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程世国【散文】从文字走近南仁东

 凉城文苑 2022-09-08 发布于湖北
从文字走近南仁东 


文// 程世国(贵州遵义)
在快放暑假时,我问一个同事,假期去哪里走走,他说,想去看看中国天眼,他的这一想法在我心里留下深刻印象。后来,我在新华书店看到《中国天眼,南仁东传》一书,便买回阅读,想先从文字里看看这位当代天文学家,再到现场去看看中国天眼。这本书是由现代文学家王宏甲老师写的长篇报告文学,也是人物传记。从字里行间一路走来,我对南仁东和中国天眼有一个初步了解,一个个故事深深打动我的心。
先谈谈青年时期的南仁东,他在读高二时,自订杂志《每月一星》,每月必读,为他的天文爱好打下一个基础,就像每个青年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再用一生去拼搏去实现。南仁东的学习成绩很好,记忆力惊人,他以吉林省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进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在读大学时,他还自修美术,也有很深的造诣。后来,南仁东经历了全国大串联,走遍中国的很多地方,为他后来的发展开阔了眼界。南仁东工作的第一站,他研发半导体收音机,设计构图,获得成功,其实这是他收获的第一桶金。后来,他又主持研究电视发射机和计算机(类似于现在的计算器),在每一个项目的进程中,他都有一股子坚韧的劲儿。
再谈谈南仁东和天文学结缘,恢复高考后,三十二岁的南仁东考上中科院硕士研究生。学的是天体物理学,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从读大学时修无线电专业,工作后做无线电类工作,现在又转型修天体物理学,开启他后半生的天文学之旅。
最后谈谈中国天眼和南仁东的那些事儿,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从1994年提出建一个500米口径大型射电望远镜,到201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历时22年,终于建成这个国之重器。
提出建一个500米口径大型射电望远镜,当时只是初步设想。那些在贵州大山里选址的日子,跋山涉水,条件艰苦,又没有项目经费。在漫长的选址时间里,我感受很深刻,因为我参与过一间学校的改扩建工程建设,和施工方一起找过弃土场,只是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也经历很多困难。而中国天眼的选址,要求那么高,从前期初步选择,到专家认定,最后还要勘测每一个施工点,历时十余年,其难度可想而知。特别是书中写到南仁东不欠乡亲们的人情,把饼干和酸奶常备身上,用作午餐,让我看到一个真实的南仁东。通过争取,把FAST(500米口径大型射电望远镜)建在中国贵州,也经历了很多波折。从预研究到立项,再到后来施工建设,每走一步都是艰难的,但南仁东一直坚持,他引用过的一句话给我印象很深,就是:不要问国家给予你什么,先问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这种精神,有时候已经淡化了,我们应该重拾这些精神力量。
在建设的过程中,遭遇索网难题。因为FAST选择的是柔性支撑,对索网的要求非常高,南仁东硬是加急试验,攻坚克难。终于解决这个技术难题,使工程进一步实施。
在处理关系上,为了争取FAST项目,他向国际天文学专家争取,争取国际天文学组织的支持,向国内上级部门争取。同时,组建自己的科研团队,因为此项目的六大系统,每个系统都非常关键,他把自己的学生带进团队,还通过招聘,广纳各类人才。
南仁东在积极推进天眼工程的同时,他一直不忘做科普。希望把天眼建设好,再把青少年一代对天空的幻想之力激发出来。把希望寄托在青少年身上,其实就是希望500米口径大型射电望远镜建成后,广大青少年接过接力棒,继续把中国的天文学事业传承下去,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当然,最让我感动的还有南仁东在天眼即将建成之际查出肺癌晚期,在他最后的时光里,我是带着泪水读完最后一节“深情的召唤”。读到南老在天眼圈梁合龙之际,在圈梁上迎着寒风奔跑,我能感受到南老的那份心情,那份激动。后来,南老让其妻子陪他去买衣服,买了很多衣服,只是为了送给建设天眼工程一线的云南工人,看到工人们挑选他购买的衣服时,南仁东笑了。还有央视做一档节目,开始时南仁东拒绝了,他不想浪费时间,后来知道可以让全国观众看到,他又同意了。他在这个节目上,只是为了表达对贵州人民的感谢,这样一位科学家,他那种深深的情怀,怎能不打动每个人的心呢?
—— 编审:粟贵贤 ——
作者:程世国,贵州遵义人,小学语文教师,爱好写作、音乐、美术,喜欢把心情故事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