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良渚玉礼器体系之二:玉钺之王

 光明使者9988 2022-09-08 发布于上海

良渚文化以玉器而闻名天下,其玉器数量之众多、品种之丰富、雕琢之精湛,已知的玉器种类有玉琮、玉钺、玉璧等40多种,半数以上是良渚文化原创,历年发掘的玉器数目超过15000件。在同时期中国乃至环太平洋拥有玉传统的部族中,良渚独占鳌头,被誉为史前玉器继红山文化后的第二个高峰。

文章图片1

1986年在良渚遗址反山王陵发掘出土的玉钺,由玉钺瑁、玉钺身、木钺柄和玉钺镦组成,墓内实测长约80厘米。钺瑁为白玉质,一侧有紫褐色瑕斑,前端高4.6厘米、后端高3.6厘米、宽8.4厘米。钺镦为白玉质,一侧也有紫褐色瑕斑,通高2.3厘米、通长8.4厘米。

钺身为青玉质,有少量褐斑,玉质优良,具有透光性,高17.9厘米,上端高14.4厘米,刃宽16.8厘米,厚0.8厘米。磨制抛光精致,光洁闪亮。两侧边略有内四弧,左右不对称,呈“风”字形。上部小孔直径仅0.5厘米,小孔上方有捆扎和擦痕。两面刃部上角均有一浅浮雕良渚神徽图案,两面刃部下角均有一浅浮雕“神鸟”,纹饰与“琮王”上的相同。

文章图片2

该玉钺是迄今为止唯一琢刻良渚神徽(神人兽面纹)和神鸟纹的玉钺,所以被称为“玉钺王”。

文章图片3

玉钺,由玉斧演变而来,象征权力与威严。良渚文化中的组合式玉钺,是王的权杖,体现了王权神授。在良渚遗址中发现的玉钺并不多,且均无使用痕迹,可见玉钺是对短兵相接时近身搏杀武器石钺的玉礼化,是一种威仪玉器,作为酋长仪仗,一向被认为是“以玉为兵”军事指挥权的象征,这恐怕是“王权神授”以及“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最直白表露。

——本文节选作者原创文章《东礼如何形成,揭秘良渚玉礼器体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