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从事设计10余年,38岁却放弃一切从头再来,发生了什么?

 千面凡君 2022-09-09 发布于广东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738位真人故事

我是杨爸,70后,湖北黄冈人。我本是从偏僻小山村走出来的,一穷二白,却因爱上画画,改变了一生。
我自幼酷爱中国诗词、古代艺术。20岁那年考上大学,是小学同学中唯一考上本科的大学生,成了“全村的希望”。
21岁遇到京城学者宝世宜老师,她的格局与为人处事,对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为了谋生,我选择了设计,打工、开公司折腾十余年,曾主持设计了北京奥运会中国花样游泳队队服、中美建交40周年纪念品牌形象等作品,虽小有成就,却始终没有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人到中年,少年的梦想越发向自己召唤,毅然弃商从文,回归初心,专心做中国古代艺术的研究与推广。
疫情期间通过手绘形式给青少年分享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一不小心竟然做到了近70W粉丝……
(2000年5月,第一次去山西考察古代美术)
01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出生于湖北黄冈大别山麓。
我的家乡很美,因地处中原,不南不北,四季分明,青山绿水。唐诗宋词里的许多意境,在我家乡的人文与自然环境里都能体会到。
我10岁以前,感觉自己还生活在古代。
冬天,大雪的时候,总让人想起柳宗元的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黄昏,家家户户生火做饭,又让人想起陶渊明的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些都是我小时候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
家乡虽美,但却闭塞落后。在我5岁的时候,村里才通上电。
我奶奶会纺线,用的是古画中那种织布机,爷爷是裁缝;村中邻里有人做木工,有人染蓝印花布;平常日子,常有货郎挑着担子沿乡村叫卖,货担上全是孩子们喜欢的糖与玩具等。
我们在生活中所用之物,从房子到家具到衣服,都是靠自己的双手一点一点打造出来。
所以我从小喜欢古代诗词、古代绘画。后来我看到很多宋代绘画,很多内容、环境几乎和我小时候的一模一样!有点恍然隔世。仿佛自己是从古代穿越而来的少年。
(1998年,我在老家的泥墙上画壁画)
从小到大,父亲对我要求非常严格。在物质匮乏的八九十年代,我们村从来没有出过本科大学生。
曾经有一个人考上了军校,轰动全村,算是第一个从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
所以父亲立志要把我送进大学的大门,我从小也学业优秀,因而成为“全村的希望”。村人得知父亲的决心后,当然少不了讽刺与质疑。
有的说:“考不上,因为从来没有人考上过”,有的说:“谁谁家的张三李四成绩很好,想考都没考上,你家孩子怎么可能”。
然而,老师却不支持我参加艺考。因为我文化科成绩也不错,而且黄冈一直是学习强市,只要坚持努力,基本是前脚已迈进大学的大门。
而学画画,反倒有点冒险。
可当时,我发现自己非常热爱画画,不想退让。为了能够顺利考进梦中的象牙塔,我央求父母送我到北京找培训班学习。
02
那时家庭条件艰苦,可父母为了我却咬紧牙根,倾尽一切。现在想来,真的是万分感谢他们的付出。
记得那是我第一次独自出远门,17岁的我把钱藏在鞋底里,战战兢兢地搭上北上的火车。到了北京,我租了一间地下室,一住就是100多天。
(2019年,我与老大在北京戒台寺写生)
皇天不负有心人,1998年,我同时拿到多家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其中最让我纠结的就是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和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专业。
然而,在选择学校时,我又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都说“穷人不配学艺术,艺术是有钱人的游戏”,考虑到当时我们家比较贫困,怕父母支撑不起昂贵的学费,最终再三衡量后,父亲建议我选择了设计专业,以后出来好找工作。
就这样,大学我去了北京学设计。
在大学里,我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一切新鲜事物。因为家庭困难,我跟学校申请了勤工俭学,在学校植物园里面当园丁,帮忙刨土松土,然后有一些工资补贴。
然而,干了一个半月我就放弃了。不是嫌辛苦,而是觉得我是一个画画出身的人,我要靠长处吃饭!
那时候的北京,虽然沙尘暴很多、环境很差,但无疑是全国文化氛围最好的城市。
每逢周末,我疯狂地逛美术馆、泡书店。在中国美术馆,我几乎看尽所有名家的原作,甚至亲睹了很多著名画家的真颜。
(2018年,我与孩子在柬埔寨吴哥窟写生)
03
1999年,我到国家博物馆看一个叫《丝路聚珍》的展览,一连看了两次,非常喜欢,后来想买画册,我来到了策展人宝世宜的家里。
宝世宜是北京的一位知名历史、考古学者,据闻是成吉思汗的后人。
她的家是一处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好比一座私人博物馆、文化书院,各种文物和收藏,应有应尽。
当我走进四合院,逛了一圈之后,深受震撼,很多放在博物馆里摸都不能摸的文物,在这里可以任意观赏、触摸!
