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芪类方总结

 经方人生 2022-09-08 发布于四川

[cp]广义经方之亮剑经方,传承经典中医文化,察色按脉先辨阴阳,临床上强调辩证准确或者缩短辩证准确的过程。

临床上黄芪类方应用广泛,伤寒杂病论中:

1.黄芪桂枝五物汤(血痹专方)

2.防己黄芪汤(风水专方)

3.桂枝加黄芪汤(黄汗专方)

4.黄芪建中汤(虚劳里急诸不足专方)

结合黄芪的功效:固表止汗,补气提升中气,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甘温,归脾肺经。

临床上大剂量黄芪加上肉桂,可治疗糖尿病病人低血糖和心慌。很多糖尿病病人常有饥饿感,吃了很多东西都吃不饱,心慌手抖,这个时候大量黄芪一定要用,能够改善病人的症状低血糖。一些心慌的症状,像黄芪桂枝五物汤或防己黄芪汤都可大剂量使用黄芪。

黄芪中等剂量是治疗血痹的。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用3两,主治身体不仁麻木,是古代治疗血痹病的一张专方。

经典方证的第一个关键词是“血痹”,内在可能就是血痹——血脉的闭塞,外在张仲景提出了身体不仁,麻木不仁感觉迟钝,有人有皮肤增厚的感觉,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身体不仁,包括异样的感觉,如瘙痒、酸麻胀,甚至疼痛、蚁行感、烧灼感、热感等,都可以使用黄芪桂枝五物汤。

小剂量黄芪的使用,只用一两半。治疗虚劳里急诸不足,代表方是黄芪建中汤。桂枝3两,黄芪用量只有桂枝的一半,药量非常小。

虚是瘦,劳就是诸不足,不足人就消瘦,所以大剂量黄芪我们在临床上治疗水多的胖人,一些瘦弱的人也可以用黄芪,但是黄芪的量不能过大,只能小剂量使用。现在回想起来我以前没有抓住关键,以为久病或免疫力不足就气虚,这是错的。

到底应该如何用黄芪?如何大剂量使用黄芪?我认为关键还是辨体质,所以我提出一种黄芪体质。黄芪是调体质的药,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个是摸肚子。

腹诊并不是日本汉方医的专利,张仲景时期就用腹诊了,如大柴胡汤的腹证就是“心下按之满痛”。用黄芪我一定要腹诊,如果肚子松松软软的,手可以伸进去,甚至立位肚子是下垂的,晃臂膀时可以出现“蝴蝶袖”,这种人用黄芪最合适。这个也可用来辨别黄芪和大黄,大黄腹诊就是硬、痛,黄芪是松软、不痛。

第二个是问食欲。

如果病人食欲好,食后无异常,不伴腹痛、腹胀,食后仍有饥饿感,乏力,少食则饥饿心慌,这时大剂量使用黄芪绝对好,能使食后饥饿感减轻,食量减少,人依然有力气。

第三个是看腿。

黄芪体质的腿易浮肿,凹陷性水肿,很多有浮肿的肾病患者,我们用黄芪是很有效的。

第四个是问汗。

有些病人易出汗,夏天浑身都是湿的,如果是运动或吃饭后全身的大汗,这时也可用黄芪。

用黄芪时也要参考疾病,就是说什么时候可以大剂量使用黄芪,我发现肾病的患者可以。北京有一个医生叫陆仲安,治疗一个全身浮肿的患者,用了大剂量4两黄芪,浮肿就退了,西医没有办法,但是中医就能解决,是大剂量黄芪解决的,但是只限于肾病的浮肿,肝病的浮肿就无效。 [/c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