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家的中秋节,除了吃月饼,还有一道美食绝对不能少!

 老黄说史 2022-09-10 发布于河南

老家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还有一道美食绝对不能少!

城市的味道远不如家乡的味道,所以,每逢佳节才倍思乡。因为故乡有父母的坚守,因为故乡有美味的诱惑。

豫南光山有个名叫黄围孜的小村,就是我的老家。因其地处淮水之滨、大别山畔,自古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饱受战火摧残,宋元明清之际,人口流迁频繁,先人们饱受离难之苦。

正是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造就了乡亲们强大的适应性,到处都可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每逢中秋,国人都有赏月食饼的风俗,已相传千年。我们的祖先在中秋当天除了吃月饼,还会哪些必吃品呢? 

据各种史料记载,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炒食田螺,在我们老家豫南,中秋节有杀鸭子,磨汤圆的习俗。因为,那时的麻鸭正肥,且新糯成熟,研米磨面,正好慰劳一下劳作了大半年的乡亲。

老家的鸭子远近有名,是为光山麻鸭。在乡亲嘴里,麻鸭还有个形象的名字,叫“扁嘴”。光山麻鸭是一种体型中等,产蛋较多,适应性强,耐粗饲,觅食及抗病能力强的蛋肉兼用型的地方鸭种,俗称“爬山虎”。该鸭种群数量大,遗传性能稳定,是河南省地方优良鸭种。

记得小时候,村子的西头有家暖房,每年都会孵出许多小鸭子。刚出壳的小鸭子都是鹅黄色的,超是可爱。即使是在割资本主义尾巴最严厉的时候,家家都会养几只麻鸭。

点击此处 了解详情

麻鸭适合贱养,上晨开门,它们会自己跑到田间、野地、池塘,寻些草叶、蚂蚱、细鱼、小虾裹腹。

到了晚间,它们都会跑回村前的水塘里划波戏水,只要家人一声“啰啰啰”的呼唤,它们便会各回各家。一晚过后,说不定还会有意外惊喜,那就是可以收获一两枚色如碧玉的麻鸭蛋。

家人对于八月十五这个传统佳节过得并不隆重,因为那时都是聚族而居,少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相思之苦,白天,大家还得照样出工干活。

因为秋收过后,生产队的首要任务就是积肥——乡亲们把收集农家肥叫呕粪,就是将草木灰及秧草(紫云英及其他杂草)及田土拌在一起,堆起来发醇。个把月后,粪呕熟了,男女社员就要挑起粪筐给田间施肥了。

而八月十五正是给田间施肥的最佳时期,所以生产队是不放假的。给家人制作美食的任务就落到老人们的身上。

扁嘴是头天晚上都杀好、收拾干净的,老人只负责用柴火灶大火把鸭块炒炒,加入开水,然后舀进土陶罐里,煨入灶窿的余烬里。用“舌尖上的中国”的话来说,就是“把它交给时间”,美味便会悄悄生成。

那时,真是家家炊烟、户户飘香,就连远离村庄的学校教室里,我们都能闻到节日的芬芳。

而汤园,则是用新收的糯米,自家用石磨磨出的,粉嘟嘟的、洁白如雪,看着就神清气在吗爽。待大人放工、小孩儿放学,大家都围坐在簸箕四周搓汤园。

老家的汤园是无馅的,纯糯米面的,吃起来才有真正的米香的。等汤圆熟了,土陶罐里的鸭汤也炖好了。

中秋鸭肥且细毛绝少,加之新糯成熟,农人们借此机会慰劳一下自己。鸭一定要选麻鸭,鸭肉紧实、汤味香浓。

当然,为了应景,家家都会在赶集时买几块月饼。那时的月饼制作非常简单,不似现在这样的花样繁多——面馅里加点冰糖、红绿丝及豆沙馅就成。据说,现在老家光山的砖桥的老月饼还是这个做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