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蟋蟀声里解乡愁

 弘净 2022-09-08 发布于河北

   □梁惠娣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不知不觉秋来到,风儿划过墙头,扰了庭院的清梦,躲在墙角的蟋蟀慢慢地低吟浅唱起来。

  蟋蟀是个寻常的小虫子,又名“蛩”和“促织”,在村庄和野外常常可见。它清悦脆亮的叫声,从古至今,曾撞进文人骚客的耳里、心里,继而跌进了他们的诗词里。

  蟋蟀,早在2500年前的《诗经》中,便客串了一把。《国风·唐风》中有《蟋蟀》篇,其诗曰“蟋蟀在堂,岁聿其莫”“蟋蟀在堂,岁聿其逝”等,《国风·豳风·七月》曰:“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可见,蟋蟀是一只有故事的秋虫。

  “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诗人杜甫在作这首《促织》时,正宦游在秦州,远离家乡,久别亲人。在秋天凄清的夜,蟋蟀微细而哀婉的叫声,就像孤单的妻子对他声声动情的呼唤,使他心里的思念泛滥而起,令他动容而感秋。

  “斜月入前楹,迢迢夜坐情。梧桐上阶影,蟋蟀近床声。”在那一个秋夜,诗人白居易安静地坐着,看着窗外的月光照着门前的柱子,又把梧桐树的影子映在台阶上。那蟋蟀的叫声就像在床边,声声清脆,悠悠萦绕,就像深深的叹息,使他陷进往事的回忆中,感慨良多,不知不觉就到了天亮。一个无眠的夜后,他写了这首《夜坐》。那一只蟋蟀,曾陪伴着他度过一个漫漫长夜。白居易又有《闻虫》诗曰:“暗虫唧唧夜绵绵,况是秋阴欲雨天。犹恐愁人暂得睡,声声移近卧床前。”可见对于白居易来说,蟋蟀是一只陪伴在床畔亲密的秋虫。

  在众多的诗词中,唐代诗僧齐己的《蟋蟀》是难得不见呻吟秋思愁怀的一首,也算是奇葩一朵了。其诗曰:“声异蟪蛄声,听须是正听。无风来竹院,有月在莎庭。虽不妨调瑟,多堪伴诵经。谁人向秋夕,为尔欲忘形。”此诗中的蟋蟀声,听着倒能让人多少有了一点快乐之感。

  除了诗作大家外,不少画家都十分喜爱蟋蟀。绘画大师齐白石就曾绘制名作《蟋蟀图》《兰花蟋蟀图》《蟋蟀斗趣》等,对蟋蟀的喜爱溢于言表。齐白石是画草虫的大师,据说他为了画蟋蟀,曾在家自养蟋蟀,仔细观察,直接进行写生。他简单几笔勾勒,蟋蟀的形象就跃然纸上,逼真传神。看他画中的蟋蟀,令人感觉天真满卷,童趣盎然。

  记忆中,自从我离开家乡的那一天起,我就没有再见过蟋蟀,也没有再听过蟋蟀鸣叫的天籁之音了。在我生活的城市高楼上失眠的夜,我常常异想天开地想,到乡下捉几只蟋蟀来,放在家里的各个角落,让它在阳台上弹琴、在床畔鼓瑟,能常常听到它们熟悉动听的欢唱,也不失为治疗失眠、慰藉乡愁的一个良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