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搅拌机会“和”么

 山人也 2022-09-09 发布于河南

水泥掺入沙子再加水“搅拌”,用东北话说叫“攉灰”。然而,“攉灰”之“攉”,通常会被写成白字“和”。

同理。“攉面”之“攉”,通常也会被写成白字“和”。

取代人工“攉灰”的搅拌机,工作原理乃模仿人之“搅”或“拌”,而非人之“和”。“和”,从“口”,靠啥“搅拌”?

君不见,尹世超主编《东北方言概念词典》(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2010年)对所谓“和面”解释为“在面粉中加水后揉弄,使有黏性。”据此,“和”应有“揉弄”之义么?尹世超们应该认为“有”,却没有交逮(逮,非代或待)从那圪塔(音疙瘩)来?想当然吧?且不说,“黏性”有无,取决于面粉,而非“人工”。“粳米面”,咋“揉弄”也不能变成“糯米面”。

愚以为,“和”与“搅拌”,或曰“和”与“攉”,在语义上压根儿没有任何关联。

和,相譍也。从口禾声。《说文》中“和”之释文,表明“和”只会动“口”不会动“手”。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康熙字典》引自《广韵》的释文,应属“和”在当今最为常见的语义。

手反覆也。搖手曰挥,反手曰攉。——《康熙字典》中“攉”之释文,可否用以表述“搅拌”的动作呢?应该可以。不管看官你老信还是不信,反正不才我是信咧(lie)。

“搅拌”,在东北话中也叫“攉拉(la)”或“攉拢(leng)”。“拉”与“拢”在“拉拢”中相因生义,分立而成的“攉拉”与“攉拢”因而语义相同。

“拢”,变读为“leng”,有“农(néng”、“弄(nèng”和“粽(zèng”等字可鉴。

搅拌,即“攉拉”或“攉拢”,简言即“攉”,而非“和”。

尝闻:证无十不立。又闻:证无十不破。

不才我多找点“栗子”,请列位看官品味品味。与“拌馅”同义,究竟应该是“和馅”还是“攉面”;与“搅拌”同义,究竟应该是“和”还是“攉”。

“……不善长包饺子的她,请来了邻居给她拌饺子馅、擀皮。”——凤凰网(2017年12月23日)《新疆版团圆冬至:最短的白昼 最长的团结情》

“择韭菜、和面、剁菜、拌饺子馅、擀面皮,大家在一起包饺子……。”——东北网(2018年2月28日)《军营里吃到家的味道》

“……拌饺子馅、擀饺子皮、包饺子,大家一片欢声笑语,包好的饺子也饱含深情和温暖。”——中国新闻网(2018年2月9日)《京杭运河解台船闸为船民送饺子写春联》

“桃花包子每天限售600 秘密竟用这种'土’和面拌馅”。——凤凰网(2017年12月8日)文章标题

“我们和沈阳的小伙伴一起过生日、吃蛋糕,一起揉面拌馅、包饺子。”——搜狐(2018年8月23日)《甘肃永靖童声合唱团沈阳圆梦》

“……为了产品品质,北京稻香村一直沿用人工拌馅”——广西新闻网(2018年8月14日)《月饼抢“鲜”上市 今年流行现烤》

“经营七年,能够小有名气,陈晶也坦言其实在和馅上的确有点'小秘方’。”——网易(2017年11月25日)《七年饺子店 就这一口“馅”拿人》

“东北大饼一般不发酵,买回来的面粉加适量的水先攉面”——快资讯(2018年8月12日)《妹子公交车吃早餐,脖子挂大饼,高脚杯用来泡面,光头都吓呆了!》

攉水泥、拖水泥瓦、搬瓦、洒水保养瓦等,什么活我都干。”——小学语文教学《自我努力,天地助成》(百家号 2018年7月13日)

“一插,一顿,一挖,一攉,动作便有了一种韵律,尤其是那一顿,使王二的攉泥竟有了一丝大家风范……!”——溱潼掌录《寻溱记|水韵溱湖》(搜狐 2018年9月1日)

“同时,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书记聂志勇带头跳进没过膝盖的淤泥中,弓着身子,挥锨攉泥……”——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2015年2月3日)《人物风采》

“就让我跟令居家的两个哥哥一起搬砖攉水泥”——嗯讷(音)《柯子的明天》(起点中文网 2016年11月14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