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传记]杨根思:28岁与40余名美军同归于尽,遗骨至今未见,朝鲜为他立碑

 一林冷月图书馆 2022-09-11 发布于吉林

文图/ 微聊历史   2021-10-06 16:29

长津湖的夜可真冷,仿佛连呼吸都能结成冰。但是杨根思却几乎没有感觉,依旧集中注意力坚守在阵地上。

1950年11月28日,杨根思接到营长“坚守小高岭,不让美国兵越过一步”的命令后,就带着一个排的队伍,驻守在那里,直到现在他们已经打退了敌人8次进攻。

虽然敌人暂时放弃进攻,杨根思回头看着自己身边的战友,除了自己之外也只剩下两人。他顾不上悲痛,身为军人,要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他绝对不能让小高岭在自己手里丢掉,死也不能。

杨根思思考片刻后,暗暗下了决心,将队伍里仅剩的一把机枪交给剩下的两名战友,让他们去跟营长汇报战况,他自己却在面对敌人的第9次进攻时,拿着炸药包冲进了敌人的队伍里——

杨根思牺牲了,尽管这一年他只有28岁……

英雄杨根思(油画)

颠沛流离的童年

杨根思本名叫羊庚玺,出生在江苏省泰兴县一个穷苦人家。从小他就和父母一起受到地主的压迫,每天有做不完的工作,却怎么也吃不饱肚子。

在地主的剥削之下,父亲和母亲都因为劳累过度而失去生命,杨根思也因为年小体弱,无法榨取更多价值,被地主赶了出来,流落街头。

干农活的小孩

为了生计,12岁的杨根思和哥哥一起去上海谋生,在一家地毯工厂做童工。尽管工作又苦又累,对于此时的杨根思来说,能填饱肚子就是最幸福的事情了。

当时的工厂

然而好景不长,1941年,工厂倒闭,杨根思和哥哥失去了谋生的途径,不得已回到老家去,另谋出路。没成想哥哥却因为连日奔波,生了重病,最后不治身亡。

小杨根思失去了世间的最后一位亲人,他悲愤极了,无比痛恨这个充满黑暗和压迫的社会。所以当他第一次听到关于新四军的故事时,对新四军充满了向往。在他看来,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队伍,一定不会差。

新四军

1942年,杨根思加入村子里组织的基干队,随后又正式加入新四军正式成为了一名新四军战士。

说起来,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因为杨根思从小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所以营养不良,导致他的身高不够新四军的招兵标准,几次招兵都没有被选上。

杨根思

最后杨根思实在没办法了,硬是软磨硬泡才成功进入了新四军。登记姓名的时候,因为口音问题,他把自己的姓名羊庚玺,说成了杨根思。虽说是误会一件,杨根思却很高兴,他觉得自己有了新名字,这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

确实,从此杨根思的人生道路仿佛开挂了一般,意外解锁了自己在打仗方面的天赋,从此一路向前,立下许多汗马功劳。

机智夺枪

在杨根思刚进入部队,进行新兵训练时,就发现了自己丢手榴弹很有准头。别人老半天都瞄不准的目标,他一下子就能用手榴弹扔过去。

这让杨根思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高兴。为了让自己扔手榴弹的本事更精准,他随时在腰间别着一个教练手榴弹,有时间就按照训练时教练教的动作要领开始练习。

训练中的战士们

杨更思的练习成果没有被辜负,1945年,杨根思所在的部队参加了围剿国军52师的战斗。

国军的武器都是美式装备,尤其是他们的重机枪,火力十分迅猛,给我军的进攻带来了极大的麻烦。眼看着战士们因为火力阻击而进攻受阻,大家不约而同陷入了焦虑。

这时杨根思的训练成果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只见他从腰间掏出两根手榴弹,毫不犹豫的向敌人掷去,正好又快又准的打掉了敌人的重机枪。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没有一点停顿。赢得了战士们的一片叫好。

