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癌多是“吃”出来的,4类常见食物,胃难承受,少往嘴里塞

 健康生活维他命 2022-09-09 发布于吉林

数据显示,约每1分钟,就有1人确诊胃癌,不到2分钟,就有1人因胃癌离世。

胃癌是指发生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目前在世界范围中,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仅仅次于肺癌。近年来,胃癌的发生更有了年轻化的趋势。

胃,作为消化器官,多数癌变都与不良的饮食行为脱不了干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胃癌多是自己“吃”出来的。

注意:4类常见食物,胃难承受,少往嘴里塞

1、加工肉

瑞典科学家表示,食用过多加工的肉类食品,例如咸肉、香肠、熏肉,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他们通过对15项研究结果进行评估后发现,每天加工肉类制品的摄入量每增加30克,患胃癌的几率就提高15%~38%。

因为加工肉类制品通常经过腌制、烟熏、或者加入了硝酸盐,以此来延长它们的保质期,而这恰恰导致了胃癌发病率的增加。

2、快餐食品

快餐食品中的油炸作物比较脆、硬,如果较硬的油炸食物在没有嚼碎的时候就被吞到了胃内,胃蠕动而使得食物与胃粘膜接触时,较硬的食物就会直接对胃粘膜造成损害。

如果胃粘膜不能及时修复,便会导致炎症、溃疡等形成,而对于胃病患者,则会加重病情。

3、重盐食物

重盐食物是胃癌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日本全国营养调查表明,胃癌死亡率与人均盐消耗量呈正相关。

动物实验已证实,重盐食能引起胃粘膜损伤,使腺上皮丢失,壁细胞、主细胞胞腺萎缩,破坏胃粘膜屏障。

同时,重盐食明显促进多环芳烃类物质和其他各种致癌物的吸收,使其直接作用于胃粘膜,增强其致癌性。

4、刺激性食物

刺激性食物是在生活中大部分人都离不开的调味品,比如辣椒或者是各种火锅料。

但其中的成分会导致胃部的胃酸分泌增加,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不仅如此,在进食了辛辣刺激食物之后,还会加速胃肠蠕动,从而引起腹泻腹痛的症状。

这症状虽然不会直接带来伤害,但是容易因为反复发作的特点引起胃部病变,因此在后期就会成为诱发胃癌的关键所在。

胃癌的五种预警信号,莫忽视

1、上腹部疼痛:此为胃癌最常见的症状。开始为间歇性地隐隐作痛,常常诊断为胃炎或溃疡病等。

2、上腹部不适:多为饱胀感或烧灼感。可以暂时缓解,反复出现。

3、食欲减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表现为食后饱胀感并主动限制饮食,常常伴有反复嗳气。

4、黑便或大便潜血阳性:如果在没有进食血豆腐,吃铋剂等药物的情况下出现了大便发黑,就应尽早来医院检查。

5、乏力、消瘦及贫血:这是另一组常见而又不特异的胃癌症状。病人常常因食欲减退,消化道失血而出现疲乏软弱等表现。

养胃防癌变,做好三个“勤”

1、勤饮水

患有胃病的人一定要记得随时随地给自己喝上几杯水,因为多喝水可以润肠通便,排出体内的毒素,对于养胃来说具有很好的效果。

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养胃的小植物泡水喝,对调理脾胃,温和持久,有着独特的优势。

干刺玫花——暖胃驱寒,缓解胃痛

干刺玫花,是一种野生小玫瑰,性质温和,香气浓郁,对胃部健康有益。《纲目拾遗》曾记载,将其阴干,冲汤代茶服,可治肝胃气痛。

经常用其泡水,可健脾降火,能治腹中冷痛,胃烷积寒,顺行血气、安神、通便,降火气,可调理血气、促进血液轮回,能活血化瘀,可缓和情绪。

黑苏叶——和气暖胃,驱寒化滞

黑苏叶,泡水喝,缓解脾胃气滞,促进消化,保护肠胃健康。中医认为,黑苏叶可暖胃,能缓解脾胃气滞,胸闷,腹泻,呕吐之证。

经常泡上一杯,不仅有益胃部健康,还可促进肠壁的蠕动,帮助消化,是养护胃部不错的选择。

2、勤吃“黄”

根据传统中医学五行学说脾胃对应的颜色为黄色,所以多吃黄色的食物,对养护脾胃有好处,比如说小米,玉米,金针菇,黄花菜,柑橘,橙子,柠檬,枇杷,菠萝,木瓜等。

这些黄色的食物都有养护脾胃的作用,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当中可以多吃一些。

小米富含氨基酸、蛋白质,熬制后呈流质,易被人体吸收利用,不会对胃肠道造成负担,对胃部有一定好处。

玉米所含的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胃液的分泌,从而起到促进消化的作用。

同时,玉米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这种不饱和脂肪酸更容易被人体所吸收,不会给胃肠造成负担。因此,玉米能起到一定的养胃效果。

3、勤按摩

胃不好的人,可以自己找到对应穴位,经常自己按摩一下,也是养胃的好方法。

大陵穴——这个穴位在五行属土,对应着脾胃,是一味很经典的“健胃消食片”,可以降胃火、去心火,提升胃动力。

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等都可以通过这个穴位来调理。它在手掌根,腕横纹的中点上。

内关穴——仰掌,手腕往手肘的方向约三横指(约2寸)的距离处,在中间二骨两筋之间。

胃胀或者有吃东西好像梗在胸口下不到胃部去的感觉,按一按此穴,气机调畅就通了。

注:所有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