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陕西地区新石器遗址

 昵称79923180 2022-09-08 发布于山西

       关于陕西地区的黄帝同时期新石器遗址考证,我和我的团队半年以来,上下求索,亲历的遗址百余处。为了佐证其“真实存在”和历史上的关联关系,我们先后在资料整理和文献古籍购买上,也花了3万元有余,从而感叹关中平原在5000前的“繁华程度”远超同时期的其他地域。       

       而我的这种感受的深刻程度,可能读到这段文字的朋友,肯定不抵我感受之二三!为什么这样说?        

       当40度高温当头照射,我们伏在黄土崖灰坑边,体验着汗如雨下的酣畅,一条干的酒店白毛巾,不过几十分钟,便和水中洗涤过似的,你得使劲拧干,保证不能让接踵而来的汗水汹涌冲进你的眼睑;而灰坑里的土是农家铺垫羊圈的绝佳穰土,因其能保证羊圈瞬间干燥;而就是这种干燥属性,它的扬尘效果绝对一流;有时候这边小心翼翼取样观察,上方便坍塌下来,烟尘四起,远远看去,灰坑边的人就若影若现了;这时,疫情管控的好处就体现出来,因为口袋里总能摸出一两个口罩出来,要不然,那呼吸进入的灰尘,那感觉,不堪回首。(这里普及一下:因为灰坑大大小小不同,里面存留下来的骨器,陶片,石器极具研究价值,对于考证黄帝文化时期具有排它重要性,而这些重要宝贵遗留物最怕移位,一旦因为雨后坍塌,耕地修整,还有上面提到的人为取土,便会导致文物移位,你便分不清地层关系和无法关联想象当时的生活行为状态。)有时候采访当地村民的时候,说:当时举国上下号召“农业学大寨”,这些灰坑便会被少则几十人用人力架子车拉到耕地里当作“有机肥料”,事实也证明,灰坑的灰土对改良土地土壤效果很好。               

       记得很清楚,考察一处5000年前一个大型的部落集体作坊,当时生产现场因大量焚烧,产生很多灰烬和“垃圾”,几千年下来,竟然堆积了一处60亩地大,5米高的“灰疙瘩”,当地人都这样称呼!当地政府在上世纪50年代想改良万亩田地,准备组织动用上千劳力把灰疙瘩挖了;因为动用人员太多,计划未得以实施,遗址得以保留了下来。但随着近70年的人口增长,这里成了一个大型村落扩张的牺牲品,60亩地上全部是成排的房屋,因为灰疙瘩作地基不够夯实,也被逐渐挖了去!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讲:这里的人,谁家没有几件石斧、陶碗陶罐的,都不算是“灰疙瘩”的本地人。[捂脸][捂脸][捂脸]我们只能在房与房的间隙、水道、高低落差的土崖边,感悟着上古先人的劳作,感觉着上古先人的炊烟升起……        

       野外考古在夏天确实不合时宜,除了太热之外,更多的遗址都在土崖边的坍塌裸漏处才能肉眼可见。而夏天植被茂盛,关中地区的一种藤蔓植物,看上去柔柔弱弱;实际上伸出来的茎叶上,仔细观察会发现,长满了白白类似绒毛的触角,他能利用这种白色绒毛迅速吸附到你的衣服上,尤其裸漏的皮肤,被它抓住,你一扯便是一条“抓痕”,这抓痕很容易让你的家人认为你被哪位女性“照顾了”一下,而留下“罪证”,这便需要回去解释一番,徒添麻烦。也可以这么说,所有做夏季野外考古的团队同事,没有一个人能幸免。好在无毒,一周后边渐渐褪去痕迹了。              

       就是这样的环境,我和我的团队在和大自然在赛跑;尤其大雨过后,灰坑必然有新的遗留物会展露出来,你就忍不住想去“窥视”一下上古先祖到底干着什么?遗址会给我们馈赠哪些惊喜?      

       铜川博物馆,第一展馆进去便是一幅“铜川境内新石器遗址示意图”,印象深刻的是博物馆的设计师把每一处遗址都用一盏蓝色的LED灯点亮,这样远远望去,沮水,漆水两岸,似“满天星斗”,这规模,像极了夜晚9点,在马上降落的飞机上,看地面灯火辉煌,星光簇拥……这时口中不知觉的迸出两个字“卧槽”,表达其惊叹程度。    

       这便是关中地区以及陕北黄土高原,有着将近2万处上古遗址得神奇土地。他孕育了中华文明,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瑰宝。    

       我也将和我的团队一起,继续深入考察拍摄,陆续制作成纪录片和大家分享。如果有你知道的遗址,欢迎和我们接洽,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不胜感激!                          


      香港卫视文旅台《黄帝与中华文化》栏目                             全体同仁 撰稿:学海无涯                                             2022年9月8日于渭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