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光山到康藏高原——记扶廷修将军

 兰州家长 2022-09-10 发布于甘肃
文章图片1

扶廷修将军

出色的管理工作者扶廷修

顾草萍

我们的老首长、红军老战士、中共西西藏军委员会委员、西西藏军司令部副参谋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副主席扶廷修将军,离开我们已经33年了。每当回忆起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和率先垂范的工作精神,无不使我们深深的怀念和久久的敬仰。

从光山到延安

扶廷修,别名少淮,1912年4月生于河南省光山县扶家榨的一个贫民家庭,两岁丧父,兄妹二人跟着母亲以种田和织布为生,尽管日夜辛劳,仍不得温饱,常年过着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苦难日子。眼看当地豪绅地主横行乡里、贫苦乡亲痛苦挣扎的情况,为了翻身解放,扶廷修毅然痛别母亲和小妹,于1930年8月参加红军,到鄂东北道委会任交通员、小队长,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任区苏维埃游击大队排长,在梅家凹作战中负伤,伤愈后学习两个月,调任区互济会副主任委员兼苏维埃主席,阶级觉悟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一次得知本地豪绅、地主逃跑后隐藏的住地,即向区苏维埃报告,并主动要求随队作战,抓获18名,经上级批准杀了罪大恶极的8名,在当地震动很大。不久,区苏维埃动员当地100多名青年参加红军,他任临时连长,带队送往红四方面军的少共国际团,并随少共团一起作战多次。回苏区不久,敌人频繁进攻,形势日趋紧张,各区游击队集中到县,他正式任连长,经常率队与敌作战。不久,游击队改编为光山县独立师四团,随红军主力撤至安徽六安县瓦屋集一带,于1933年1月编入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二十三团二营,他因身体不好由连长调任营部副官。部队进至晏家河以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除搞好营部及各连队伙食外,他还积极组织带领全营勤杂人员参加战斗,运送伤员,工作积极,战斗勇敢,多次受到团首长的表扬。当他从逃难乡亲口中得知母亲已被反动派杀害时,激起了他更深的阶级仇恨,立场更加坚定,斗争更加勇敢,经常出色地完成领导所交给的各顶任务。

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从河南罗山县出发,开始长征,经桐柏山、伏牛山,于12月上旬到达陕南,当即展开在鄂豫陕创建苏区。扶廷修当时身体不太好,于1935年3月在陕南龙驹寨休养,归队后被派到陕南游击支队司令部任参谋,不久调回红二十五军电台和电训队任管理科长,为保护电台,搞好伙食,日夜操劳。1935年7月初,红二十五军获悉红一、四方面军已在川西会师,并拟北上。为配合主力红军行动,并同陕甘边红军会师,红二十五军决定留地方部分武装坚持鄂豫陕边区斗争,主力继续长征,经甘肃平凉地区,于9月中旬在陕北延川县永坪同陕甘红军会师。至此,红二十五军历时10个月、途经5个省、转战近万里的长征胜利结束。红二十五军同陕甘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扶廷修被任命为后方供给部总务处长。11月初又与中央红军总部会合,扶廷修调任总供给部总务处长,当时人少事多,任务繁重,他积极工作,以身作则,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1936年12月调中央外交部任管理科长,在任期间想方设法搞好伙食,还热情周到地接待好外来客人,多次受到好评与表扬。1937年3月调任交通局交通科长,不久又调中央党校学习,除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外,还积极参加开荒生产,挖防空洞等劳动,毕业时被评为二等模范,荣获《斯大林选集》一套及其他物资奖励。

从陕北到淮北

1937年底,侵华日军在北线基本侵占了华北5省,在南线攻陷上海、南京、杭州。为了迅速实现其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1938年初,日军采取南北对进、迂回包围战法进行徐州会战。在保卫徐州的作战中,中国军队虽然取得了歼敌1万多人的台儿庄大捷,但终因敌强我弱,于5月19日撤离,日军当即占领徐州,并于6月6日占领开封。至此,陇海铁路东段南北两侧南至长江的苏、鲁、豫、皖广大地区沦陷。根据战局的发展,中共中央适时多次指示新四军立即开展华中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新四军逐渐展开于苏、浙、皖、豫诸省敌占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以彭雪枫为司令员兼政委的新四军游击支队(后改称六支队),从1938年10月开始,创建了豫皖苏抗日民主根据地。既是初建,又发展迅速,干部极其缺乏。