杨根思

对于这些夸赞,杨根思已经习以为常。早在他第一次上战场就夺下了自己的第一支枪,就成了大家口口相传的风云人物。

一开始,杨根思作为刚入伍的新兵是没有资格拿枪的。即使在与敌人作战时,也只能用长矛作为进攻武器,那时杨根思最大的心愿,就是拥有一杆自己的枪,可是枪要从哪里来呢?当然是从敌人手里夺过来。

很快,杨根思上了战场,他仿佛生来就会打仗一般,在战场上不仅毫不气馁,反而有勇有谋,如鱼得水。所以他很快就找准了目标,瞄上了一个敌方的士兵。

杨根思

他举着长矛,对着敌人说道:“别动,交枪不杀。”

敌人本来被吓了一跳,可一看杨跟思连根枪都没有,便有胆子大了起来。准备拿起手中的枪跟杨根思对质。

杨根思丝毫不怯场,他脸色一变,对着敌人身后大喊一声:“班长,从后面上。”

敌人以为自己身后也有人,连忙转身准备应对。就在这转身的一瞬间,杨根思以将自己手中的长矛刺入了敌人的身体,然后从对方手中夺下了自己的第一支枪。

在杨根思的生命里,临危不惧,似乎是他的一项本能,他总能在关键的时候发挥让大家意想不到的作用。

爆破大王

1946年,新四军队伍内部开展大练兵活动,杨根思凭借自己出色的扔手榴弹水平,被上级选中,送他去了其他连队学习深造爆破技术。

杨根思很珍惜这次机会,他利用一切可以学习的条件,像海绵一样疯狂的吸收知识,很快就成为了爆破能手。

同年6月,为了拔除日本投降后留在泰安城剩余伪军,新四军在党的领导下,开始攻打泰安。

面对敌人集中而迅猛的火力,杨根思想出了一招,他穿着用来装手榴弹的“背弹衣”,跟着班长吴春林一起,攻打被敌人占据了的天主教堂。

当时的“背弹衣”

敌人的火力主要集中在天主教堂的屋顶,利用地理优势不停地向我军发动攻击。并且在杨根思,吴春林等人即将攻破大门的时候,疯狂的向下投掷弹药,不少人都中招了,杨根思也被炸伤,血液模糊了他的双眼,当暂时失去了视物能力。

可敌人的攻击还在继续,为了完成任务,杨根思与吴春林配合,由吴春林指挥,杨根思扔手榴弹。在两人密切合作下,杨根思的手榴弹顺利的击中目标,天主教堂被我军顺利攻破。

事后大家都对杨根思感到由衷敬佩,杨根思也获得了“战斗英雄”的称号。

战斗英雄杨根思(画作)

满眼时间来到了10月,全面内战正式爆发。杨根思也跟着队伍,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内战中。

当时山东的鲁南,枣庄,郭里集相继被敌人占领,形势一度十分危急,为了给后续部队开路,抢占战斗先机,杨根思所在的九班接到了进攻郭里集据点的任务。

郭里集据点之所以久攻不下,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敌人修筑了坚固的碉堡工事,敌人躲在碉堡里,既增强了战斗,又减少自身伤亡,可谓两全其美。

战斗中的战士们

这并没有难倒杨根思,他凭借着从其他部队越来的爆破经验很快想出了办法。他借着战友的火力掩护,迅速跑到碉堡下面。为了防止手榴弹受潮,他特意用衣服将它们包了起来。

为了增加成功率,他先让碉堡周围抛出了一件斗笠,趁着敌人被抖力吸引的同时,猛拉导火索,将他事先准备好的手榴弹,扔进了碉堡内部,然后自己迅速撤离。

只听“轰”一声巨响,敌人碉堡瞬间被毁,杨根思也由此被人称为爆破大王。

之后杨根思也继续发挥了自己爆破大王的优势,破坏了不少敌人的堡垒,为我军的胜利添砖加瓦。

因为在战斗中的表现突出,杨根思顺利升为了连长,1950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一周年之际,他还受邀去天安门城楼上观礼。

