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道士、神医、还是“清初第一写家”,草书300年来无敌手,敢痛斥赵孟頫书法“浅俗无骨”,却被外行“书法大师”当成“丑书”! 在中国古代,诗文书画都非常精湛的人才并不少,苏轼、米芾、赵孟頫、文徵明、刘墉是其中代表。 所谓“隔行如隔山”,如果有一个人既能安邦定国、决策内外,不趋炎附势,又能悬壶济世、参修佛道,还在书画上成绩斐然、开宗立派,估计很多人会说“这是个穿越者”,明末清初的傅山就是这么一位全能人才。 傅山,字青主,被誉为“清初第一写家”,这是因他因篆隶楷行草无一不能、无一不精。他的狂草冠绝整个清代,至今也无人超越。 傅山年幼时学钟繇《宣示表》,继而学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代褚遂良、颜真卿,做到“于先世所传晋唐楷书无所不临”。 他在书中掺入篆隶笔法,骨健力强。傅山也学过赵孟頫、王铎笔法。但他学成后痛斥赵孟頫“痛恶其书浅俗如无骨”,这是因赵侍奉元朝,有失大节。 傅山草书大作中,《双寿诗轴》是一幅寓意吉祥、格调高雅的佳作。他创作年代不详,现藏于于上海市博物馆。 此轴是为人庆寿所作,内容为“乾坤惟此事,不论古于今。一盏酡双白,三春草寸心。中山兔笔在,大醉浑沦寻。俭食中丞旧,家声汉代荫。杯深云月恋,綵舞雀翎浸。世界兹难坏,和同涉入吟。庆寿诗为旭翁老年丈劝觞。侨黄老人、旧年家弟傅山。” 首行起笔连书五字,笔画相连映带,笔、意皆不断,力求气韵洒逸。第三行只分三笔,一气呵成,如同墨戏。笔画连绵,牵丝不断,线条如树根缠绕,萦纡盘曲,奇崛生拙。布局跌宕,节奏顿挫雄浑,如力拔山兮;结体龙蛇飞动,似蛟龙出海;奔腾翻卷,若九曲黄河。 不懂傅山草书者往往视其为“丑书”,著名艺术史学家白谦慎在《傅山的世界》中认为,傅山是清初以来最后一个写草书、又是最早开始探索碑学书法的人,他的作品代表了一个非常自由开放的时代。其求奇新奇态正是对日渐陷入程式化的书坛的反叛。 傅山在书法中提倡去尘俗气,讲求洒脱随性,他有名的论断“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在《双寿诗轴》中有极好的体现。大巧若拙、含蓄不露,即使粗头乱服也不俗媚取悦,姿态奇崛中杜绝了轻佻浅薄的书气,信笔直书将胸臆挥洒淋漓。 ![]() ![]() ![]() ![]() ![]() ![]() |
|
来自: 新用户8256zAvb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