扶廷修从延安党校毕业后,于1940年2月随延安东援干部大队,穿过敌人条条封锁线,长途跋涉到达安徽省涡阳以北的新兴集新四军第六支队司令部,随即分配到第三总队任副官长,6月又调支队副官处任处长,9月调十一旅三十二团(六支队老一团)任参谋长。环境险恶,战斗频繁,但都较好地完成了任务。1941年初,国民党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部遭受重大损失后,中共中央重建了新四军军部,把所属部队整编成7个师,第六支队(1940年上半年曾整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编为第四师。1941年2月,国民党军突然以7个师10万余人向四师进攻,由此展开了惨烈的3个月反顽斗争,扶廷修随所在团参加了这场斗争。5月初,四师奉命撤往淮北津浦路以东。在主力东撤期间,扶廷修率四师师部骑兵连及三十一团、三十二团的两个骑兵连组成骑八营并兼任营长,附电台1部,留在淮上地区(淮河、浍河、津浦铁路和宿县至蒙城公路之间地区)同国民党军马鸿逵、马鸿宾的骑兵部队周旋两个多月,收容我伤病人员和政府零散人员,先后三次护送干部共500多名到路东根据地,并胜利的返回路东归建。骑兵营在岔河整编为骑兵大队,扶廷修仍回三十二团司令部任参谋长。9月,扶廷修带一、二营和警卫连的1个排在淮阴林家码头保护秋收,遭到日军500余人和伪军1000余人进攻,在连续两次打退敌人进攻,歼敌32人(日军13人,伪军19人)后,敌增加兵力,三面包围,疯狂报复,我军才被迫撤出,避免了过多伤亡。1942年1月,扶廷修调抗大四分校学习。4月转入华东抗大总分校继续参加学习,12月因“33天反扫荡”,未毕业即分配到新四军四 师司令部任四科科长,并参加淮北区党委组织的在职干部整风学习。1944年6月,日军在太平洋战区节节败退,为了打通所谓大陆交通线,发动了豫、湘、桂战役,首先从河南打起,国民党军一溃千里,河南44个县沦入敌手。中共中央7月底指示临近的新四军、八路军协力向河南敌后发展。四师师长彭雪枫亲率四师主力于8月15日誓师西进。扶廷修随师前方司令部西进。很快恢复了路西的中心地区,成立了淮北区军第二军分区。12月,扶廷修调肖县游击总队任副总队长,1945年6月该总队上升为十一旅三十三团,扶廷修任团长。日本投降后,三十三团改为十二旅三十四团,扶廷修仍任团长。这时中共中央调整了各战略区的任务,淮北区军第二军分区改为华中区军第八军分区。1946年6月,全国解放战争开始,10月,扶廷修调任八分区三支队支队长。

扶廷修在新四军四师工作6年之久,经过抗大和整风学习,阶级觉悟和工作能力有很大提高,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特别是在四师任四科科长时,狠抓部队农副业生产,部队在战斗间隙开荒500余亩,普遍养了猪、鸡、鸭,并建造了风力磨坊,较好的改善了部队伙食;并经常召开管理、事务、供给工作会议,总结经验,在《拂晓报》上进行介绍,推动了部队的管理和供给工作。在这期间,环境艰难,战斗激烈。为了以实际行动悼念在西进战斗中牺牲的师长彭雪枫同志,扶廷修曾率肖总6个连队在肖县地区连续战斗3次,消灭该地郝鹏举部470多人,迫使敌人撤出了祖老楼、瓦子口2个据点。由肖县总队上升为三十三团后,他先后率部与兄弟部队—起与敌方先觉部12个团(配合6架敌机)多次进行激烈战斗,歼敌1800余人,并趁夜安全撤出,受到旅兼分区的表扬。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全国解放战争(开始称自卫战争)开始。中共中央为了坚持与巩固陇海、平汉(现京广)、津浦三条铁路和淮河之间这块重要的战略地区,决定成立豫皖苏区军,统一领导这块地区的斗争。豫皖苏区军于1946年12月14日成立,扶廷修调任区军参谋处副处长兼四科科长,在坚持敌后游击战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做了大量的行政管理和物资供应工作,基本保证了区军机关和直属队给养、物资的需要。1948年5月,豫皖苏区军升格为二级区军,扶廷修被任命为区军司令部军政处长,统管区军机关和直属队的行管、供应和全区的军务等项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不久,淮海战役拉开序幕,豫皖苏区军党政军民全力支援。在整个淮海战役期间,扶廷修先后被任命为河南省交通管理局局长、区军兵站部部长和第二野战军第二弹药转运库的领导工作。在时间紧、物资多、运力不足等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扶廷修精心组织,科学安排,经常冒着敌机轰炸和敌火拦阻的危险,将大批弹药粮食及各种作战和生活必需品源源不断地运到前线供应作战部队,保证了部队人有粮、马有料、枪炮有弹药、战车有油料。可以说要啥有啥,及时送到,有力地支援了战役的进行,为淮海决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从而受到二野刘伯承司令员的致函表扬。陈毅司令员曾真知灼见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区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在这个小车功劳簿上也有扶廷修的一份成绩。

