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州:原本只是河南一座小县城,因袁世凯的自私,现成国际大都市

 心灵牧场书馆 2022-09-09 发布于河南

地处南方的人可能对北方这座城市很陌生,仅是通过网络简单了解。

但其实,郑州这座八大古都之一的城市其实早已闻名于外,是国家重要交通枢纽,已在2020年成为国际大都市。

文章图片1

郑州,在古代有荥州、郑县、管城等之称,但最为出名的还是商都。

作为诸多朝代的都城,郑州本应该发展的十分繁荣,但其实在元朝后,河南重点发展开封府后,郑州就如销声匿影,不再被关注。

直到近代,郑县被一个人“坑”了一把,反而使之从小县城成为了河南的省会,并且逐步蜕变为国际大都市郑州,不得不说让人啼笑皆非,但事实便是如此,郑州有今天还真得感谢他。那个人就是饱具争议的袁世凯。

文章图片2

世人对这位从清朝跨越至新革命的“第一人”褒贬不一,他既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窃国大盗”,又是改革派人物中的第一人,坐到了中华民国大总统的位置。

可以说,袁世凯这个人十分有魄力和霸气,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朝的灭亡,甚至左右了中华民国的诞生,但他的“无耻”也是显而易见的,窃取民主革命胜利果实后还想着复辟封建帝制,着实让不少人痛恨厌恶。

在《建党伟业》中周润发扮演的袁世凯就十分还原形象,血气方刚、张扬霸气,“谁要灭亡我的国家、我的种族,我就和他血战到底”,而且对日本使臣他也毫不客气,“伊藤博文活着的时候都不敢威胁老子,你算老几”。

不得不说,袁世凯在对日原则上还是十分强硬,这也是值得肯定的。

文章图片3

袁世凯能从封建王朝的一介小吏最终走到中华民国大总统,确实是十分励志,妥妥的小说主角模板。

不过,时势造英雄,任何一个动荡时代都会有这样的人,而袁世凯的成功不仅是时代风云汇聚的因素,还与他从小对兵法的痴迷和从军的经历不无关系。

文章图片4

一、书呆子变成太上皇,身在朝鲜我为王

说起来可能不敢让人相信,幼年时期的袁世凯竟然是个“书呆子”。

虽然袁世凯出身于地主豪绅家,但他只是袁家的第四子,在5岁的时候过继给了叔叔袁保庆,袁保庆官居二品很重视教育,袁世凯跟着养父从小学习四书五经,游历大江南北,还接触到了武艺。

袁世凯自接触武艺之后,便迷恋上了兵法,对各种兵法如饥似渴,到13岁时已饱读各种兵书战策,袁世凯常常幻想自己像关二爷一样千里走单骑、骑马敌万人,甚至跟小伙伴吹嘘,如果我手握有十万重兵,这天下便任由我袁世凯横行。

