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生翁 人物图】《晨读徐生翁记》

 柳店印象 2022-09-09 发布于安徽

读徐生翁书画之三
几个月前,杭州办徐生翁的展览,惜路程太远,又是疫情,不能一去。从微信上看,展出了徐生翁记录诗稿和对联的一个本子。那个时候,没有笔记本一说,应该算是稿本,字迹很小,精神百倍。戴家妙在《徐生翁墨存序》中说:“雖為稿草,未見一絲苟且、一筆潦草,盈寸之間,理明而氣昌,力足而鬱勃,閎中而肆外,確乎有得於心而後卓乎有見於書跡者也。”
我这个人有时候容易疲惫,容易松懈,容易向生活投降。这些通过我写的字就能看出。但徐生翁就是这样的一个本子,就让人惊异和震撼。他感情丰富,定力凝重,一丝不苟,终日乾乾。书法是徐生翁的志业,不是事业。

杭州这个展览的对于这个时代来讲,特别具有意义。现在全国几百所大专院校都设了书法系,培养了一堆堆同样的模子,从创作到展览,把人都看厌了,看烦了。伟大的书法搞成了清一色。在书家们技术都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书坛的审美感觉也要转捩,亦要有一些有个性的书家写出新精神。新时代要有新,如何新,看徐生翁吧,看徐生翁的一代人。书法能不能在发展,在回到一个“无为而治”的自然状态,不是改机制,就是改脑子……
看徐生翁先生书法,我坚信书法要想写好,一定要回到“自然生长”的状态,书法是艺术,是高级的艺术,书法也要复制,复制的和古人一样,但必须有这么一些小众,他们艰辛地跋涉,他们以书为道,他们挚情不改。

徐生翁殁于1964年,迄今已快一甲子。他已经进入历史,进入经典。我们所要做的,是理解他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关键所在——时间会让一代又一代解读,并不断地在他的作品中发现新的内容及形式,时间已经让他融入了书法史。徐生翁的艺术精神超出了这个时代,已经成为样板。现在我们所读所赏已经是他留下的“文本”的另外的事情。他的作品为我们敞开了一个秘密的精神世界,一种澄明之境。他的作品让我们思考,激动,沉默,神往……
德国学者鲍里斯格罗伊斯在其著作《论新——文化档案库与世俗世界之间的价值交换》深刻地写着:

所有理论和艺术生产归根到底都是以历史记忆的系统为导向的,而这个系统一直在追随时尚,因为对每一个时代来说,当一种新的思想和艺术时尚形成以后,首要的任务都是去捍卫属于本世代的时尚,或者可能将会在未来成为时尚的东西。所以和大家通常所理解的相反,今天被称为时尚的东西其实最有可能在未来还是会被接受——人们并不是将时尚当作永恒的真理去接受,而是将其看作某一个时代的特征而将其长期保存。(该书第28页)

徐生翁能够成为“时尚”乎?他绝对不能时尚。假如徐生翁真的成为人人都会的时尚,那也是书法界的灾难!徐生翁是这一个!不可无一,不能有二!
近现代诗人黄浚有诗云:
淹疾漳滨卧,江山忽变秋。
风流非赤壁,人物自黄楼。
谁酹千年月,来浮一苇舟。
眼前温画稿,应是李营邱。
美国女诗人乔伊哈卓有这样的诗句:
我们继续不希望,散步,但脚步更轻,
云朵旋转于头顶上空
我们能说的会让我们明白的话
比我们已经说的更好吗?

徐生翁书法国画百幅精集

書法有法

【欣赏】

形简而道全——那位被遗忘的徐生翁!

徐生翁(1875~1964),早年姓李,名徐,号生翁。中年以李生翁书署,晚年始复姓徐,仍号生翁。浙江绍兴人。曾任浙江省文史馆馆员。一生以鬻书画为生,生活清寒而狷介自适,数十年足不出绍兴,不求闻达,以布衣终天年。书法精楷、隶,由颜真卿入手,上溯晋魏汉秦,尤得力于北朝碑版,并主张用书外功夫充实书艺,所作古朴无华而有奇逸矫纵之气,时人号为“孩儿体”。能篆刻、绘画,风格一如其书。《美术丛刊》《中国书法》有专题介绍。著有《二十世纪书法经典——徐生翁》卷。徐生翁先生是我国近代被人们公认的异军突起、风格独特的艺术家。