从豫皖苏到大西南

为了把全国解放战争进行到底,彻底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中共中央军委对全国解放军在取得决战胜利以后,进行了统一编制。豫皖苏区军的部队奉命编成1个军,于1949年2月18日在河南鹿邑县的吴台庙宣布成立十八军,下辖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3个师,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建制,全军近3万人。扶廷修被任命为十八军后勤部第一副部长。由地方部队升到野战部队,执行“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光荣任务,扶廷修心情激动,精神振奋,对各项工作科学安排,周密组织,抓得紧,要求严,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很快掌握和熟悉了情况,在时间紧,工作多的情况下,较好的完成了各项任务。

部队经过20多天的整编、动员、纪律整顿和战前训练,即离开豫皖苏地区向南开进,直抵长江北岸。在渡江战役中,十八军担负二野总预备队任务,于4月22、23两日胜利渡过长江,向浙赣铁路线方面追击逃敌。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以后,势如破竹,所向披靡,接着进行了战略大追击。十八军相继参加了湘赣、衡宝等战役,然后又加入了进军大西南的行列。入川以后,直出宜宾、乐山,与兄弟部队一起切断了国民党军南逃云南之路,接着又参加了成都战役,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战斗任务。

在长途行军、作战中,部队爬大山、走泥路、穿湿衣,加之北方战士不习惯吃大米饭,不适应南方气侯,掉队和病员增多,因而征粮、购鞋、收容和治疗任务很重,为后勤工作增添了许多新的困难。扶廷修遵照军首长指示,在后勤党委领导下,率领后勤干部忙前跑后,日夜操劳,适时组织临时兵站和补给点,接收和转运粮食、被装品等各种物资;指导全军武装征粮队,保证部队粮食供应;组织各级担架队和医疗机构,收容和运治伤病员;想方设法采购各种物资补充急需。经过辛勤努力,保障了部队夏有单服,冬有棉衣,脚上有鞋,每天每人一斤半大米,五分钱油盐菜金等基本供应。在供给最困难的时候,动员部队衣服破了抽空补,没有鞋子打草鞋,缺少雨具编蓑衣,水壶不够用竹筒代替,没有时间做菜就吃油盐米饭,从而战胜了各种困难,保障部队完成长途行军和频繁的战斗任务,并严格遵守了党的新区政策和群众纪律,受到沿途广大群众的好评。

十八军组建以后,即参加渡江作战和战略追击,历时10个月,穿越8个省,行程4000余公里,进行大小战斗74次,歼敌1.7万余人,为全国解放战争做出一定贡献。部队得到了很大锻炼,后勒工作经受了检验。扶廷修在流动性极大八千里大追击的后勤保障中付出了很大努力。

由天府之国到康藏高原

1949年底成都战役后,十八军按原定方案回师泸州,经营川南,在途中突接二野电令:全军原地停止待命。1950年1月15日,二野首长在重庆接见十八军军师主要领导干部,下达了进军西藏任务。2月,扶廷修去重庆接受进军的后勤保障任务时,西南区军首长指出,进军西藏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毛主席指示,“进军西藏,不吃地方”,进藏部队所需经费由中央支出,所需物资主要由内陆运送。并明确指示,进军西藏,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支援运输和后勤保障工作十分重要。扶廷修表示,坚决服从命令,做好后勤工作,完成进藏后勤保障任务,并随即携带一部分先遣部队使用的装备物资,返回乐山。

康藏地区山高路险、气候寒冷、地广人稀、行动十分不便,补给 极为困难。2月起,部队经过政治动员,先后投入肃清川西土匪、抢 运进藏物资、修复雅安至甘孜公路、进行适应性锻炼等工作,并接收和组建汽车及辎重部队,大量筹措各种物资,待令出发。3月下旬,军前进指挥所进驻康定,先遣部队一五四团4月底到达甘孜,一五七团一部7月底抵达巴塘。扶廷修8月16日从新津出发,组织沿途兵站和运输事宜,转运物资。9月10日到达德格、玉隆设立兵站,组建收容和医疗机构,保障昌都战役的进行。连续不断的把物资运至金沙江边,11月初更进一步把部分粮食运到昌都,以供前方部队急需。至年底,共运粮物900余万斤至德格、邓柯、海子山及昌都等地,超额完成了军首长交给的运输任务。

