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0821-非雷帕霉素结构的mTORC1选择性抑制剂

 新用户0641yy4L 2022-09-10 发布于河南

当前mTORC1的选择性抑制剂,已上市的只有雷帕霉素类的结构,属于变构抑制剂,前几日整理时看到针对该靶点的非雷帕霉素类变构抑制剂,比较感兴趣,今日整理较早的一篇JMC文章,描述一类该骨架分子。

文章利用多种虚拟筛选软件,结合已有数据库,初步筛选3000(65万个中)个Docking评分较高的分子;换软件评价筛选得到3个,分析成药性再伸入评估,得到骨架分子1个;之后对这个骨架分子中1个基团进行SAR,筛选过程结合软件分析和细胞数据,最终确定1个分子发文章。

提示:

CADD仍然是辅助设计,实际靠细胞实验,为了验证CADD结果,加入对蛋白多个位点点突变,验证Docking的对接位点,实验量较大;

该分子安全性较好,对正常细胞的毒性弱于肿瘤细胞100-1000倍,雷帕霉素是10倍;

思考及疑问:

1)变构抑制剂活性不如正构位点抑制剂,后者同时抑制2个复合物活性,且达到亚nM级别;

2)mTORC1底物S6K和eIF4E,对雷帕霉素的敏感性差异极大,是否与4EBP有关?

3)该分子是否能按雷帕霉素的思路,开发第三代mTOR抑制剂?

本文具体内容:

图片

在体内营养物质、能量水平、生长因子的刺激下,mTORC1通过调节真核细胞转录因子(eIF4E)磷酸化以及S6K1磷酸化发挥调控蛋白质合成的功能;mTORC2通过调节AKT、PKC、SGK的磷酸化过程,控制细胞存活、细胞周期、细胞骨架的活动。

雷帕霉素通过与FKBP12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后,再与mTOR蛋白以及其他蛋白结合,共同形成多个亚基组成的mTORC1蛋白,由于雷帕霉素的加入,导致蛋白支架变化:FRB招募S6K1结合在催化区域,但由于FKBP12-雷帕霉素复合物存在,抑制招募过程,导致变构抑制mTORC1的催化功能。在mTORC2复合物中,FKBP12亚基的区别,导致雷帕霉素不能结合在mTORC2中,因此雷帕霉素只能变构抑制mTORC1功能。

目前开发的mTOR抑制剂如Torin1、Torin2均是结合mTOR的催化位点,因此对2种复合物均有抑制活性。临床上雷帕霉素长期应用导致mTORC2功能激活;正构位点抑制剂导致耐药;PI3K&mTOR抑制剂导致On target副作用。本文介绍一种不同于雷帕霉素的mTORC1变构位点小分子抑制剂。

在雷帕霉素-FKBP12-FRB蛋白晶体复合物的基础上,利用软件分析对接关系,并得到一系列化合物,利用荧光标记的细胞活性评价筛选先导结构得到13,即WRX606

在ZINC15数据库中利用3个数据库共659417个配体分子进行筛选,通过IC-PRO进行Docking评价,使用的晶体复合物是FKBP-雷帕霉素-FRB晶体(PDB: 1FAP)。活性口袋是FKBP12与FRB接触表面、雷帕霉素周围的氨基酸残基,通过优化原子间氢键、配体的异构体间互相变化、删除水分子,最终得到每个配体库中打分前1000的Hits。其中第三个数据库(MW. > 500 Da)中的评分结果较好,打分前三的分子是下图C/D/E。选择这些分子用Pan Assay Interference Compounds(PAINS)筛选,评价理化性质和成药性,结果较接近。

对细胞转染后测试细胞活性:对HEK293细胞转染FKBP12-SmBiT和FRB-LgBiT质粒,测试3个小分子在1 μM活性对细胞的影响,发现FKBP12和FRB不直接作用,而是通过小分子形成三聚体复合物,其中WRX606诱导三聚体复合物形成的能力最强。

图片

Docking结果分析,3个分子与蛋白作用方式不同,WRX606的喹唑啉和丁酰胺部分与FKBP12的D37、I56、Y82形成3根氢键,同时苯丙二茂、间位氯苯基暴露于疏水区域,形成下图H的U型构象。WRX513仅与I56形成1根氢键、WRX939仅与E54、I56,以及Y82的侧链形成氢键,结合能力较606较弱(缺少与D37的氢键),此外413的活性较弱,可能与分子量较小有关,不能完全占据位点,导致不能完全变构抑制FKBP12-FRB的结合/功能。

图片

通过虚拟筛选确定WRX606作为基本骨架后,进行构效关系修饰:针对苄胺基团(红色部分),利用软件设计下图A的一系列结构,通过NanoBiT程序分析WRX601活性优异,通过实际细胞实验,活性弱于WRX606。且进一步确定活性降低一倍(C图)。

图片 

Docking结果显示WRX601的2甲基苯基接近FRB亚基表面,但形成的疏水作用较WRX606的3-氯苯基较弱。该基团处于FRB亚基表面,由S2035、W2101、Y2104、Y2105组成的口袋,WRX606能够伸入其中,但WRX601的2-甲基苯基的方向偏移,不能与Y2104作用,导致构象变化,并失去与D37的氢键作用,提示构象上微小的变化(RMSD = 0.82 Å)导致活性差异。

图片

在QwikMD plugin程序中,仅FKBP12-FRB复合物存在时,FKBP12很容易从复合物中离去,验证复合物的形成需要配体。对照下雷帕霉素能够稳定三元复合物。对比939/513/606的计算结果,前二者与2个亚基形成的结果,构象变化较大,提示复合物不稳定,RMSD分别是1.65±0.59和3.18±0.97 Å,606形成的复合物与雷帕霉素相似,RMSD仅1.39±0.25 Å。

为验证Docking结果,将FKBP12,得到D37A、I56A、Y82A的亚型;作为阴性对照,制备了K73A的亚型(在结合位点较远处)。同时制备了S2035A、Y2038A、F2039A、T2098A、W2101A、Y2104A、Y2105A的FRB点突变亚型;同时E2051A作为阴性对照。下图A-C分别是雷帕霉素、606和601的Docking对接结果显示的作用位点;D-F是对接口袋的氨基酸分布位点,G是点突变的活性结果。

图片

对比D37A和Y2038A、Y2104A的结果,发现对601的影响比606小,印证3-氯苯基位置在Y2104所处的口袋(与上图B/C结果一致);FRB的F2039A和W2101A突变显著降低三者活性,提示对于配体结合的重要性,晶体结构也显示F2039和W2101与雷帕霉素的疏水部分形成疏水作用;在606和601结构中,与苯胺和苯丙二茂结构形成疏水作用。FKBP12的D37与606形成氢键作用,与601没有形成氢键作用,导致D37A突变的活性差异。

图片

mTORC对底物S6K和eIF4E磷酸化,因此评价细胞中对这两个底物磷酸化抑制活性,结果如下图。

图片

补充:

至此构效关系的内容结束,后面补充活性评价,以细胞和动物为主进行2个试验,同时生化检测肝脏方面指标(ALT/AST/BUN/CRE/LDH)。

笔者比较好奇同为mTORC1底物,S6K和eIF4E的磷酸化水平差别为何如此之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