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津湖》,Tally ho!——阻击德莱斯戴尔战斗群(上)

 Daweb_YN 2022-09-09 发布于云南

Image

本文是“燃烧的岛群”第851篇原创文章,作者:群主飞龙

全文共6094字,配图18幅,阅读需要18分钟,2022年6月1日首发。
本文收录于专辑“抗战五十年”,本系列部分其他文章链接如下,欢迎延伸阅读:

624. 《长津湖》②,说说电影里的对手——“北极熊团”是个什么货色

621. 《长津湖》①,说说电影里的对手——陆战1师

1950年11月27日下午4时30分,志愿军向柳潭里的美陆战5团、7团,下碣隅里的陆战1师师部和新兴里的美7师31团战斗群同时发起突击,经过三天的激战,海军陆战队基本守住了阵地,但是,第31团战斗群(“北极熊团”)的阵地被志愿军攻破,美军丢失了几乎所有的火炮、装甲车辆和重型武器,残兵通过新兴里(11月29日凌晨成建制抵达)败退至下碣隅里(12月1日建制被打乱后陆续以小部队渗透逃回)。

Image

图1. 长津湖东线的战斗,第31战斗群从内峙洞后撤至新兴里,又从新兴里试图后撤至下碣隅里与陆战1师师部会合时,被击溃

Image

图2. 第31团团长阿兰·麦克莱恩上校(左,1950年11月29日上午被击毙),以及第32团1营营长唐·费斯中校(右,1950年12月1日下午被击毙),照片1950年春天摄于日本驻扎期间

第31团战斗群指挥官——第7师31团团长阿兰·麦克莱恩上将于11月29日上午在新兴里被流弹击毙,当时他正在前往公路桥南部试图联络对面的部队。接替其指挥的最高级别军官——第32团1营营长唐·费斯中校在12月1日指挥突围时亦被击毙,此后由于高级军官非死即伤,第31团战斗群建制被打散,残余美军分散成小队突围,竟然有一半人逃回下碣隅里,以至于在70年后的今天,仍有许多人在争论此战到底算不算“歼灭”。

Image

图3. 时任美海军陆战1师师长的奥利佛·史密斯少将(1893年10月26日-1977年12月25日)

Image

图4. 《长津湖》中的史密斯师长剧照,可见经典的大长脸算是神还原,剧情中对此公在历史上的指挥也算是真实还原

11月29日,鉴于位于长津湖东侧的第31团级战斗群和长津湖西侧的陆战7团均受到猛烈攻击,且第31团可能已经遭到重大打击,陆战1师师长奥利佛·史密斯少将一边坚守在长津湖南侧的下碣隅里,一边联系在其南侧古土里负责掩护补给线的陆战1团团长里维斯·“彻斯特”·普勒上校,令其派兵打通古土里和下碣隅里的道路,让陆战1师能够安全下撤。

Image

图5. 时任陆战1师1团团长的里维斯·普勒上校(LewisB. Puller),1898.6.26-1971.10.11,海军陆战队历史上唯一五次获得海军十字勋章的人,此人1933年就曾在北平的美国领馆工作,1939年在上海的美国亚洲舰队旗舰“奥古斯塔”号重巡洋舰上担任海军陆战队指挥官,本照片背景可见到中文牌匾,可能是以上某段经历中所拍摄


此时,普勒上校在古土里也只有3000多人的部队,其中一部分还是所谓“联合国军”的小伙伴(包括数量不明的韩国士兵),他认为此时抽调兵力北上并非明智做法,但是仍然服从了命令。
很快,一支900余人的队伍被建立起来,指挥官不是美国人,而是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第41独立突击营指挥官道格拉斯·德莱斯戴尔(Douglas Drysdale)中校,因为这支部队的主力单位是英国部队(据林恩·蒙特罗斯所著《美国海军陆战队在韩国的作战行动》第三卷附件记载,11月27日战斗爆发时随同陆战1师行动的英军为234人)。