1951年3月,扶廷修调任军后方司令部第二参谋长。4月在德格召开康北4县头人会议组建支援委员会,5月参加昌都地区支援委员会,安排布置了运输任务。6月到三十九族地区组织支援委员会工作。7月组建安排到拉萨的沿途兵站工作。8月到工布江达召开该地5县支援委员会,动员布置运输和购粮工作,就地购粮30余万斤,设立2条运输线向拉萨运送。在半年多的时间内,扶廷修长途行军,不怕疲劳,沿途开会,设立兵站,安排运输,忙于采购,雇用牦牛,收管装卸,件件操心,十分辛劳,却干得十分出色。高原长途运输,分段倒运,队伍浩浩荡荡,处处热火朝天,850多辆汽车,近300辆马车,3300多匹骡马,10万头以上的耗牛,全年前运物资3.77多万吨,为解放昌都和进军拉萨的部队提供了有力的物资保证。1952年初,扶廷修参加了“三反”运动,清理了思想,检査了作风,受到了教育,提高了认识,从而更激发起工作热情,干劲更足。

1952年2月,西西藏军成立,扶廷修任后勤部副部长。当时,已进军到西藏的部队给养十分困难。中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经印度向西藏运送大米3500吨。6月,扶廷修奉命去亚东。7月7日,组建了中共亚东修建委员会,扶廷修为书记,一五四团政委杨军为副书记。修建党委除领导3500吨大米的运输、仓储以及道路修建任务外,还统一领导亚东地区的边防、外事、商贸及党政群各项工作。7月15日,一五四团(欠三营)进驻亚东,执行修建任务。7月21日,修建党委经与当地西藏官员、头人协商,又组建了亚东修建运输委员会,吸收当地上层人士7人参加,扶廷修任主任,一五四团团长孙晋武、西藏喝厦亚东总管邦达养丕的管家多吉为副主任。这是一个具有统战性质的组织修建仓库和牲畜运输的协商机构。在修建党委和扶廷修精心安排和周密组织下,在头7个月就完成了修建仓库和接运大米400余万斤的任务,加上就地采购粮食20余万斤,还开荒100余亩(不包括一五四团),进行粮食和蔬菜生产,不但解决了进驻亚东地区部队和工作人员的给养问题,也缓解了江孜、日喀则和拉萨地区运输补给的困难。在完成修建也输任务的同时,还做了大量群众工作,密切了军民关系,扩大了我党我军在边防地区的良好影响。另外,还从印度购买了大量日用必需品和建筑材料。在亚东的修建运输工作走上正规以后,扶廷修奉命于1954年9月返回区军机关。

1955年5月,扶廷修调任已升格为大区军的西西藏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分管后勤工作。他经常跑后勤,下部队,大抓开荒种地,大搞农副业生产,取得了粮食部分自给,肉食、蔬菜饲料基本自给的成绩,减少了内运,改善了生活,也为藏族群众农业生产树立了榜样。

为了解决拉萨地区的用电问题,1958年10月在拉萨东郊军民合力修建纳金水电站,扶廷修任工程指挥长。他团结工程技术人员,联系军民广大群众,学技术,抢时间,抓工效,保质量,积极负责,亲临指挥,在条件极为困难的情况下,经过1年多的艰苦奋战,在1960年4月将一座装机容虽为750千瓦的水电站建成发电。西藏党政军领导参加了发电剪彩仪式,广大群众欢欣鼓舞,扶廷修做了工程总结,奖励了先进模范人物。从此,拉萨地区的党政军机关部队和部分群众都使用上电灯,结束了点酥油灯、点蜡烛的历史。

1962年8月,中印边境东段对敌斗争形势紧张,这时扶廷修已积劳成疾,仍坚持到山南地区边防检査工作,不久回拉萨病倒,住进医院。在区军首长的关怀下,于10月10日到四川养病。

扶廷修回川后,做了胃大部切除,身体十分虚弱,但仍坚持读书、看文件,关心前方部队建设,指导区军驻川办事处认真做好为前方服务的各项工作。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成立,扶廷修在病情发展、身体条件已不允许的情况下,仍要求去拉萨参加这一盛会,被区军首长以在川接送中央赴藏代表团为由留下。在病情日趋严重时,区军首长多次指示川办千方百计予以治疗,请各大医院会诊,并从外地请来专家进行抢救。终因救治无效,扶廷修于1966年9月12日在成都逝世,终年54岁。噩耗传岀,前后方部队广大指战员甚为悲痛。

追昔思往,扶廷修一生的战斗和工作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怀念;晚年同病魔作斗争的顽强毅力,永远值得我们崇敬;经常谆谆教导子女要“一辈子读毛主席的书,一辈子走革命的路,一辈子改造思想,一辈子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夏万金执笔)(选自《从豫皖苏到西藏高原》,文字上稍有改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