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竹木简 文字赏析

 双丰渔樵 2022-09-09 发布于黑龙江

魏晋时期书法隽美之风格特征

  

   竹木简,是中国古代一种书写文字的实物遗存。在甲骨文、金文盛行的商周时代就已经普遍应用了。主要依据是《尚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并且在甲骨文中象形文字的“册”字,明显是以绳索编串起来的简册形态,商周两代的史官职掌记事及管理典册,故名曰“作册”。只是在考古发掘中尚未发现当时的简册遗物。目前所发现的简牍,主要是春秋、战国、两汉、魏晋时代(公元前五世纪末至公元三世纪)的遗物,自东汉以后,由于纸张的逐步推广,简牍被取代,直至魏晋才基本绝迹,前后盛行达一千余年。 

     现提供给大家欣赏的几件竹木简,是传世实物。墨书竹木简共计五枚,(其中竹简一枚、木简四枚),规格 长 27— 30公分,宽 1.5— 1.7公分不等,每简墨书文字十七八字。依次为、《尚书简》出自“后汉书”(陈蕃、王允传):《孝子简》出自“后汉书”(傅燮传):《从事简》出自“后汉书”(陈王列传),

 五支竹木简共计八十四个文字。

《相知简》出自“后汉书”(董卓列传):《小城简》出自“后汉书”(皇甫嵩朱雋列传)。以上五简所书文字与“后汉书”传本基本相同,其中《尚书简》记“陈蕃”事与(后汉书)原文略异,以此推側范晔本“后汉书”是取于东晋司马彪(246?—306年)“续汉书”底本所著,依据是,史传 《后汉书》,为东晋末年范晔所著,据宋书载《宋书.范晔传》“元嘉九年冬(432年)左迁晔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此段文字說明范晔是删改了众家“后汉书”,编纂了范晔版的“后汉书”。由此推断这组竹木简书写年代當在东晋晚期。

    我们现在所能见到较早的古文字,大多是在甲骨文字.青铜文字.碑刻文字中所见的形态。甲骨文.金文.碑刻文字俱是古人用书写工具在器物上进行书丹,由专业工匠雕刻而成,难免有失书写者原有的运笔特征、书法的跌宕起伏、宛转自如的风格和原貌。

    墨书文字传至现在十分罕见,仅见于帛书、简牍、文字砖等一些器物,只有墨书文字才能完整保留古人文字书写时的原始韵味和真髓。  

     魏晋时期的书法,是由汉隶ma向楷书、行书、草书过度阶段,在应用中得到完善,由应用到艺术性的感染力,一直影响着千余年来乃至现代书法艺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