小伙伴们纷纷讥笑他“读书读傻了”“书呆子”,连大人也当做笑话揭过。但谁又能想到,在56岁的时候袁世凯竟然真的拿下了天下,当了83天的洪宪帝。

而袁世凯当上皇帝,还要从朝鲜发迹说起,历时34余年。

文章图片5

1881年,两度名落孙山的袁世凯气的将所学之术付之一炬,干脆投奔自己养父的把兄弟吴长庆,吴长庆当时是一方将领,对袁世凯的投奔很是高兴。

虽然是“关系户”,但袁世凯还十分争气,不仅在军中历练一年之后将纨绔戾气褪去,还和一众将士打成一片,受到认可。

1882年,朝鲜壬午军乱发生,袁世凯的发迹之路就此开启。当时的朝鲜还属于清朝的藩属国,因为发生事变,不得不向清政府求救。

清政府就派遣吴长庆前去平乱,袁世凯本想再次参加科举考取功名,但遇到了这等稀奇事情,当即决定跟随吴长庆一起去上场杀敌、建功立业。

吴长庆本想让袁世凯率一只队伍打辅助,这样风险小,不会一不留神丢掉性命。

但没想到袁世凯阴差阳错碰到一支队伍,袁世凯也是临危不乱率军剿灭叛军几十余人,还越战越勇,一路高歌猛进,冲到叛军中大开大合,乱杀异同,在平定叛乱居功至首。

这可把吴长庆高兴坏了,认为老友的孩子是个可造之材,便在战报中将袁世凯的功绩呈报至清廷,这也是袁世凯首次进入清朝统治者的眼中。

文章图片6

袁世凯第二次的机遇是在1884年。当时的袁世凯在吴长庆的安排下留在朝鲜帮助训练新兵,袁世凯也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交能力,与诸多朝鲜官员私教甚好,在朝鲜也颇具威望。

正当袁世凯练兵时,朝鲜的开化党突然发动甲申政变,想推翻朝鲜政府,袁世凯想“在我的地盘上撒野,这是不把我放在眼里啊”,当即指挥军队平定叛军,还顺带击退了图谋不轨的驻朝日军。

因为这件事,袁世凯被清廷重臣李鸿章注意到,于是决定提拔重用袁世凯,让他经管朝鲜事务,朝鲜作为作为属国本就看清朝脸色行事,而袁世凯在朝鲜还掌握着兵权,这反而让他成为了朝鲜的“太上皇”,军政大权尽在手中。

就这样,袁世凯在朝鲜悠哉过了十二载。在1894年遇到一生的转折点。日军见清廷式微,便在朝鲜东学党起义时出兵朝鲜,意图干涉朝鲜内政挑起战争,袁世凯见状不妙,便在甲午战争爆发前夕逃回国内。

不过,刚回国,就被派到辽东前线协助后勤工事,还目睹了甲午战争清军的惨败之状,这使袁世凯转变原有传统练的思路,坚定了自己西法练兵的想法,这一想法的实施也让他逐步成为军界要人。

文章图片7

二、我有十万兵,天下当属袁

1895年,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开始,在重臣们的举荐下,光绪帝任用袁世凯通过西法训练新军,这支新军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北洋新军,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袁世凯是民国初年北洋军阀上名义上的首目也不为过,因为北洋军阀大都出自北洋新军。

因为练军有功,加上往日的功绩和当时有主张变法的康有为为袁世凯背书,便被提拔为工部右侍郎,成了实权派。

但是,袁世凯最后却背信弃义,将维新派想要控制慈溪推动变法的情报出卖给了慈禧,导致戊戌政变的后果加重,使康梁出逃,戊戌六君子就义。

虽然后来袁世凯写了《戊戌纪略》为自己辩解,但戊戌变法的失败也与袁世凯不无关系。

文章图片8

袁世凯的出卖得来了慈禧的重用,被慈溪提拔为封疆大吏。袁世凯在上任后推行新政,实施改革。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袁世凯训练的新兵也成为了他的底气,在战争中保住了自己的辖地山东。

1901年,袁世凯受命成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开始在全国推行新政,尤其是西法练兵,一度增强了清军实力。

可以说,当时的清朝的新军都是袁世凯的门生,他也实现了手握“十万军”的幼年梦想。

但袁世凯后来一系列的改革引来了慈禧的猜忌,被逐步削去兵权。但,袁世凯这也的人岂会甘心,经过一系列操作,还是保存下了自己对北洋六镇一定影响力,这也为辛亥革命中袁世凯的发力保留了火种。

文章图片9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被迫回乡养老的袁世凯重新出山,被清廷任用为湖广总督,派去镇压革命。

在与革命军战斗过程中,清廷面对革命军的压力,袁世凯的权力不断被扩大,被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其权力甚至可以控制朝廷和军队。

不过,袁世凯也是个人精,见清廷大势已去,而且自己的权力已然可以把持天下,继续推行自己的君主立宪制,便主张停战求和,与革命党达成了协议。

革命党本意为推举孙中山先生为临时政府总统,但袁世凯重兵在握,不满意革命党的决定,便强烈逼宫清帝退位后,自己为大总统,这也导致了孙中山被迫辞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