当时的杨根思被组织评为了“一级战斗英雄”,以褒奖他在部队里南征北战立下的赫赫战功。毛主席和朱德司令还特意接见了他,和他握手,对他的成绩表示认可。

天安门前的阅兵队伍

这时的杨根思,可谓前途一片大好,他完全可以从此过上安稳的日子,不用继续上战场受苦受累,凭借他当时的功绩,只要留在国内,平步青云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可偏偏杨根思选择了一条的无法回头的艰辛道路,从此,杨根思留在了朝鲜,再回不到祖国了。

跨过鸭绿江

1950年,美国派遣大军进入朝鲜境内,朝鲜战争爆发,并且严重威胁了我国的领土安全。

为了阻止美国人的阴谋,为了国家的安全,杨根思毅然回归部队,跟随着志愿军第九军团,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作战。

这已经是抗美援朝的第二次战役了,第一次战役已经在彭德怀将军的指挥下顺利结束,暂时稳定住了朝鲜的战局,控制住了战争形势进一步恶化。因此,此时的第二次战役,显得尤为重要。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

此次美军进攻的目标也很明确,攻占江界,直捣朝鲜政府所在地,彻底摧毁朝鲜政府的统治。

为了达到目的,美军派出了自己在二战中锻造出的精英部队——陆战一师。美军指挥官迈克阿瑟,甚至嚣张地向世界宣告说他们可以回去过圣诞节,即在圣诞节前就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反观我军与美军相比似乎处于劣势:

  • 首先从军事装备上来说,美军拥有飞机、坦克以及各种先进的武器。而我军只有山炮和步枪。

  • 其次,对比军事后勤,美国因为有飞机,可以随时调集物资,利用空投的方式为美军做补充。而我军只能利用汽车运输,遇到敌袭和恶劣的气候,补给随时会中断。

  • 并且,第九兵团被调入朝鲜之前,本是奉命在东南沿海为攻打台湾做准备。对朝鲜地形知之甚少,并且战士们一下子从气候温暖的沿海到寒冷的朝鲜半岛,连抵御严寒的衣服都没有。

奔向战场的战士们

1950年,是朝鲜历史上最冷的一年,温暖可达零下50度,志愿军穿着单薄的衣服,在野外行军,为了不暴露行踪,常常夜间急行军。一开始,第九军团开赴朝鲜时,为了不延误战机,他们并没有时间得到充足的补给,随后用卡车运来的补给,也被美军烧毁。

就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第九军团还是顺利的抵达长津湖指定作战地点,也包括杨根思所172团3连。

战场上

因为寒冷,许多战士们在行军途中就受伤折损,这些现象让杨根思心疼不已。

所以在带队途中,杨根思都会尽可能地带着战士们一起活动,冷了就大家抱在一起取暖。所以他所在的连队,是唯一一个没有因为非战因素折损的部队,并得到了上级的表扬。

可惜,这些人虽然没有因为寒冷的天气受到伤害,却一个又一个的留在了战场上,再也没有回来。

战士们在战斗(画作)

血战长津湖

在史密斯率领陆战一师,信心十足的准备攻打朝鲜江界的时候,中国的志愿军们已悄然越过崇山峻岭,在长津湖一带悄然设下埋伏。美军怎么也没想到,会有一支部队能躲过他们飞机的侦察,忍着寒冷和饥饿昼夜行军,赶在他们之前,准备好了圈套,就等着美国部队自己往里钻。

在长津湖地区,中国部队已占领了四面高地,只待陆战一师钻进这个口子来,便可随时打响战斗。

正在休整的战士们

1950年11月27日,长津湖战役正式打响。为了这场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已准备很久了,为的就是把陆地一师全部留在朝鲜。

在志愿军紧锣密鼓地攻击之下,美军虽然受挫,但很快就反应过来,开始反击。美国的后勤实在太强大了,不仅能利用空投的方式给地面的军队发放补给,还可以利用空军火力配合作战。

长津湖战斗

转眼时间就来到了28日晚,长津湖已经战斗了一天一夜,战士们没有饭吃,没有衣穿,也没有多余的弹药,但是大家都知道自己不能后退,身后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

这时,美军也明白了自己的恶劣处境,开始撤退。但对志愿军来说这是美军最精锐的部队,让他们离开,如同放虎归山。

就在这时杨根思接到了上级任务,守住小高岭,绝不能让美军从这里撤退。美军此时犹如困兽,面对着逃生的路线,他们一定会疯狂的展开反击,注定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