艺术成就

他在诗、书、印诸方面成绩卓然,尤以书画名世。他初学颜真卿,后宗北碑。他的的字结体奇崛、生拙古辣,有时看上去好像完全放弃了用笔,但别具情趣。他的字一直不为别人称道,但的确是格调高古。他的画一如其书,极重气韵,亦极讲究布局、章法、非常得势。他画松针、梅枝如作篆、隶,凝重刚健;画荷、菊一如大草,奔腾飞舞,处处渗透着金石、书法的功力。如果把他的绘画和书法对照起来看,就更能看出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他的书和画相融相通,书中有画,画中有书,就是他的特征。先生中、晚期画发一变,以简、质、雅、重取胜,比之画风,有明显不同。中、晚期画作,奋发为雄的气概似呼减弱了,代之以古朴凝练。黄宾虹老人论先生画:“以书法入画,其晚年所作画,萧疏淡远,虽寥寥几笔,而气韵生动,乃八大山人、徐青藤、倪迂一派风格。为我所拜倒。”二十年代出版的《中国现代金石书画家小传》第一集,评述徐生翁先生:“大江南北,佥称先生所作古木、幽花,自成馨逸,金石书画,横极千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徐生翁先生布衣终身,淡泊自甘,对自己热爱的书画艺术却孜孜以求,终其一生,永不停息。他那种攀“高”求“变”的精神是学者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先生在1964年1月临终前数日,竟闭门烧毁不少作品,在老人的心灵中,他唯一的冀求,就是要将最完美的艺术品,献给社会和人民。

书法艺术

就书法而言,徐生翁初学颜真卿,后宗北碑,对秦汉周金和北魏六朝都悉心临摹,广收博取。诚如他自己所说:“余习隶书二十年,以隶意作真者又十余年,继嫌唐为法缚,乃习篆以窥魏、晋,而魏、晋古茂终逊汉人,遂沿两汉吉金,上攀彝鼎。”从他的小幅扇面作品中,似乎还可以看出他学颜真卿的痕迹,而他的大部分作品,则都是字结体奇崛、生拙古辣,由北碑出,又不受北碑的制约,全然一派独往独来的狂放形象。有时看上去好像完全放弃了用笔,不讲究笔法,但别具情趣。有人称道他的小幅作品,这是因为一些小幅作品他还注意通常意义上的审美习惯,而大部分创作,则不受任何约束。他写字,只是为了写字。为了心灵的需要,而没有写字以外的目的:用不着取悦别人,用不着迎合市场,用不着追逐时风。他几乎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和外界接触。这种纯粹的艺术状态,至为难得。他的字长期不为人称道,但的确是格调高古。更为可贵的是,他的书法体现了一种强烈的风格面貌,具有极强的创新精神。特别是其晚年的书法,铅华洗尽,古朴稚拙,天真自然,达到了炉火纯青,随心所欲的高妙境界。

徐 生 翁 书画佳作百幅精选

书法艺术

就书法而言,徐生翁初学颜真卿,后宗北碑,对秦汉周金和北魏六朝都悉心临摹,广收博取。诚如他自己所说:“余习隶书二十年,以隶意作真者又十余年,继嫌唐为法缚,乃习篆以窥魏、晋,而魏、晋古茂终逊汉人,遂沿两汉吉金,上攀彝鼎。”从他的小幅扇面作品中,似乎还可以看出他学颜真卿的痕迹,而他的大部分作品,则都是字结体奇崛、生拙古辣,由北碑出,又不受北碑的制约,全然一派独往独来的狂放形象。有时看上去好像完全放弃了用笔,不讲究笔法,但别具情趣。有人称道他的小幅作品,这是因为一些小幅作品他还注意通常意义上的审美习惯,而大部分创作,则不受任何约束。他写字,只是为了写字。为了心灵的需要,而没有写字以外的目的:用不着取悦别人,用不着迎合市场,用不着追逐时风。他几乎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和外界接触。这种纯粹的艺术状态,至为难得。他的字长期不为人称道,但的确是格调高古。更为可贵的是,他的书法体现了一种强烈的风格面貌,具有极强的创新精神。特别是其晚年的书法,铅华洗尽,古朴稚拙,天真自然,达到了炉火纯青,随心所欲的高妙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