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悬解》承气汤证——燥屎,宿食

 谷山居士 2022-09-11 发布于上海

Image

阳明三十四伤寒十三日不解,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十三日,已过再经之期,而作谵语,是有内热,当下。若小便利者,其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而脉又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内热未泄,非其治也。若内虚而自下利者,脉当微厥而不调,脉法:厥者,初来大,渐渐小,更来渐渐大是也。今反调和者,此为内实也。内实宜汤不宜丸,当服调胃承气汤也。

1   伤寒传经,一日一经,六日经尽。七日复传太阳,十二日传遍,经尽当愈。

太阳五十: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素问》热论:七日巨阳病衰,头痛少愈。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少愈。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思饮食。十一日少阴病衰,渴止不满,舌干已而嚏。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病已愈矣。中风表解,自当即愈,设不了了,则余热未尽,俟十二日“经”邪尽解,无不愈矣。(巨阳为太阳,正阳为阳明。少阳是少阳)

风寒与温热之病,里气不同,而其经脉之络属,伤受之日期,无有不同也。

2  十三日不解,复过太阳经而有谵语者,以有热也,此热在胃腑,“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此为一定之理,阳明二十六,蜜导煎,阳明病,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调和,知为内实,调胃承气汤主之。内实当下,是用汤下,而非丸药下之,故非其治。

也就是谵语当大便硬而反下利,下利当脉厥而反调合。知医以丸药下之,而此非其治者,是当汤药下之,而反用丸药。以定理而分析变证,这种辨证思维。

为什么要用汤下,用丸药是为非其治也。胃为燥土,病热燥者,宜用汤下,涤荡经脉。而用丸药,下利亡津,而不利土燥,所以即使下之,病仍不解,仍热燥谵语。

论:为何当以汤下之,而用丸药下之是为非其治也,此为重点,必遵师法。余试论;土性喜燥而恶湿。土病湿寒,喜温燥而恶湿寒,阳腑热燥,最喜汤也,汤者更宜胃腑热燥之病,汤药泻下,还不伤燥也,汤能泻热清燥,汤较丸药更快速,虽丸药也能泻下,利更亡津,不宜胃燥,虽是攻下但热不能泻,汤药下之,能行诸经脉。此汤丸当还有配伍之别。若只是攻下大便,而热燥未泻,则必不得法也。泻胃腑之实,当汤忌丸,此当记住。参考《千金要方》张仲景言,荡涤五脏六腑,开通诸脉,治道阴阳,破散邪气,润泽枯朽,悦人皮肤,益人气血。水能净万物,故用汤也。

阳明三十五: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下之而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再攻也。平人燥屎俱在大肠,阳明病,热盛津枯,糟粕在胃,已成结燥,不须至肠,故曰胃中有燥屎。内无燥屎,胃气未至郁遏,故腹不大满也。

论:本条阳明病燥屎,心中懊恼而烦。注意区别太阳坏病,栀子汤证的心中懊恼而烦,在经之不同,心中懊恼之症同。

阳明三十六: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宜大承气汤下之。若能食者,但硬耳。

燥屎结塞,浊气上冲,则不能食。

1   阳明病,是能食,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燥屎阻塞,气不能降,则不能食。若能食者,但便硬耳。

阳明三十七: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得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土燥水枯,则小便不利。气有通塞,则大便乍难乍易。胃热内燔,则肌表时有微热。胃气郁遏,则喘阻昏冒,不得寝卧。此有燥屎堵塞之故也。《素问·腹中论》: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足三阳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脉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

1  重点小便不利,不是土湿,此是土燥水枯。大便乍难乍易,喘冒不得卧者,此即是燥屎堵塞之故也。大承气汤主之。

2 土湿当小便不利,则大便下利。土燥当小便利,则大便硬,此是一定之理。以大小便来辩在脾在胃。此又补充,辩证必问二便也。本条又来燥屎之杂象。对比太阳六十五,胃热上逆,气逆作呕,谷气下行,则头痛消散无余。一个道理。