后面的事也妇孺皆知,袁世凯想复辟帝制,坐了83天皇帝被推翻,1916年因尿毒症去世,葬在了河南安阳,但作为河南项城人,袁世凯没有落叶归根,其中的原因便不得而知。

不过,袁世凯对自己的家乡还是“很好”,为了让其不受战乱,让郑州背了锅。

文章图片10

三、郑州发迹,多亏了袁世凯让其“背锅”

“背锅”,这个现在热门的词汇,表示替人受罪。郑州当时“背锅”,是袁世凯出于保护家乡项城的原因,但没想到的是,祸兮福所倚,郑州却因祸得福。

这其中的原由就不得不再次提起甲午战争了,这场战争是袁世凯发迹的转折点,但也给袁世凯留下了深深的阴影。

当时甲午战争因清政府的腐朽,战败输给了日本,还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也导致了洋务运动破产,但是洋务派呕心沥血三十年,作为领导者之一的张之洞怎能罢休,于是于1889年向清政府提出了卢汉铁路计划,也就是现在的京汉铁路。

卢汉铁路也催生了著名的汉阳铁厂等重型工厂。但这条铁路的修建可谓是十分曲折,不仅中途中断了6年才复工,还因为清朝局势十分动荡被多数人推三阻四更改线路。

文章图片11

当时国内起义不断,国外列强又对中国虎视眈眈,战事十分频繁,仅在1889到1904年这15年间,就发生著名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起义。

而战事一起,首先攻占的就是铁路,因此当时的很多官员都认为“铁路”这种新鲜事物是招灾之祸,有铁路必会遭殃。

当时袁世凯也是如此,时任直隶总督的他已是清廷大佬、封疆首吏,因为崇尚西法、熟知兵史,深知打仗必先攻占要道、要塞。

当时的卢汉铁路规划是要联通各个省的省会,而河南的省会当时是开封,河南的站点就设在开封与周口的交界处,但恰好袁世凯的家乡项城归属周口。

袁世凯一想,这要是在河南打起仗来,铁路沿线的周口及辖地岂不遭殃,自己的家乡也被祸祸。

于是,便想着利用自己的权利不让铁路经过周口,但张之洞等重臣一心推动铁路修建,袁世凯也不想得罪他们,于是想了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找地“背锅”,把铁路线路改到了如今郑州所在的地方,因为要保证全省会开封必有铁路,而郑县也属于开封府,所以袁世凯的这个改动并没有受到什么阻碍。

阴差阳错,郑县由此就有了第一条铁路。

文章图片12

兜兜转转好几年,待一切就绪,清政府准备继续修铁路时突然发现没钱了,于是相出了“官督商办”的办法,但因为信誉问题根本无人问津,不得已之下清政府只能借外债修建,还将铁路的修建承包给了比利时的公司,这个公司为了赶工期,偷工减料,导致铁路质量奇差。

波波折折经历了17年,直到1906年卢汉铁路才正式竣工,并改名为京汉铁路。

京汉铁路正式运行后,郑县这个小县城也吃了铁路红利,一路高歌猛进,发展起了工业。

后来,河南再次规划铁路的时候也多数是在原先铁路的基础上修建,于是,郑县就依靠交通逐步发展,在1953年更名为郑州,并于1954年被定为河南省会。

现在,郑州依然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其缘由显而易见,其渊源也多亏了袁世凯,让“黑锅”成了“发财锅”。

文章图片13

历史就是这么奇妙,一个人可能影响一座城,一个国家甚至一个时代。郑州有今天如此大的变化也发展,还真得感谢一下袁世凯的“私心”。

是非对错由历史来评判,不管袁世凯此人有多深恶痛绝,其功绩也显而易见,不可磨灭,能在历史书上留下深深的一笔,便足矣,毕竟不是谁都可以能在历史长河中掀起一朵浪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