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总理对华国锋说:我和邓颖超有一个儿子,可惜没活下来,夭折了

 bulaolindtsg 2022-09-11 发布于辽宁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核心成员,人民心中的好总理周恩来的一生至今仍被中国人民所深深纪念。他的功绩广为人知,也收获了与邓颖超同志的美好爱情,被广传为佳话。

但在1973年7月16日,全国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成立之时,周总理不无遗憾的对华国锋主席说道:“我与邓大姐曾有过一个亲生儿子,可惜当时没有剖腹产,三天三夜也生不下来,夭折了……”

话毕,周总理已是泪光闪闪。旁人都深知周总理与邓颖超同志恩爱一生,却没有孩子,而除去这次难产,总理为何婚后多年,仍然没有孩子呢?

甜蜜的爱情

周总理可谓是思想开化的前沿人物,早在他青年之时,就为自己打下了婚姻的基调:我的终身大事应该由我自己来决定,我反对包办婚姻,恋爱是自由的。

同时,如果我是一个献身革命的人,那么我就要选择一位终身的革命伴侣,与我一起一辈子从事革命事业,她一定是一位经得起考验的人。

当时,周恩来也不知道这位革命伴侣会是谁,直到他认识了邓颖超。当时的邓颖超,是女子演讲队的队长。

而周恩来刚刚回国,是一家报社的主编,负责编写许多针砭时弊、批判北洋政府的文章,积极地宣传着爱国反帝的思想。

邓颖超对周恩来十分钦佩,与他和陈清扬等人成立了“觉悟社”,出版了刊物《觉悟》,加上邓颖超极度感情色彩的宣讲,不少学生因此受到鼓舞,对革命局势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周恩来与邓颖超对于形势一片大好的革命工作十分欣慰,也在这个过程中对彼此产生了欣赏,但两人忙于革命,没有互相表白心意。

1920年,周恩来总理与众多学生前往法国,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当时,年仅十六岁的邓颖超已经在北师大附小当上了教员。在这个过程中,两人仍然书信来往,不涉及男女之情,只交流思想。

期间,两人越洋书信竟然高达250篇,周恩来总理也将马克思主义书籍多次寄给邓颖超,督促她的进步。

两人炽热的爱意随着书信逐渐升温,直到1923年的春天,邓颖超收到了周恩来寄来的明信片,上面写着一句话:

“希望我们能像卢森堡那样一同上断头台。”这样的表达让邓颖超十分感动,彼此的情谊更加浓烈。

五年后,周恩来终于回国。然而,因为公务繁忙,两人并未见面,1925年夏天,两人终于能够在广州碰头,本以为周恩来会在码头迎接自己,可邓颖超却没有想到怎么都没有见到周恩来,直到人群散去,自己还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五年未见,但两人早已在书信中确认了关系,好不容易到了广州,却被冷落。但转念一想,此时的广州正在闹“省港大罢工”,正是周恩来忙碌的时期,邓颖超便也释怀了。

而事实上,周恩来总理也并没有忘记她,反而派派副官陈赓前去接人。陈赓因为没有见过邓颖超,只拿着照片在满是人流的码头寻找,最后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回到住处,邓颖超已经到了。

无人知道那一路邓颖超的心情,但她晚年回忆,满是感慨地说道:“革命的地点如此简陋,仅有一个衣柜、一张床、一个书桌。终于见到了陈赓,他热情的接待了我,我问他,能不能带我去革命的地方,就这样,在广东区委会,终于见到了周恩来。

他比五年前消瘦不少,正在低头写东西,对我只打了一声招呼,就继续与陈延年、邓中夏等人继续商议事情。讨论好后,他直接离开,招呼都不打,第一天,两个人连话都没说上。”

直到第二天,邓颖超被任命为妇女部长、区委委员,辅助何香凝展开工作。晚上,两个人简单地在一起吃了顿饭,没有邀请什么客人,便算作结婚了。

直到第二天,革命同志们听说了消息,强烈要求周恩来请客,没有办法,周恩来便张罗了两桌酒席,请了一众同志,热热闹闹了一番。

第二天,邓颖超继续主持黄埔新生的入学考试。或许只有这样的“邓大姐”,才是革命的好伴侣,而他们传奇的一生,也刚刚起步。

无言的遗憾

两人婚后,甜蜜如初,即使时常分隔两地,仍然互相挂念。周恩来生病昏迷之际,稍稍清醒的第一句话就是“有邓颖超的消息了吗?”而邓颖超能够背出周恩来的每一封书信,让人直观的感受两人的革命爱恋。

后来国民党的压迫下,中央撤离延安,周恩来与毛主席一同留在陕北继续作战,百忙之中的中秋节,他仍然记得给邓颖超写下一封书信,旁人见到,无不打趣:“这是情书吗?”

