家……

爸一直给女儿全方位的呵护,直到女儿出嫁。

我永远记得他说的那句话:这是我娇养大的女儿,有一天你不喜欢她了,告诉我,我接回家继续养着她,你记住,不能动她一下。

很多年以后,我看着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骄傲的父亲,慢慢地开始对另一个男人讨好时,我心底涌起无限地悲伤,我知道,他感觉自己无法再保护女儿了,他想把她交给另外一个人了。

这世上的女孩子,无论嫁给谁都会后悔,因为这世上再没有一个男人可以像父亲那样爱自己。

而这世上的父亲,无论把女儿交给谁都不放心,因为他知道,这世上没有一个男人能像自己那样爱那个女孩子。

自己终究无法保护她一辈子,为了这个小棉袄,他会从强势变到弱小,甚至不惜放下身段去讨好。


芳华岁月,致那些铁道兵们的热血青春

百草园wjy

yaoyaowujingyu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