可杨根思并没有后退,他对着组织立下了军令状:人在阵地在,决不让美军越过小高岭一步。

杨根思(画作)

回到阵地,杨根思迅速排兵布阵,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每个人都做好了视死如归的准备。

战斗开始之前,战士们最后一次分配了补给,每个人被分到了三个冻僵的土豆,这是他们仅剩的口粮。

战场上的战士们

他们拿到粮食都不约而同地都收了起来,留着之后吃。经常参加战斗的人都知道,冲锋的时候,如果不补充能量,就会丧失体力,没法和敌人拼刺刀。而有了这点粮食,至少能真刀真枪地跟敌人干一场,多消灭几个对手。所以大家都不忍心,现在把粮食吃掉。

29日拂晓,美军来了,为了顺利撤退,美军线利用飞机对小高岭进行集中轰炸,可战士们依旧悄的隐蔽着,没有被敌人的飞机大炮所吓倒。

等到美军的军队爬上小高岭那一刻,杨根思组织全排进行射击,顺利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波进攻。

战斗中的战士们

美军没有气馁,他们调来了八辆坦克,组织第二次进攻。杨根思是扔手榴弹的好手, 他早就想到了对付敌人坦克的办法——让将士们集体扔手榴弹以炸毁坦克,同时又打退了敌人的第二波袭击。

敌人并未被打怕,他们火力一次比一次猛,进攻一次比一次快,天上的飞机也来来回回的盘旋,为地上的美军做掩护。杨根思和他的战友们没有放弃,他们坚持着、努力着、拼搏着,尽管一直有人倒下,但总有人能马上顶上,就这样他们一共打退了美军的8次冲锋。

到了这时,小高岭突然安静了下来。美军虽然被打退了,可是小高岭上也没有其他人了。

除了杨根思本人,就剩下两个战友还活着。其他人都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守卫小高岭的誓言。

这时的美军虽然不再进攻,但按照杨跟思的经验判断,他们并未放弃。杨根思捡起了地上的重机枪,这是他们连唯一一把重机枪,有他在可以为部队减少很多的伤亡,打退更多的敌人,重机枪不能丢。

他将重机枪交到了其余两名活着的战友手里,以不能损失重机枪为由,让他们撤离了阵地去向营长汇报情况。而他则把阵地上剩余的其他武器全部都收集起来,准备迎接敌人的第九次冲锋。

就在那两人刚拿着机枪走下小高岭的时候,突然听到身后一声巨响,似乎炸的山都要裂了。两人四目相对,都从彼此的眼里,看到了悲伤的情绪,这么大的动静,连长杨根思还能活的下来吗?

答案是否定的,后来战争结束,他们跟着战友一起去查看小高岭战地时,发现除了满地的尸体,什么也没有,杨根思的遗体也没有见着。

原来在他们走后,敌人发动了第九次攻击,杨根思一开始用子弹射击,等到子弹打完之后,他捡起了地上一个五公斤的炸药包,毅然决然的一拉导火索,冲进了敌人中去。

杨根思冲向敌人(油画)

他和40多名美军同归于尽,整个人也被炸得粉碎,遗骨至今未见。这个只有28岁的年轻连长,把自己永远的留在了朝鲜,留在了阵地上,用这种方式坚守了他跟组织立下的“人和阵地同在”的诺言。

长津湖之战最终以志愿军的胜利而告终,也是从这场战争开始,志愿军一点一点逆转了朝鲜战场的形式,粉碎了美国妄图攻占朝鲜的阴谋。

杨根思连

朝鲜战争结束后,为了纪念杨根思,组织决定将杨根思所在部队任命为“杨根思连”,同时,杨根思本人也被授予了“特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1953年,朝鲜人民政府,为了表达对杨根思的感谢,在长津湖建起了一座“杨根思英雄纪念碑”,以此来纪念杨根思对于朝鲜的牺牲和奉献。

杨根思烈士碑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仅以此文致敬杨根思英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