因为太喜欢这里了,我想谋个兼职,于是便怯怯地问道:“您这儿需不需要扫地的?我想在这里找个兼职,哪怕扫地擦桌子也好。”
宝老师和蔼地回答我:“你不用扫地,你会点什么?”我说我会画画。她就约了我几天后,来给她画一张画试试。
一周后,我来了。他们铺开长长的画纸,让我临摹一张2×2米的敦煌壁画。
我二话不说,闷头整整画了一个星期。最后凭借实力留在她的私人博物馆,当起宝老师的得力助手。
就这样,我跟宝老师建立起了重要的缘份。
(我年轻时候在宝老师家里学习)
那时,对于年轻没有见过世面的我而言,真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在这里,我的主要工作,是临摹敦煌壁画。
工作之余,我如饥似渴地吸收着来自这里的一切知识,每逢宝老师接待各种学者会谈,我都在其左右,耳濡目染。
有一次,宝老师要策划一个新的丝绸之路展览,我谏言用纸“复原”壁画上的城邦与建筑,居然得到宝老师的支持。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都在用纸把壁画上的图做成立体模型。
虽然我做的模型最终没有用于展览,但却进一步培养了我对古代建筑的理解和爱好……
04
大学四年,每一个寒暑假,我几乎都是在宝老师那里度过。
在宝老师这里出入的,都是北京文化界的名人。他们要么是名声在外的牛人,要么是老一辈革命家的后代,要么是北京的大学教授……
然而,他们虽然地位显赫,但大多数穿着打扮却非常朴素,为人十分低调平和,走入胡同与普通老百姓无异。
这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真正厉害的人,都不显山露水,低调谦逊。
而宝老师的格局与为人处世,几乎影响了我之后的人生。
(我学生时代画的唐诗意境画,1998年)
我非常喜欢唐诗、宋画,喜欢它们的诗情画意,后来也学着画了不少古代的诗意画。
我买了很多插图书,结果发现很多书上的多数插图是错的,唐代人在清代的建筑里!这自然促使我想知道唐代建筑的真实样子。不久,机会来了。
2000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雕塑的熊老师、我的老乡,邀请我一起去山西考察。这是我第一次去往北京以外的古城。
我坐着绿皮火车,住着30元一晚的宾馆,没有照相机和手机,只带了一只笔和一本速写本。
在去山西之前,我觉得北京是古建筑最多的地方,故宫、天坛、长城,历史味十足。
然而,当我到了山西大同,看到雄壮的云冈石窟北魏大佛,辽金的华严寺、善化寺,被深深地震撼到了。
我心中一直有一个汉唐梦,似乎在这里找到了,我觉得这才是雄健大气的中华民族的气质。
北京清代皇家建筑虽好,总不及辽代的气势!
05
那一次,是我热爱山西的开始。从此以后,我几乎每年都要去山西访古。
山西保存了中国最多的明代以前的木构建筑,三座唐代木构建筑都在山西,辽金、宋元的很多。
中国艺术在唐是高峰,辽金宋元是延续,往后逐渐固化衰落。
(我第一次在山西云冈石窟)
与其说我喜欢山西,倒不如说我喜欢唐宋的建筑。与其说我喜欢唐宋建筑,倒不如说我喜欢中华民族最豪迈、最优雅的时代。
我想看到更美的东西,我想把更美的东西分享给更多的人。
后来,我又迷上北京的胡同和古建筑。
北京的胡同就是免费的美术馆,四合院里藏着太多学问。那个时候的我,一有空就带上相机逛胡同,疯狂地拍摄着胡同的照片。
我和同学们经常晚上逛南锣鼓巷。中央戏剧学院就在旁边,那里明星扎堆,周围又隐藏着大大小小的剧院。
记得有次冬天晚上,我们看完话剧出来已经很晚了,早已没了车,于是就相约着逛胡同。
天突然下起了大雪,胡同美的令人感动,夜深人静,似乎一下子回到了北平。
我们就这样走着,聊着。因为年轻,不怕冷。我们聊理想,聊青春。一时兴起,又捡起雪团,打起雪仗来……
有时遇到胡同的某个小酒馆还没打烊,我们就溜进去撸串喝酒。
边喝边聊。运气好的时候,会遇到某个像迪克牛仔那样的歌手在唱歌。看我们聊得嗨,他就当场给我们配一段儿吉他什么的。
那真是一段绚烂又滚烫的青葱岁月。现在想起来,觉得年轻真好,而老北京的风景简直太迷人了。
(我画的手稿,末代皇后婉容故居)
06
2002年,大学毕业后,我如愿以偿,在什刹海、钟鼓楼一带的胡同附近找到了工作——当老师。
