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蔚革:中秋佳节话家常

 乡土大河南 2022-09-11 发布于河南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中秋佳节话家常



作者 | 张蔚革

原创 | 乡土中原(ID:gh_06d145e3125e

金风迎来八月, 飘满十里桂香。
嫦娥撩开面纱, 喜看人间盛景。
我喜欢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因为每一个节日都会带给我不一样的欣喜,不一样的感受。在这些众多的节日之中,我最最喜欢的就是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佳节。之所以喜欢,是因为过这个节日到来时不但气候宜人,而且各种水果也竞相上市,更重要的是还有那与月亮一样圆的馅料十足的五仁月饼。
从小,我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吃货,对于美味的东西我有着坚持不懈地追求。作为一名七零后,小时候的生活没有现在这么富足,对于吃的要求,也不过是家常便饭,但就是这些家常便饭居然把我喂成了一个真正的小胖子。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行走在减肥的征途之中,尽管踌躇满志,然则收效颇微,“胖”一直紧紧地跟随着我,不离不弃,忠诚之心日月可鉴。
我的母亲勤劳善良,做的各色面食让我们天天如过年一样开心。简单的食材,最简单的烹饪。经过母亲的手,即便是再普通的东西也能瞬间变成舌尖上的美味。
刚蒸熟的馒头又大又暄,就着母亲腌制的芥菜丝、萝卜干,或是醋蒜瓣、韭菜花,我们大口朵颐,吃的是津津有味,一筛子馒头眨眼间去掉大半。所以,母亲蒸馒头的时间间隔非常短,基本上隔一天就要蒸上一大锅。现在想想,和面、揉面,母亲该流下多少汗水啊!除了馒头,母亲做的烫面油烙馍也是我们的最爱。刚烙好的油烙馍一层一层的,油油的,两面金黄,外酥里嫩,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更别说吃进嘴里了,母亲的手艺绝不输于名厨。如果说这些是小菜一碟的话,母亲做的烙馍卷菜,也是我心之向往之所在。
那时候人们吃的蔬菜都是有时令之分的,所以我们想吃烙馍卷菜,也就有了一定的条件限制,只能等到白萝卜下来的时候才能吃到。也可能是因为不是想吃就能吃到的缘故吧,我对于烙馍卷菜的喜爱略胜于 油烙馍。母亲把从集市上买回来的白萝卜清洗干净,切成稍粗的丝,搭配泡好的红薯粉条一块儿炒,就做出了色香味俱全的烙馍卷菜的精魂。刚出锅的烙馍又薄又软,铲一勺萝卜粉条菜放在上面,再撒上些切碎的芫荽,然后迅速卷成一头留口的圆柱形,一口下去,面皮的软,粉条的滑,芫荽的香,直击心肺,那是我一辈子也忘不掉的味道。
当然好吃的还不止这些,母亲做的蒸面条,现在想起来还流口水。浆面条酸香可口,下米面条不但好喝,还能长时间保暖。盛一碗下米面条,再舀上一勺母亲自制的辣椒油,两碗下肚,就算是下雪天,我坐在教室里一个下午,也不会感觉到冷。炸酱面中,肉与酱、面条与配菜,搅拌在一起,达到了味蕾的完美结合。还有母亲摊的煎饼、蒸的菜卷,包的包子、饺子等等,都是母亲留给我的最难忘的回忆。
面食虽然好吃,但作为吃货,情有独钟痴心盼望的依然是肉。
每年春天,母亲都会买上几十只小鸡崽。一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弄明白,母亲的养鸡技术怎么那么高超,反正不论买了多少只鸡仔,就能养成多少只成鸡。不但如此,母亲养的鸡在性别上也总能对半分开。因此,我们家既不缺鸡蛋吃,也不缺鸡肉吃。
每一年的中秋节来临之际,母亲养的公鸡就有了施展功夫的用武之地。中秋节的前一天晚上,吃过晚饭,一切收拾妥当,鸡们也已回窝休息,这时候,母亲便会叫上我们,照着手电筒开始捉鸡。母亲鸡养得好,捉鸡方法更好。只见她用手电筒一照鸡的眼睛,鸡们好像什么都看不到了,也不怎么动,母亲稍做巡视,就一定能找到那些体格健壮的公鸡先锋。一会儿工夫,我们手里都有了一两只羽毛油光发亮的大公鸡,然后跟在母亲身后,把手中的战利品一一放进鸡罩(用藤条编织的装鸡的笼子)里面。把鸡放进去之后,母亲会在鸡罩上面倒扣一个筛子,再压上两块砖头,便大功告成。
