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放战争的十胜十败论

 梦想童年594 2022-09-11 发布于江西

解放战争中,有着强大美援,兵力雄厚,自信3个月可以结束战斗的国民党为何出乎意料蒋介石,快速走向失败的呢?很多人都有些自己的看法,可谓众说纷纭。

昔日官渡之战爆发前,郭嘉用十胜十败论,坚定了曹操打败袁绍的信心,并且使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直接奠定了曹魏在北方的统治地位。而解放战争呢?其实,透过历史的迷雾,解放战争中,共产党战胜国民党也可以用十胜十败论来总结,听听老石的分析吧!

一、共产党抓住并解决了主要矛盾,赢得了民心。简单来说,就是争取了当时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工农群众的支持。通俗来讲,在农村,打土豪分田地,使广大农民有了自己的田地和房屋,翻身做主人;在城市,让工人阶级当家做主。朴实实在的口号和政策,胜过千言万语,赢得工农千千万。而国民党呢,只有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支持,没有争取民心的政策和措施,少数上层的开放奢侈,锦衣玉食的虚假繁荣,掩盖不了广大工农的饥寒交迫。君不见,不管是抗日战争,或者解放战争,基本看不到民众热情的支持国民党的场面。而共产党群众基础好,不管是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都能够快速和群众打成一片,快速建立稳固的根据地并生根发芽。群众支援共产党的热情高昂。

二、共产党政治目标和方向高远,目标是推翻帝官封三座大山的压迫,争取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并且付诸于实际行动;国民党右派掌权后,孙中山制定的三民主义流于形式,蒋介石集团快速和帝官封同流合污,成为与北洋军阀一样的旧势力,统治集团信仰逐渐缺失。

三、共产党形成党指挥枪的正确政治方式,党支部设到连上,党中央的方针政策能够快速的传达和贯彻,全党全军高度统一,如臂使指,战无不胜;国民党讲究枪指挥党,不注重党委在军队的作用,不注重政治宣传和教育,大家不知道为什么而战斗,并且形成有枪便是王的派系林立,指挥不灵的局面。这在大兵团作战中其实是致命的缺陷。

四、共产党信仰坚定,广大指战员和群众明白是为了群众翻身做主人而战,目标崇高,战场上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国民党后期信仰缺失,纸醉金迷,内部派系林立,尔虞我诈,缺少凝聚力,一盘散沙。

五、共产党在困难面前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依靠群众和自己渡过难关;国民党过度依靠美援,缺乏依靠自己和群众自力更生的能力。抗战时期的南泥湾,变成好江南就是生动写照。

六、毛主席抓大放小,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而蒋介石喜欢不顾战场实际越级指挥,常常打乱自己的战略部署,令部下无所适从。这点老蒋跟宋朝赵光义有点像。

七、毛主席知人善任,从谏如流,人尽其才,用人不疑。东北战场的林彪,华东战场的粟裕,刘伯承,西北的彭德怀,都是一流的军事家,可谓人尽其才。以粟裕为例,本来中央已经决定了派部分部队渡江作战,但粟裕集中力量在华东进行决战的战略部署打动了毛主席,毛主席虚心纳谏,让粟裕实际上指挥庞大的淮海战役,并取得了以上胜多的胜利。而老将呢,解放战争初期的进攻中原和淮海战役,都用了军事三流但听话的刘峙,东北战场更是频繁换帅,还撤了保卫四平有功的陈明仁,可谓用人不明,刚愎自用,焉能不败。

八、共产党战略战术正确,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以集中力量进行运动歼灭战为战略,可以在局部战场形成兵力优势,打败兵力分散,步伐不一,各怀鬼胎的敌人。粟裕万军从中取敌将张灵甫首级就是例子。国民党注重攻城略地,虽然表面上成绩显著,但地盘越大则军队不断分散驻守,形成各个局部的兵力劣势,处处被动。

九、毛主席领导的共产党讲纪律严明,讲原则,讲大局,讲团结统一,兵力不足、装备差的劣势被团结统一的优势弥补。蒋介石则喜欢部下相互制衡,相互牵制,对其他军阀如桂系李宗仁,晋系阎锡山都是利用,爱玩一石二鸟的游戏,造成大家互不信任,装备强,兵力多的优势被内部尔虞我诈所消耗,形成外强中干的局面。

十、国民党抗挫败能力差,共产党生存能力强。三大战役后,国民党虽然主力损失巨大,但地盘和管辖人口仍然远远大于共产党,如果这时候蒋介石和地方军阀抛弃前嫌,团结一心,尽快改变政策争取群众,进行战争总动员,还是可以形成局部优势的。但国民党仍然进行单纯的军事部署,其他方面毫无建树,军心混乱,经济萧条,内部仍然勾心斗角,不败才怪,这一切的背后,实际上是民心不支持。反观共产党,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的封锁和绞杀,都没有让共产党失败,反而依靠群众的支持,不断走向强大,可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到处可以快速的生根发芽,抗挫折能力简直无敌。

这就是本人对共产党战胜国民党的分析,大家感觉如何?忘不吝赐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