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易90秒 48】“五行”和《周易》是何时建立联系的?

 慧然 2022-09-08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孙教授 陪你学《周易》第 801

“五行”和《周易》的关系,与“阴阳”还不一样。“阴阳”尽管在《周易》古经中不见踪影,但在今本《易传》中却是反复强调的。而“五行”呢,却在古经和今本《易传》中都没有谈到。所以,过去我也长期认为,起码在先秦以前,《周易》和“五行”应该没多大关系。

II 但帛书《易传》有个《要》篇,其中却明确出现了“五行”的字样。它有一段说:“......故明易又(有)天道焉,而不可以日月生辰尽称也,故为之以阴阳;又(有)地道焉,不可以水火金土木尽称也,故律之以柔刚;又(有)人道焉,不可以父子君臣夫妇先后尽称也,故为之以上下……

III 刘大钧先生由此指出,可见“早在先秦时代,《易》中之'地道’已与五行相结合矣!由于今本《易传》中已删去五行之说,因此,过去人们总是不明白,《史记·太史公自序》为何说:'《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如今,由于《要》篇重见天日,我们方知此说实本之于先秦帛《易》也。”(《<周易>古义考》)

因为按照刘先生的考证,帛《易》“原封不动地保留了汉初隶写今文《易》原貌……此隶字《易》本正是汉初田何所传之今文《易》。”(《帛<易>源流蠡测》)而今本《易传》,则是后人对帛本《易传》删改的本子。比如,今本《说卦传》讲“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或许就是帛书《要》篇上述文字的整理本,但这里很明显地将“五行”的字样删除了。

IV 所以,中国人“五行”观念的起源应该非常古老,不仅《尚书·洪范》中有介绍,其实和《周易》的结合也不会晚于先秦,“由此而知《京氏易传》中以五星、五行等解《易》之内容,非孟、京自造也,实由古义得之。”(《<周易>古义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