阳明三十八: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胃气郁遏,无下泄之窍,故绕脐作痛。

1 此有燥屎堵塞,胃气郁遏,无下泄之窍,故绕脐作痛。

2 绕脐痛,多为虚证,寒疝也。此为燥屎,不为阴结。外感内伤不同,此不难辩。

Image

阳明三十九: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本有宿食未消,被胃火炼成燥屎,阻碍肠胃之窍。胃气以下行为顺,下窍不通,胃气壅遏,不得降泄,逆为上行,故生烦躁而满痛也。

1  阳明病大下后,有燥屎,再下之,宜大承气汤。

阳明四十: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阳明少阳合病,胆经郁迫,胃气壅遏,失其受盛之职,故必下利。甲木为贼,土气未败,则脉不负,不负为顺,负则木贼土败,是之为失。负者,互相克贼之名。宿食阻碍,经气浮荡,故脉滑而数。胃主受盛,脾主消化,水谷入胃,以脾土之湿,济胃土之燥,燥湿互济,阴阳交蒸,是以消烂腐化,中无宿物。阳明病,胃强脾弱,燥夺其湿,未及腐化,已成结硬,是宿食者,虽太阴之咎,而实阳明之过也。

1   本条阳明与少阳合病,还是讲阳明病。阳明腑病,大便秘结,而反下利者,阳明与少阳合病也。阳明与少阳合病,必下利,此是互相贼克之理,名为负也。下利,脉滑而数者,是有宿食也。以利下亡津,胃强太过,燥结成宿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2   阳明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甲木为贼,土气未败,则脉不负,不负为顺,此是病仍在阳明也。互相贼克,名为负也。土负下利,反滑数者,其脉不负,此为有宿食也。

  互相贼克,名为负也。此是五行之理,木郁克土,所以胃腑不容,必下利也。下利者,名曰为负也。

五行之理,木贼土负,但土气未败,名曰为顺也。顺者,也是木郁克土,木本克土,而土气未败,所以为顺。病仍在阳明,仍是阳明实证。克而下利者,是为负也。土气未败,名曰顺也。

3   互相贼克,名为负也,此是土负。木本克土,而土气未败,名曰为顺。下利即为土负之证。病仍在阳明,即为顺证。

如少阴四十:少阴负趺阳者,是为顺也。此是土本克水,水负为顺。土病燥实,则水负太过也。所以用承气汤,泄土实太过也。

Image

阳明四十一: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

太阳传阳明、少阳,阳明腑病,而太、少之经邪未解,是为三阳合病。太阳之脉浮,阳明之脉大,胆气候于左关,胃气候于右关,胆胃不降,二气逆行,故脉上关上。胆热则甲木克土,土气困乏,故欲眠睡。平人寐则阳气内蛰,三阳合病,阳盛于外,寐时阳气不敛,郁蒸而开皮毛,故目合则汗也。

1 太阳传阳明、少阳,阳明不实,而太阳、少阳之经邪未解,是为三阳合病。

2 太阳之脉浮,阳明之脉大,上关上者,少阳贼克阳明也,胆胃二气,郁于土位,故见上关上。不可误以为盗汗。

三阳合病,外有表闭之浮,内有少阳之贼,阳明胃腑不实。阳明阳实,阳明当令,则太少无权也。此太阳表闭不解,阳明腑郁不实,因有少阳之贼。

  少阳贼克,阳明内郁,土气困乏,则欲眠睡,外感阳盛,经阳外蒸,故目合则汗。是因外感,阳明内郁,是因少阳贼克,而阳明不实,则三阳不解。是因少阳,则欲眠睡,是因太阳,目合则汗。(经阳外蒸之汗,不可误认为盗汗,观阳明七十四)

论;本条师解胆气候于左关,胃气候于右关。319页,十八难;又解,肝脾见于左关,胆胃见于右关,此也为肝脾左升胆胃右降之理,也为肝胆属木之理,也为木郁贼土之理,故胆又言左关,又言右关之论,并不矛盾。见于右关,上关上,必郁甲木,见于左关,上关上,必肝脾不升,脾不升胃必逆,此未入三阴,故言胆左关位,胆本位于左,肝胆同气。此外感三阳合病浮大,胆胃不降之上关上,与内伤三阴湿寒之上关上(肝脾)不升之区别,虽关位同但理不同。浮大上关上者,太阳之浮,阳明之大,上关上者,土木之郁,出于关高于寸,或关高与寸浮平,或按则关高于寸浮。(虚证是出于关高与寸,因寸沉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