Image

图6. 林恩·蒙特罗斯所著《美国海军陆战队在韩国的作战行动》第三卷附件中记载的陆战1师人员变化情况,这里记录的人数应该是剔除KIA和MIA的数字


具体兵力包括: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第41独立突击营、陆战1师1团G连、第7步兵师31团B连及一些辅助部队。按照西方军队习惯,这种由多个单位临时拼凑出来的部队以指挥官名字命名为德莱斯戴尔先遣队(或德莱斯戴尔战斗群,Taskforce Drysdale),一共编有140台各种车辆(这里不确定是否计算了后来加入的坦克1营D连的车辆)。
陆战1师的每个步枪连下设三个步枪排,一个.30口径轻机枪排,1个装备三门60毫米迫击炮的迫击炮分队。每个步枪排有45个人,分成三个13人班(又分成三个四人火力组加班部)和一个排部,排部包括排长、排中士、向导、传令兵、无线电员和救护兵,全连约180人。步兵师的连队编制与此类似,因此,两个齐装满员的美军连队提供了超过350名的战斗兵员。

Image

图7. 时任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第41独立突击营指挥官——道格拉斯·德莱斯戴尔中校

11月29日上午9时30分,德莱斯戴尔战斗群在空中支援和地面远程炮火的掩护下,从古土里匆匆出发。打头的是31团B连,接着是英军第41突击营和陆战1师G连,如果一切顺利,当天下午就能走完这段仅有30公里的道路。但是,志愿军第20军60师奉命在路上层层设伏,尤其是在两地中间的山谷(后来被美方称为“地狱火山谷”——Hell Fire Valley)顽强阻击,爆发了一场场激烈的战斗。
一开始,德莱斯戴尔的部队并没有太多的装甲车辆,面对志愿军的层层设伏显得一筹莫展。不久以后,由布鲁斯·克拉克上尉指挥的陆战1师第1坦克营D连从南方赶到古土里,并在普勒上校的命令下补充燃料后,立即出发与德莱斯戴尔会合。

Image

图8. 美军在朝鲜战争中装备的主力坦克——M26“潘兴”,搭载90毫米主炮,二战末期已经作为重型坦克投入现役,但在朝鲜战争时调整为中型坦克,无论如何,对于1950年志愿军的羸弱火力来说都是巨无霸式的存在


陆战1师第1坦克营的编制有四个连和营部。四个连全部装备M26“潘兴”式坦克。每连三个排,如D连坦克的战术编号为D-11至D-15(一排)、D-21至D-25(二排)、D-31至D-35(三排),连长和副连长乘坐D-41和D-42号车。每个连另有3辆M4A3“谢尔曼”清障坦克和1辆M32坦克救援车(有机枪无火炮),因而每连合计有21辆坦克。营属另有一个喷火坦克排,共编制9辆M4A3喷火坦克。此外,三个陆战队步兵团的反坦克连各自有一个坦克排,同样编有5辆“潘兴”坦克,合计15辆。上述计算下来,陆战1师共有108辆坦克,包括75辆“潘兴”,12辆M4A3,9辆M4A3喷火坦克和4辆M32救援车。在这次行动中奉命驰援的坦克1营D连,齐装满员的状态就包括了21辆坦克。

Image

图9. 太平洋战争中的M4A3喷火坦克正在对付日军的堡垒,为了各自国家的最大化利益,两支曾经的盟友很快就在寒冷多山的朝鲜半岛杠上了

Image

图10. 同样是太平洋战争中的喷火场景,前方有一名身着陆战队迷彩服夏装的士兵

克拉克上尉将引导突击的任务交给了第1坦克排的保尔·桑德斯上尉,在桑德斯与德莱斯戴尔中校简单交流后,他获得了无线电联络频率和一小队支援坦克的步兵。坦克开上公路后,他们便开始用自身携带的强大火力射击两侧山岭上的志愿军阻击部队。

第41突击营的英国陆战队员和G连的士兵则在坦克和近距离空中支援的帮助下对志愿军的阵地发起清扫,坦克的炮击看起来摧毁了几处中国军队的火力点。但不久后,桑德斯上尉发现他跟德莱斯戴尔中校无法通过无线电取得联系,因此他下令停火,然后回头去看看怎么回事,结果惊讶地发现战斗群的主力并没能跟上来。