记得当时找工作,我走进胡同,一看周围环境,文化氛围浓烈,十分惊喜。心里就想:“无论给多少钱,我都愿意来这里上班。”
然而,当了几年老师后,我觉得日子过得太悠闲了。我是学设计出身的,如果再不到战场上练练,专业能力大概就废掉了。
后来,经老同学推荐,我来到一家总部在深圳的广告公司做设计。新工作跟之前在学校当老师完全不一样。
当老师的日子慢悠悠的,而来自南方的广告公司却提倡狼性文化。南北两种文化,激烈地碰撞着。
最终我在广告公司只上了两年班。
短短两年的打工生涯,让我见证了什么是深圳速度,同时也锻炼了我应付商业项目的能力,为我后来自己开公司、做文化沙龙,打下了基础。
2007年开始,我当上了一名自由设计师。
后来接到一个项目,设计中国花样游泳队队服。
介绍人组了一个设计团队,让我当设计总监。于是,为了迎接2008北京奥运这样的盛事,不在自己家门口丢面,我们撸起袖子干开了。
(中国花样游泳队队服以及我的设计草图)
记得当时我们做了很多方案。有龙,有凤凰,有中国结,还有青花瓷。每一稿方案,我都参与改了无数遍。
最终大家倾向于龙的方案。因为出水蛟龙,更加符合花样游泳的形象。但是龙的样子,却有待商榷。
我们的龙,从周、秦、汉、唐、宋,到元、明、清,都长得不一样。
汉代的龙和唐代的龙有点像走兽,脖子很细,非常凶悍,比较接近国人心中龙的样子。
但汉代的龙充满了仙气,凶悍劲不够;而唐代的龙则刚刚好,又有仙气又足够凶悍。所以我个人推崇了唐代的龙。结果就被选上了。
其实这是一个荣誉作品,没挣钱,算是对国家大事的鼎力支持,我既乐意又开心,也给自己带来了不错的影响力与品牌价值。
做设计多年,我悟透一个很朴实的道理:只要你专业好,人品好,不管走到哪儿,大家有机会有业务的时候,总是能想起你。
07
我是一个不怕困难,勇于折腾的人。
在做自由设计师的日子,我同时在北京胡同里租了一个空间,在太太的支持鼓励下,开始做收费沙龙,请各种老师来分享讲课。
(2022年,携妻儿游览河北正定古城)
有做商业的朋友知道了,跑来跟我说:“你这个请人听都没人听啊,还想收费?”
我听了很伤心,如果不收费,老师的讲课费、场地费如何支撑下去呢?我期待良性发展,也希望老师认真讲课而不是泛泛而谈。
在最开始的两年,我用做设计的收入补贴文化沙龙。于是,每个周末,我的“夜总会”就是主持沙龙,经常搞到很晚。
这样,北京、上海的一些热爱古代艺术的朋友越聚越多,艺术沙龙逐渐成为这些艺术人士的聚会场所。不知不觉,沙龙至今已经举办了400多期……
回顾自己的小半生,设计始终是我人生路上谋生的手艺,而画画、古代艺术才是我这辈子最热爱的事情。
但自从我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没法全心全意做好这件事。工作上的各种压力,让人难以静心做学问。
38岁那年开始,在北京算是安定下来后,我越发觉得人到中年,喜欢的事情再不做以后就没有机会了,于是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逐渐放弃商业项目,转型从事自小喜欢的古代艺术史。
(2022年,一家人在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
2020年疫情期间,我又摸索着开始做自媒体,通过绘画的形式,给青少年分享古建筑艺术。
每一段视频,从文案、绘画、录音、剪辑和段子,都是我一人搞定。凭着其趣味性和强烈的观赏性,硬是把账号做到了近70W粉丝……
21年前,我曾在自己的速写本上,留下过这样的只言片语:“这个世界,有太多欲望与诱惑,一个人要以清醒的心智和从容的步履走过岁月……”
人生兜兜转转,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转了一大圈,最后才明白: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往后余生,我将继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画万幅画,记录中国传统文化。
冥冥中,这才是我的人生使命。我把青春交给了画画,而今仿佛青春重回。无论如何,只觉人间值得,不虚此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