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隐入尘烟的,是底层的苦难真空和心理问题

 z55j03b55 2022-09-09 发布于江西
图片

作者:极简的阿炳

在“出门难、出镇难、出区难、出市难”的时艰境地,和“昨天测、今天测、明天测、天天测”的变化莫测的日子,断断续续地看完了一部电影:《隐入尘烟》。

因为最近朋友圈都在晒成都疫情、晒四川地震、晒《隐入尘烟》电影。这些信息,有些是主动接受,有些是被动接受。《隐入尘烟》属于后者。

被动就要有被动的觉悟。我的觉悟是,做好被愚弄的心理准备。

01

又见苦难

国产片带来的不适感

哪怕做好了准备,但还是让我不适。

算起来,已经很久没看国产片了,具体多久不清楚,大约是90年代以后,大约是看过贾老师的《站台》和《小武》以后。

它导致我对国产电影的发展也了无兴趣,尽管后来一路虚假繁荣、票房高歌猛进,上亿、十数亿、数十亿的片子每年都会来那么几部。我一直不清楚都是什么力量在支撑这个市场?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对国产电影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悲剧会让你想笑,喜剧会让你想哭。

这个印象一度深刻到让我对电影艺术的绝望,继尔是对产生这种电影的土地的绝望。

过往的国产片,总是简单粗暴,突出宏大叙事,而忽略情节的潦草和细节的失真。

《隐入尘烟》倒是没有宏大叙事,却也逃不脱细节失真的命运。

失真在哪里?

男主女主太正常了,正常得可以超越苦难和环境。

02

关于爱情

正常中的“非正常”

一个只有麻木的地方长不出善良也长不出怜悯,只会长出对权力的崇拜。所以也长不出爱情,就更长不出为爱情的殉情行为。

可能我们这片土地没有爱情久矣,所以会对这种虚假的爱情童话也报以热泪。网上关于“贵英常有、而有铁不常有”的热评说明,我们对虚假爱情有多么的热衷。

我从男主女主身上没有看到爱情,看到的是麻木,对命运逆来顺受的麻木。王小波说,一个人在苦难中久了,就会习惯苦难,甚至以苦为乐。

也就是说,你不以苦为乐,反而会成为异类。在不正常的人占大多数的时候,正常的人就会被认为不正常。

整个电影,在贵英和有铁身上,看不到丝毫的不正常,特别正常。

从这点上说,他们是习惯苦难的,是麻木的群体画像中的一员。

图片
《隐入尘烟》剧照

而值得深思的是,一个麻木的人,一个为活下去而倾尽全力的人,会为另一个人的意外死亡而自杀殉情吗?哪怕她是你的家人?

在真实的被生存困住的农村,有这样的人吗?

如果有,那只能是一种情况:他有严重的心理疾病,而长期被人忽视。他的自杀不是因为爱情,而是一直在等待一个理由,一个让自己可以刻不容缓放弃生命的理由,这个理由可以是贵英,也可以是他的重要生产工具,也可以是一切让他感到生命没有意义的东西。

03

关于真实

应抛弃对苦难的虚构

有过苦难经历或者说对真实农村境况了解的人会知道,在一个以生存为主、权力至上的地方,在恶劣的大环境(活下去就需要付出一切)和更恶劣的小环境(家暴)中长大的生命,除了麻木和扭曲,其实剩下的几乎就是动物本能,很少有人能做到例外。

这种本能可以生长出顺民、愚民和弱民,却难以生长出善良、智慧和悲悯。

但电影《隐入尘烟》做到了,它让两个主角在饱受摧残的漫长成长之路上,依然不受一切影响,甚至比正常人还正常。

里面有一句台词说,庄稼苦,苦在没有腿,一辈子在那里无法动弹,被人收割。农民有腿,也和庄稼的命运一样,走不出去。

看似扎心的话,其实是对命运的曲解和群体画像的误导。

图片

《隐入尘烟》剧照

农民,不是农奴!显然任人宰割的是农奴而不是农民。而安于这种现状,就是农民向农奴的退化。

去年之前,是李子柒对乡村的美化。今年,是《二舅》对苦难的升华。都有大量人喜欢和感动,让我甚至怀疑,这是一个不需要真相的时代。

不需要真相时代的最大特征,就是人们通过消费苦难的假相来获得感动,而又不用为了真相去发问而承担风险。

这跟电影的表现手法无关,而跟我们面对苦难敢不敢发问的勇气有关:苦难,正在成为真空,没有根源可以追溯,自然就不需要穷尽力量去索解。在真实即抹黑的今天,一切源于真实的复杂的思变,哪有一场建立在简单消费行为后面的一次麻木的居高临下的虚假感动来得痛快?

04

在苦难的真空中

被无视的心理问题

两个从小在家暴中长大的人,无一例外地正常,甚至比一般人还正常,这正常吗?

它说明不了电影要表达的东西,它恰恰说明了电影没有表达的东西:底层人的心理问题,被我们的社会完全无视。不是忽视,是完全无视。

首先被环境无视。其次被导演无视。最后被观众无视。

正是这种无视,导致了他们的看起来“正常”,看起来超越苦难和环境的“感动”。

而之所以很多人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大家感动的是,原来苦难可以这样感人。真正的苦难,是一点都不感人的,它只会带给你利刀入肉的痛苦。

大家在感动中被催眠,被漠视苦难根源的电影话语催眠,被苦难的真空催眠。

因此,有铁的自杀被认定为殉情,是一出悽美的爱情。而不被看作是一个长期被苦难折磨也许有心理疾病的人的病理反应。

在苦难真空里,经济下行、疫情、内循环可以隔绝在世界之外,生活重压、成长打击可以隔绝在抑郁等心理问题之外,因此,我们只能看到正常人的自杀,而看不到它背后也许就是心理问题即将大面积爆发的一个缩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