第二天,吃过早饭,烧好一锅开水,母亲就开始杀鸡收拾。一切准备妥当,我们中秋节中午的大餐就正式拉开了序幕。母亲做大餐的方式也非常简单,就是黄焖。锅热倒油,油热葱姜蒜下锅,辣椒大料一并放入,炒出香味,母亲就把剁成块的鸡肉放入锅内。炒干水分,放老抽上色,加盐调味,然后倒入开水没过鸡块,撒入花椒粒,盖上锅盖,小火炖煮。
烟囱上的烟慢慢飘散空中,灶屋里的香味也渐渐涌进鼻腔。在我们的翘首期待中,短暂又漫长的一个小时后,黄焖鸡做好了。掀开锅盖,母亲又迅速倒入小磨香油,这是整道菜的灵魂之所在。我们集聚在灶屋内,围在母亲身旁,个个馋涎欲滴,兴奋不已。母亲微笑着,开始给我们铲鸡肉。母亲的分肉方式也很特别。她好像特别了解每个孩子的喜好,所以铲进我们碗里的都是我们各自最喜欢吃的部分。
夹一块鸡肉,轻咬一口,麻辣鲜香,味蕾一旦打开,就一发而不可收拾,一碗鸡肉慢慢变成了一根根骨头,我们个个吃的饱嗝连连笑逐颜开。
母亲看着我们的吃相,笑容一直挂在脸上。后来细想,那时的我们当时只顾着吃自己最心仪的部位,可是,鸡头、鸡脖子、鸡屁股,永远都是母亲的。我曾经问过母亲,为什么只吃这些而不吃别的,母亲慈爱地看着我说这些都是她最爱吃的。直到多年以后我自己做了母亲才明白,这些部位只不过是母亲的“最佳选择”。
一直到现在,我也爱做黄焖鸡,虽然师承于母亲,但是总感觉缺少了应有的味道。
享受了中午的大餐,中秋节的夜晚更加令人期待。
圆圆的月亮洒下如水的光明,我们一家人围坐在庭院中的桂花树旁赏月。对于我来说,赏不赏月的无所谓,关键点是在吃上。圆圆的五仁月饼散发着诱人的光亮。核桃仁、花生仁、青红丝,冰糖块,组成了月饼的丰富内涵。掰一块放进嘴里,又香又甜,简直就是人间极品。
父亲怕我们吃多不消化,往往会给我们沏上一壶明前的毛尖消食。当翠绿色的茶汤在洁白无瑕的瓷杯中氤氲时,圆月就像一个调皮的孩童,在杯子里若隐若现,似静又动,极富诗意。我的茶与兄弟姊妹们不同,里面有母亲亲手放进去的桂花,对桂花的青睐让我的感受与他们也截然不同。茶的微苦与桂花的香气自然融为一体,入喉绵长,回味无穷。有时候,我还会趁着父亲不注意,捏一撮桂花悄悄放进他的酒壶里。父亲发现后,总是意味深长地看我一眼,再慈爱地把酒杯递给我,因为他知道,我这个小馋猫想喝桂花酒了。
我一直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勤劳向善的家庭中。父母虽不是达官显贵,但是他们爱自己的孩子。生活虽然不富裕,但在他们的苦心经营中,我们既没有缺又没有吃少穿。相反,我们一个个走进学校,接受文化教育,在那个家家缺钱的年代,几个孩子的学费也都是按时上交从未拖欠。
我不知道我的父亲母亲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吃过多少不为人知的苦楚。但是,无论生活如何不易,他们俩传递给我们的永远都是向上、向善、向美,从未有过对生活的抱怨。如今,双亲已离我而去,但是来自于父母的言传身教,让我在后来的人生之路上从未忘掉过初心。
如今,物质条件丰厚,各种瓜果蔬菜不再受气候条件的限制,超市里的菜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想吃什么,什么时候吃,全在于个人的心情和喜好。
中秋节的脚步还未到,各种各样的月饼就已经争相上市,馅料也是五花八门。莲蓉、蛋黄、豆沙、牛肉、火腿、鲜花……口味也是异常独特:有咸的,有甜的,有香辣的,还有椒盐的。各种月饼的包装更加精美,更加高大上了。我爱吃的五仁月饼里的馅料种类也曾多了,外皮也更加松软了,但是我的食欲却下降了。掰一块放进嘴里,再也吃不出小时候的味道了。

现在,我依旧盼望过节,但重点已不再吃上。我所盼望的不过是曾经的过往,盼望的是从前过节时的那种氛围,盼望的是在父母膝下承欢的幸福与快乐。
秋风轻拂,似有了微微凉意,又是一年八月中秋,伴着桂花香话一下家常,祝福所有的中华儿女:月圆人圆事事圆,人顺心顺事事顺!

作者简介

张蔚革,女,汉族,生于1976年,河南省社旗县人。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现受聘于社旗县永兴学校。县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优秀班主任,优秀语文老师,永兴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初中语文备课组组长。爱读书,爱用文字记录生活工作中的点点滴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