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粮食领域审计中的12条经验

 双木大爷 2022-09-09 发布于四川

研究型审计是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和路径。在粮食领域审计中,如何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主线,开展研究型审计?12条经验做法一起来看。

细化方案,确保有的放矢

在编制实施方案时,把贯彻落实国家粮食政策措施部署,维护粮食安全,作为审计工作总体目标,重点关注地方储备粮规模配置是否充足,“粮安工程”规划建设任务是否到位,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目标落实、储备粮轮换政策执行、涉粮专项贷款资金管理使用等内容,发现和揭示粮食购销领域问题线索,分析原因、提出建议,推动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和制度。

摸清底数,做到知己知彼

重点是构建政策法规库,组织审计人员尽快熟悉涉粮政策,为项目实施提供依据。摸清行业家底,围绕粮食行业历史沿革、发展现状、改革方向、管理职责、业务运行等情况进行详细调研分析,掌握储备粮管理体制及运营模式,有利于发现薄弱环节,快速锁定问题线索。梳理组织配置,对各粮食承储单位领导班子任职及工作分工等情况进行登记。

混编组队,实施精兵策略

统筹各级审计机关力量,抽调审计人员,组成一个审计组。审计组下设小组,对市县集中开展审计。审计组分设业务主审与数据主审,抽调财务、工程专业人员组成业务攻坚团队,抽调计算机专业人员组成数据分析团队,明确双主审的责任分工,突出专业能力与分析能力。通过混编组队、打破界限异地审计、“双主审”模式,有效避免干扰,强化审计独立性。

试点先行,注重破题开路

用解剖“麻雀”的方法,组建突击队重点“解剖”一个区县,积累实战经验用来指导全市各县区面上审计。突击队人员主要由各审计小组组长组成,围绕储备粮规模、贷款和财政专项资金、储备粮购销、储备粮存储四方面内容重点突破。通过内查外调,总结出问题类型,形成审计业务操作指引,推广至其他区县审计小组借鉴参考。

巡审联动,坚持优势互补

联合涉粮问题专项巡察同步开展审计工作,强化政治体检与经济监督的协同效益,发挥“1+1>2”的监督作用。各审计小组配合纪委、巡察查办问题线索,相互提供支持、共享工作成果。巡察审计期间,审计组与巡察组指导粮食系统部门边审边改、立行立改,联合听取被审计单位工作汇报,提出加强粮食购销领域监管、改进工作成效的建议,对违法乱纪行为进行整治和震慑,形成联动长效机制。

前置审理,恪守成果导向

从传统“规范化”审理向以规范为基础、以成果为导向、以绩效为目标的“绩效化”审理转变。实行“前置+跟踪”审理模式,以优秀审计项目为导向,引导审计组分析问题背后深层次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以成果开发为导向,突出审计成果在项目绩效评估中的比重,加强成果引领。审理中,在现场实施阶段初期、中期、后期分别出具跟踪审理意见书三份,综合性审理意见书一份,确保统一标准、统一定性、统一处理意见,提高审理质量和效率。

清单管理,严格责任落实

建立审理事项、审计成果、项目绩效三张清单,以审计实施方案为基础,紧扣审理六要素,逐一对审计重点关注事项落实、审计成果开发和项目效率情况等进行审查。“审理三清单”提交业务会议研究,作为业务会议测评打分重要依据,强化审计组“成绩单意识”。建立质量分析机制,将审理发现的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特点的共性质量问题,及时进行归纳整理,面向审计人员预警质量风险。

科技强审,提高审计效率

在核实粮仓库存真实性方面,综合运用投资审计领域使用的全站仪、激光打点等设备和技术,减少因粮面高低不平、起伏变化对标高测量的误差,相比较传统的测量方法更为高效准确。针对损耗计算标准把握不同、容易带来审计结果偏差的情况,研发可视化程序搭建智慧审计平台,只需输入粮食入库质量等相关基础数据,点击计算即可得出损耗量及相应事故级别。

分类施策,推动精准整改

紧扣“督促检查”整改责任,实行台账管理,按照立行立改、分阶段整改、持续整改分类提出要求,建立整改问题清单,研判区分情况,指导被审计单位落实整改,对账销号。对能够马上纠正的,及时整改到位。对未整改到位的问题持续监督,开展整改情况“回头看”,规范企业运营模式。

建章立制,完善体制机制

全面分析粮食系统在储备粮轮换管理、财政补贴资金、储备体制机制、资产经营、质量检验、储备粮存储、仓储设施安全、企业改制、财务核算、投资绩效等方面存在的制度漏洞,及时报送审计信息,并提出针对性建议,推动出台加强粮油仓储管理相关制度,督促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加强粮油存储安全管理,规范储备粮油轮换和专项补贴资金的管理,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延伸成果,注意举一反三

基于审计整改督查过程中存在的整改结果认定标准不清、销号界定困难、整改方式不明确等问题,着眼行业规范,建立整改长效机制,研究印发《审计整改认定及销号管理暂行办法》《审计查出问题分类整改实施暂行办法》《常见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参照指南》等制度,完善整改认定标准、挂号销号管理流程、审计整改措施方式等,进一步强化审计整改跟踪督促检查水平。

评估绩效,提升综合效益 

科学设置项目绩效评价指标,制定《审计项目绩效打分卡》,并推广使用,突出审计成果在项目绩效评估中的比重。强化项目后评估结果运用,结果纳入日常管理和绩效考核系统,以考核促管理,以绩效促成果,通过流程再造突出管理效应,扩大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利用范围。(淄博市审计局 钟卫国 王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