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场无疑是最血腥、规模最大的战场,在这样一个残酷的杀戮机器中,诞生了无数场血腥残忍的战役。而就在这样残酷的战场上,就诞生了两个会战:库尔斯克会战和今天要讲的第聂伯河会战。早在1943年初,德国就试图构建一条“东墙”来阻挡苏军的攻势并大量消耗苏军有生力量。而在1943年7月德国库尔斯克会战失败后,希特勒明确下令构建黑豹—沃坦防线,而防线的南段主要依靠的就是第聂伯河。为什么斯大林这么着急追击呢?要知道苏联经过库尔斯克会战人员和武器装备的损失很大,最稳妥的办法就是稳固战线、补充装备。其实斯大林的想法很简单:他需要粮食和人口。在1943年不但德国面临着兵员不足问题,苏联的人口储备也快要见底了。斯大林急需乌克兰的大量人口。而且乌克兰是天然的粮仓,拿下乌克兰无疑可以缓解苏联缺粮的困境,这些因素使得斯大林明知军队还没做好准备的情况下也要打这场战争。德国:兵力为中央集团军群下辖的第二集团军和整个南方集团军群。兵力为124万余人。拥有火炮126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2100辆、飞机2100架。苏联:苏联方面派出了足足五个方面军,包括中央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草原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和男方面军共计263万人。包括火炮512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2400辆、飞机2850架。第聂伯河会战是苏德双方组织的最大的一场会战,双方接近400万人在750公里的战场上血腥厮杀,也许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了。而这次会战也是苏联最昂贵的战役,苏军共损失了177万到230万人。苏军试图收复整个第聂伯河左岸和顿巴斯地区。而苏军其他方面军也从各处进攻德军,德军不敌,只能退往第聂伯河等待固守。苏军各集团军群到达第聂伯河,此时苏军要面临的是如何渡河的问题,因为进攻仓促,苏军没有准备渡河器械。而且还是仰功德国的重兵集群,因此历史上都以“强渡”来形容战役的惨烈。由于德军已经事先摧毁了河上的所有桥梁,导致苏军重武器无法渡河,只能靠轻步兵用自制的小木筏强行渡河。苏联使用的人海战术在德军密集的火力下渡河其惨烈程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