邓颖超正色道:“这是形势报告。”楚平等人便笑:“书信上的'对月怀人’等语句,不是情书,是什么?”

然而,完美的婚姻也并不存在,邓颖超与周总理始终没有孩子,第一次怀孕是在1925年,由于工作繁忙,邓颖超无意生下这个孩子,于是便自作主张买了打胎药,可是吃了之后,她痛得满地打滚,只能住院一周才好。

不久后,周恩来回家,看见憔悴的邓颖超,责怪她过于“形而上学”,实在不应该为了革命扼杀一条生命,邓颖超也感到后悔,在周恩来的安抚下才渐渐走出阴霾。

第二次怀孕是在1927年,临产的邓颖超面临着“四一二”事变爆发,广州军阀对共产党员大肆追捕,邓颖超只能与母亲尽量前往上海躲避。

然而,作为周恩来的夫人,人人都认识,又该如何藏身呢?好在医院里一位好心的女大夫,将她伪装成护士,掩护着她在医院里躲避了两天,并在军阀搜查后,将她送上了前往上海的电船。

到达上海后,由于难产,孩子三天三夜也没有生下来,医生无奈使用了产钳,却不慎将孩子的头部弄伤,九斤重的男婴,最后遗憾夭折。

同时,由于产后疲劳,邓颖超的子宫收缩没有完成,恐怕再难以怀孕。邓颖超很是伤心,此后,她也果真没有再怀孕过。

新中国成立后,已经四十多岁的邓颖超来到北京协和医院就诊,因为她用了化名,医生将她当做普通病人看待,并又一次直接而明白地告诉她,再也不可能怀孕。听罢,邓颖超默默流下了泪水。

后来,周恩来与邓颖超陆续抚养过许多革命后代的孩子,比如杨特特,以及钱壮飞儿子钱江、钱一平、蔡和森儿子蔡博等,让他们能够继续为祖国的革命事业增光添彩,而他们也没有让总理失望。

遗憾一定是有的,邓颖超晚年曾念叨过一句话::“一儿一女一枝花,无儿无女赛仙家,这一儿一女多好。”她时常怀念起失去的两个孩子,这是她心中永恒的痛、永恒的遗憾。

新中国成立后,有人曾建议周总理另娶,以繁衍后代,邓颖超权衡后也同意周恩来另娶,并亲自劝说。但周恩来十分生气,他说道:“宪法规定了一夫一妻,我是国务院总理,更应该以身作则。”

邓颖超黯然说道,可是我可惜没有为你留下孩子。周恩来温情的说道:“我们有十个孩子呢,他们的父母因为革命牺牲,我们就是他们的父母,我很知足。”

就这样,两人不幸之中的幸运是,爱人永远陪伴在身边。

1954年,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国内海棠到了季节,火红似火,是周总理最喜欢的,邓颖超摘下一枝花、一支红叶,寄给了他。

而周恩来总理也买了芍药和玫瑰花寄给邓颖超,寄托自己的相思之情。两人相依相伴,从青年到老年,一切都是只在不言中。

直到1972年底,周恩来得了癌症,邓颖超一边兼顾工作,一边每天看望周恩来。

直到1976年周恩来临终,他才饱含遗憾的对邓颖超说道:“我这一生,太忙碌,有很多话还没来得及对你说。”邓颖超说道:“我也有很多话没讲。”两人沉默对望,“看来只能带走了。”

1976年1月6日,周恩来逝世,全国哀悼。邓颖超按照周恩来遗愿,将他的骨灰撒向祖国大地与海河。

1992年,邓颖超病逝,同样将骨灰撒向了海河。

总结:

从青年到老年,革命事业必然会忽略家庭,好在两人的互相理解、相依相伴,不仅使两人不断携手向前,也为彼此的精神家园打下了坚固的避风港。

这对革命伴侣走完了一生,也为后人留下了思考,到底怎样才是一个完美的婚姻?是精神的契合与前进路上的互相扶持更为重要?还是传统意义上的生儿育女更为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