Image

图11. 一辆英军装备的M32清障车,使用M4坦克底盘改造

此时,桑德斯的前方看不到31团B连——他们已经在坦克排的视野之外。桑德斯不得不直接请示总部(这里不清楚他请示的是哪个总部),得到的命令是使用手头的力量继续缓慢推进。一旦志愿军在山岭上的火力点被清除,美国陆战队员们就可以下到公路上登车前进,英41突击营的队员们则继续留在山坡上警戒。

当天的天气并不好,雾气弥漫,每当陆战队员们从车辆上跳出来反击山岭上的火力时,都能够感受到雪花抽打在脸上的寒冷刺骨。海军陆战队的F4U-4“海盗”式战斗轰炸机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头顶盘旋,但是糟糕的能见度和地面上混乱让他们无法准确射击和轰炸,很多时候在接近到能看清目标前,飞行员们就不得不将飞机拉起。

Image

图12. 长津湖战役中败退的美国陆战队员,他们还是尽可能地带走了同伴的尸体

公路上的进展也相当缓慢,前卫的第31团B连(连长为贝克汉姆上尉)小心翼翼地前进,不过按照中国军队的习惯,打击的重点是在后续部队,也就是跟在B连后面的英国人和陆战1团G连(连长为卡尔·斯特尔上尉)。G连遭到了不计其数的志愿军步兵的火力打击和冲击。根据很多幸存者的回忆,即使前卫部队B连遭到志愿军顽强地重重阻击而不得不缓慢推进,战斗群指挥官德莱斯戴尔中校的进取心仍然超过了他的理性判断。而且,B连连长贝克汉姆上尉的谨小慎微对于德莱斯戴尔来说太过保守了。

当天午后,当贝克汉姆上尉正在指挥自己的前导排士兵登车时,一辆坦克从其身边驶过。紧接着是德莱斯戴尔亲自乘坐的吉普车,这位中校在喧闹声中大声催促:“往前进,往前进!”

Image

图12. 场景模拟,志愿军伏击美军,这里出现了大量的美军装甲和非装甲车辆,反应了1950年双方在武器重量上的巨大差异

贝克汉姆当场表示反对,因为他手下有伤员,在安排这些伤员离开前他拒绝前进。无奈地德莱斯戴尔苦笑着回答:“Tally Ho!”然后干脆丢下B连,率领第41突击营的英国陆战队员、所有的坦克和斯特尔上尉的陆战1团G连继续前进。

(Tally Ho!是一句俚语,一般用在狩猎发现猎物时,呼叫同伴追踪而去的情景时。这句话的作用跟1944年被围困在阿登森林的第82空降师师长回应德军劝降时的那句“Nuts”类似,体现了昂撒人后裔同文同种的潜在优势)

没过多久,蜿蜒而行的纵队就因严重的交通堵塞而被迫减速,许多无装甲的车辆被志愿军部署在高地上的迫击炮火拦截。车队很快就被抛锚的车辆、燃烧的卡车和吉普车留下的烟雾驱散,许多人伤亡。

Image

图13. 至朝鲜战争时期,F4U“海盗”已经彻底解决了上舰问题,以其强悍的载弹能力扮演了对地近距离支援的主要角色

德莱斯代尔的狂奔也把31团B连冲散了,由于无法在纵队中向后移动,贝克汉姆及其先导排的残余部队被大部队的人员和车辆推动着前进。最后,一辆正在燃烧的弹药车阻挡住道路,大家彻底动不了了。
在第十军派驻的高级联络官约翰·麦克劳克林少校领导下,陆战队员清理了道路上的伤员和抛锚车辆。贝克汉姆则把他的手下部署在道路两侧的沟渠里,向高处的志愿军火力点还击。
战至此时,战斗群中的无线电一台接一台地被摧毁,指挥官逐渐失去了对队伍的控制,在那个漫长的、大火肆虐的下午,军纪开始崩溃。由于无法前进,许多司机干脆将车掉头,徒劳地希望原路返回。有一段时间,挤满了人的救护车勉强能够通过,但由于道路的边缘很快也被堵死,最后连他们也走不动了。

