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好”男人张申府

 李平东方明珠 2022-09-09 发布于上海
“三好”男人张申府

张申府回忆说:“我有三个弱点,这就是我终生追求的三个爱好:书本、女人和名誉。20年代我刻了一个章,就是刻了这'三好'。这'三好'我从没有放弃……爱女人给我的麻烦就更多,像刘清扬和其他女人。这'三好'确实使我难为情,但我不能自拔,没有办法。到现在我还是这样。”

张申府,何许人也。不看历史的人,很陌生,不熟悉,容我先介绍一下:

张申府(1893~1986),河北献县人。北大、清华教授,哲学家,数学家,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因意气用事退党,参加黄埔军校筹建,民盟成立等重大政治活动,却长期被冷落,鲜见于党史,中国罗素研究第一人,一二九运动的重要组织者和领导者,1957年划为右派,曾任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1986年逝世,享年93岁。

现在来看看“三好”:

第一好,好“书本”

早年受过良好的私塾教育,拥有扎实的古文功底,1906年进入最早的中西结合学校之一—顺天堂读书,1914 年考入北大哲学系,然后转到数学系,“其实在辛亥革命之前早就买了罗素的《数学原理》,三年内,读尽了罗素的所有著作—书籍、杂志,任何东西,天天在图书馆,大量阅读各种书籍,先后翻译了《我们所能做的》等,罗素称“中国的张申府先生,比我还了解我的著作”,后来做北大教授兼图书馆编目股长,曾两次代李大钊做图书馆主任。1920年冬,以蔡元培秘书的名义到法国深造,1922年去了德国,与大数学家希伯特探讨问题,第一个指出爱因斯坦相对论在思想界的作用。学富五车,博览群书,融贯中西。1924年回国。

第二好,好名誉,1917年在北大做助教,与陈独秀、李大钊一起创办《新青年》杂志副刊《每周评论》,出任总编辑;25岁已成为罗素专家,1920年与陈独秀、李大钊商议,同意命名中国共产党,1924年参与黄埔军校筹建,得到蒋介石、廖仲恺的信任,被孙中山任命为政治部副主任;1925年,中共四大,张申府反对与国民党结盟,与张太雷、蔡和森等吵了起来,负气离开,宣布退出中国共产党;……后来他本人承认“这是我的脾性,宁折不弯……”……张申府是位极有才华的学者,有出色的组织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第三好,女人 “ 罗素关于婚姻自由和性自由的观点十分有意思。”“我不知道我的感情为什么转变得这样快。在女人方面,我真像罗素。”

张申府第一次婚姻是包办的,1911年回乡结婚,虽然是旧式婚姻但感情甚笃,1914年,在他进入北大不久,妻子因难产去世。

第二次婚姻形式上是包办的,1915年,姑娘是他自己在火车上看上的,由父母上门提亲的。按理说,这应该合乎心意的,但媳妇娶到家后,张申府发现,新娘不是自己在火车上见到的那位姑娘,张申府认为新娘被“掉包”了。张申府对此十分不满,但因为是明媒正娶的,不得“退货”。在传宗接代的压力下,张申府和她生育了一对儿女。

尽管经历两次婚姻,成为三个孩子的父亲,但张申府拥有单身青年一样的自由。这个年代大部分男人差不多没有抚养和教育儿女的责任。

1920年11月,蔡元培和张申府他们坐的是头等舱去法国,在船上,张申府见到去法勤工俭学的刘清扬(1894~1977),天津人,回族。一个多月的海上航行,增进了友谊,同居了。1921年在巴黎,张申府介绍刘清扬入了党,1922 年在巴黎两人结婚,成为一对革命伴侣。1923 年回国。1927年脱党,1961年重新入党。维持了28年的夫妻关系,生育过了3 个孩子。

“三好”男人张申府

1935 年一二九运动期间,张申府和孙荪荃的关系已经非常亲密,令刘清扬生气,暂时分开。

抗战爆发后,张申府来到重庆,编辑《战时文化》,曾经的学生董桂生担任秘书,由崇拜而生爱慕,两人开始同居生活,孙荪荃怒不可遏,与孙分手。师生恋受到非议,忍痛把董嫁给另一学生。

1944年在重庆又与刘清扬走到了一起,1948年10月张申府在储安平主编的《观察》上发表《呼吁和平》提出划江而治,获得3000元稿酬,刘清扬带着子女离开了国统区“被迫分手”。

晚年还有一个夫人—关素文。查遍全网,没弄明白。

“三好”男人张申府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