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温《神童诗》谈读书

 山爷wzs0718 2022-09-08 发布于安徽

重温《神童诗》谈读书

             山爷/文

                                                            山爷/文

旧式教育中,儿童上私塾,启蒙读物里有北宋"神童"汪洙的五言绝句《神童诗》,总起便是那首“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其他诸如“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莫道儒冠误,诗书不负人;达则相天下,穷则善其身。”“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人生四大喜等等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诗句。因替五岁的孙女挑选几首朗朗上口的短诗背着玩儿,重读了《神童诗》,生出颇多感想来。

古时文人对读书孜孜以求,皓首穷经,视为人生盛事,引以为荣。作为人生启蒙的《神童诗》,是中国人崇尚读书诵诗的突出体现,是古圣先贤指点、激励后学勤勉治学求取功名的谆谆之言,其核心是鼓励儿童通过读书获取“黄金屋、颜如玉、千钟粟”,鼓励儿童“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把获取功名利禄、光宗耀祖作为人生最大追求,这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读书人普遍的思想形态和人生追求。这类诗以教化为目的,以议论入诗为主,简洁含蓄,浅白清新,诗味浓郁,说理显明,劝勉语气诚恳,易为少儿所接受。诗中强调的“少小须勤学”、“平生志气高”,以及“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等,至今不乏借鉴价值。应该说,《神童诗》对后代知识分子的影响是深远的。

古语云:"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读书本是一桩愉悦心灵的自在活动,是雅行乐事,如今已经既不雅也不乐了。今人读书,急功近利,“为己”主义率先,“为人”主义退缩,或为考资格评职称;或为上大学谋学位;或为娶美女嫁贤婿;或为争官位求爵禄;或为刮地皮做走狗;或为学权术铺财路......诸如此类,借读书求知之名,谋功名利禄之实,文化教育立身做人之根本,沦落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这似乎亦非读书之本旨。

理性地想,生活中有许多与读书具备相当价值的兴趣爱好和追求,如科学实验,如手工技巧,如乐善好施,如好友聊天,如游山玩水,如下棋游戏,如健美瑜伽,或听听音乐、或跳跳舞蹈、或看看电影、或画画国画等等各种智体活动。钟爱是事业的最佳选项,“情人眼里出西施”嘛,只要不干扰别人、危害他人。喜欢品茗的看高茶艺,喜欢美食的钟情厨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都是有品味,有大作用,甚至有大作为的,绝无高低贵贱之分。“万般皆下品”之说应该摒弃,应该顺理成章地提倡“万般皆有品”。至于“惟有读书高”,也该当别论了。读书求仕应该具体分析,倘若求仕不是为“小我”,而是为“大我”,不是为“小众”,而是为“大众”,说得堂皇些,是胸襟家国情怀,是为用世,为治世,为治国平天下,是“达则兼济天下”;说得实在些,以书生意气、献身精神去追求自我提高、自我实现,自我完善,以知识与才华来服务民众、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甚至服务天下,获得精神满足、促成灵魂升华,此等读书求仕,功莫大焉,何过之有?如此,“惟有读书高”,改为“更有读书高”更为妥帖些。

文字是人类传达感情、表达思想、记录语言的图形符号,由文字图画记载的卷轶浩繁的人文化成的典籍是蕴涵丰富的间接知识。语言是人类思维与交际的工具,有了语言,人们才拥有了更大的自由交流空间。设想一下,如果人类没有创造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语言文字,就只能用动物式的简单符号来表达态度,而无从交流纷繁复杂的思想感情,不会讲述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那么,时至今日,什么神话故事都迷踪失传了,什么哲学诗歌都荡然无存了,什么宗教历史都黯然失色了,什么科学民主都不知何物了。

运用语言文字记录的经验、传达的感情、表达的思想由勤学好思、德才兼备的读书人代代传承、丰富发展,让人类在读书中积累知识、增进学问、摆脱愚昧和迷信、增长才干、识见和智慧。读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有知就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在读书中修身、正己,培养人格、道德和情操,“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如培根所言,人就会明智起来,灵秀起来,周密起来,深刻起来,庄重起来,善变起来,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在读书中享受生活,宋人翁森《四时读书乐》云:“读书之乐乐何如, 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 瑶琴一曲来薰风;读书之乐乐陶陶, 起弄明月霜天高;读书之乐何处寻? 数点梅花天地心。”人生拥有了书乐、书趣、书香,精神世界就会愉悦充实、丰富多采,即使从那几点绽放的梅花中,也可以发现天地宇宙的本心;明于谦《观书》曰:“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无论清晨还是傍晚,忧愁还是快乐总能感受到它的陪伴。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胸中再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唐杜荀鹤《题弟侄书堂》道:“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过功。”于愉悦的读书环境中珍惜时光,刻苦攻读。读书的终极目的是汲取营养,积蓄力量,坚定意志,发现真理、坚持真理,为民众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即便达不成“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三不朽这读书人的本分,也必践行“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愿。读书就是这样一种自由张力最大化、传导功能最大化的途径,相比之下,歌者用声音传导,舞者用肢体传导,书画家用线条传导,而语言文字作者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来传导,语言符号能对物质世界形象描绘与多方位地真实展示、对精神世界高度概括与多角度地深入挖掘。阅读时,自由意志支撑张力,不断眺望远方,突破自我限制,这就是读书与探索的乐趣。读书,是在语言文字创设的思辨空间和艺术天地里汲取思想、享受生活、感悟美好,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交流,读者在聆听从远古传来的声音,有从春秋战国传来的,从古希腊传来的,从古埃及传来的、从古印度传来的声音,让人感受到时光隧道,灵魂在古今中外穿梭来往,做最自由、最无拘无束地遨游。与古圣先贤们谈古论今,与文人骚客们吟风弄月,与英雄豪侠们煮酒放歌,与贤淑才女们操琴抚弦,与科学巨擘们探颐索隐。它走南闯北,它见微知著,它穿越时空,它上天入地,它穷古通今。读书是最丰富高尚的,是最自由有效的,也是其他任何途径所无法替代的。

试问,天底下还有比读书更正当、更高尚、更诱人的人生盛事吗?故此,我们要理直气壮地说:“万般皆有品,更有读书高”。

师旷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蒙童吾孙是日出之阳,笔者当然也要发些“炳烛之明”哦。

用“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汤显祖《正觉寺示弟儒祖》)结尾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