Image

图14. 为了方便观察,特意截取了从下碣隅里经富盛里到古土里的战场态势图,在德莱斯戴尔战斗群北上的那一天里,主要是志愿军第20军58师和60师实施了阻击任务

第41名突击营、坦克1营D连和陆战1团G连的大部分人员和车辆被迫在古土里以北约5英里的一个狭窄地点——富盛里停留。当这一瓶颈最终被突破后,又一道被破坏的桥梁阻挡了队伍前进(不是更为人熟知的水门桥,那是在古土里南面)。
桑德斯的坦克排此时已经是德莱斯戴尔的前锋,他被要求让出道路,以便后面的坦克排能绕过被炸毁的桥梁。虽然难度很大,但是坦克还是完成了行动。很多人认为,即使坦克能通过,无装甲的车辆都将被拦截。
德莱斯戴尔派他的副官前去查看,但那个军官很快受伤。与此同时,高地上突如其来的火力也打伤了G连的机枪军官和德莱斯戴尔本人,指挥权不得不被移交给G连连长斯特尔上尉,他命令所有人下车还击。当英国和美国士兵跳下车辆准备加入战斗时,一声“手榴弹”的尖叫声响起,许多人慌忙地找地方躲藏。只有一等兵威廉·鲍伊选择用自己的身体盖住手榴弹,爆炸令其受了致命伤,很快就死了,为此他被追授一枚荣誉勋章。

Image

图15. F4U在朝鲜战场中的活跃程度以及给志愿军造成的伤害相当大

天色渐渐黑下来,坦克1营D连沿着被大火席卷的道路摸索着向下碣隅里前进,一辆坦克被志愿军投出的反坦克手榴弹击毁,不得不推到沟里清出道路。终于,在桑德斯上尉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安全之前,他的坦克越过了陆战1师师部在下碣隅里设置的路障,随后引擎就熄火了——燃料刚刚好耗尽!他们是第一批抵达此地的德莱斯戴尔战斗群的单位。

Image

图16. 《长津湖》电影中CG制作的下碣隅里机场,这里承担了弹药运输和伤员后送的主要任务,也是如此多美军逃脱包围圈的重要原因,如果中方有空军,结局可能又不一样

陆战1团G连的许多人员大约在晚上8时15分才抵达下碣隅里,此时距离他们从古土里出发已经超过10.5小时。虽然非常疲惫,但他们仍然立即加入下碣隅里的防御阵地。
然而,坦克1营D连和陆战1团G连的最后狂奔彻底把第41突击营的英国人给落下了,志愿军的部队包围了这200多名英国皇家陆战队员,然后开始狠狠地削他们。
坦克1营B连是最后一支从南部进入古土里的美军部队,在多次延误后,终于于下午3点抵达古土里。该连的大部分人员,包括无装甲车辆,随后奉命继续向北推进三英里,以找到德莱斯戴尔车队的尾部。
直到天黑后,B连才靠近了主车队,前方的道路被燃烧的车辆完全堵塞,坦克也无法绕过这个大屠场。从那时起,志愿军的重型迫击炮火开始落在坦克连的燃料和弹药车附近,继续前进只能导致全连的毁灭。他们选择了停止前进,构筑阵地以防御志愿军步兵的大规模夜袭。当晚,虽然损失了几辆油罐车和无装甲车辆,但是B连的主要实力保存了下来。

Image

图17. 长津湖战役期间,美军构筑的雪地营地和部分警戒的装甲车辆

11月29日上午从古土里出发约1100名美国和英国的陆军士兵、海军陆战队和皇家海军陆战队员以及少数韩国士兵,只有约250人在当天午夜前零零散散抵达目的地下碣隅里。其余的士兵分散在几英里长的道路上,被志愿军的阻击火力点和各类燃烧的车辆分隔成至少六个独立的小队。
山谷地带的伏击战是弱势一方军队的拿手好戏,抗战初期的1937年,八路军正是在平型关伏击歼灭了日军第五师团21旅团的辎重部队,取得歼敌1000余人的胜利。1950年11月29日的这一天,在下碣隅里到古土里的短短30公里的道路上,志愿军又拿出了看家本领,将美英军队的1100多人装入口袋。但是,这个敌人的凶悍程度超过以往任何一个对手,他们不但有重型坦克装甲车辆,还得到陆战队的战斗轰炸机几乎是不间断的对地支援,只有在晚上才能消停一会。

Image

图18. 油画创作:平型关大捷,可以看到在山岭上伏击的八路军和道路上的日军辎重部队,日本人的空中力量几乎就不值得一提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