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囊潮湿从脾论治,重用「萆薢」,居中央,灌四方

 chi_ping 2022-09-10 发布于陕西

“凡为医之道,必先正己,而后正物。”为医之道,无外乎“正己”与“正物”,简单的四个字,却需要花一辈子践行。

所谓“正己”,是要端正品行,树立高尚医德医风。性存温雅,志必恭谦,动需礼节,举止和柔。无论患者贫富贵贱,皆用心如一,不因患者富贵而敲竹杠,不因患者贫困而不用心。

所谓“正物”,是指医生要扎实学习,博采众长,通晓医理。一切的慈悲,都建立在医术之上,医术贵精,不精则害人匪浅。

今日说说阴囊潮湿,中医称为阴汗,首载于李杲《兰室秘藏》,指阴部多汗,甚者淋漓不止。

柴胡认为,其与妇人带下病极为相似,病机均直指“湿邪为患”,故治疗时喜用萆薢,直取其祛风除湿之力。

萆薢走厥阴经,一方面祛风之时亦可疏泄气机,气行则水行;另一方面循肝经以达精室,有引经药之用。同时萆薢又入阳明除湿,湿去则阳气生,阳气充盛亦可反过来行水化津。

换言之,阳明湿除则脾运得健,故脾可稳居中央以灌四旁,津液输布得畅,以治不当汗而汗自出之症。

【医案回顾】

张先生,33 岁,主诉阴囊潮湿。自诉近 2月以来,常感内裤潮湿,后渐有晨起腰部疼痛不适,伴寒凉感。经同事治疗后,无明显好转,今来我处一试。

刻下:阴囊潮湿,缠绵难愈,严重时偶有内裤湿透,晨起腰痛感凉,乏力,纳差,便溏,寐尚可,舌淡少苔有齿痕,脉濡弱。

中医诊断:阴汗。

辩证:脾肾阳虚,寒湿浸淫。

治法:温阳散寒除湿。

组方:萆薢,牡蛎,浮小麦,干姜,细辛,石菖蒲,延胡索,鸡血藤,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 。

7 剂药尽,患者如约而来复诊,患者自诉阴囊潮湿症状稍减轻,腰痛好转,已无寒凉感。

原方继服 7 剂,加强温化之力。7剂药尽,患者三诊,患者告知阴囊潮湿大有好转,现已无内裤湿透的情况。

本案阴囊潮湿的病机在于气主阳分,阳虚则气虚,阳虚则无力温化水液,气虚则无力运行津液,水液代谢不利则聚而为湿,故以健脾运湿为治法。

萆薢祛风除湿止汗,佐以牡蛎、浮小麦收敛固涩助其止汗之力。萆薢亦防止牡蛎、浮小麦收涩太过、闭门留寇,此三味构成角药,相须为用。

干姜、细辛、鸡血藤、延胡索温肾通络止痛,台乌药、石菖蒲温化水湿以助萆薢化湿止汗。

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四味药,取【苓桂术甘汤】之意,茯苓健脾利湿,白术燥湿运脾,茯苓运化,桂枝助阳化气,甘草调和诸药,合用具有温化痰饮、健脾利湿之功。

如此,诸药共奏温阳化湿、健脾暖肾之功,则脾阳得温,寒湿得化,阴汗得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