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共和谈期间中共裁军多少?聂荣臻太乐观裁去一半,粟裕越裁越多

 lixj1028 2022-10-11 发布于天津

抗战胜利后,我党领导人深知国民党的狼子野心,但面对民生凋敝的现状和国民党虚伪的和平谈判邀请,毛主席等人最终决定冒险一试,去搏一把和平建国的可能。

1945年8月28日,毛主席、周总理等人抵达重庆;9月3日,在初步交涉的基础上,我方提出将人民军队整编成16个军48个师,但蒋介石却表示只能接受我方保留12个师。

文章图片1

经过多次商议,最后签订《双十协定》,落实到《整军方案》上的结果是:我方需将18个师以外的其余部队成员复员。

1946年,中央发出精兵简政的重要指示,要求各解放区完成相应的比例标准,其中晋察冀解放区的聂荣臻将军贯彻中央精神,裁减了大量的部队,而华中解放区的粟裕将军却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军队人数越裁越多。

文章图片2

裁军缘起

为了抗击外敌,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1945年,日本宣告投降,中国的努力终于迎来胜利的曙光,却不知另一场危机悄然降临。

胜利前夕,国民党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表示出一党专政的意愿,我党提出反对,想要组建联合政府,让人民当家作主——国共之间的分歧发酵起来越发剑拔弩张,其他爱国人士考虑到国家现状,提出了和谈商议的建议。

我党自是欣然接受这一建议,国民党藏起自己的野心,假意奉迎人民对和平的渴望,蒋介石亲自发函邀请毛主席前往重庆商讨日本投降后的各项事宜,毛主席慎重考虑后,决定亲赴重庆。

文章图片3

综合各方面因素和可能性,毛主席在临行前曾建议刘少奇代理自己的职务,同时增补陈云、彭真二人为候补书记,毛主席自己则做好了去重庆“坐班房”的准备。

8月28日,毛主席一行人抵达重庆,受到了蒋介石的热情款待,也让各界人士对此多有关注。

9月3日,在前期交换过的意见的基础上,共产党拟定出11条要点,其中包含了领导权、军队等问题。

文章图片4

而面对共产党主动展现的诚意,蒋介石并不领情,反而觉得这些不仅一点价值都没有,还让自己大半夜脑袋疼。

毛主席在军队问题上,表示可将军队改编成16个军48个师,但蒋介石对此表示只能接受12个师,在当时因为各种因素,我们的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中早就发展成百万大师,这种对半砍的要求属实无理至极。

19日,周总理就军队问题再次提出建议,表示我方可让步到43个师,但换来的结果是21日,国民党表示他们只能接受我方整编为16个师。

文章图片5

这几次的来回扯皮,也更让毛主席、周总理等一行人彻底看清国民党暗藏的嘴脸,这种不公平的谈判最后极大地可能会变成双方的剑拔弩张。

随毛主席一同来到重庆的赫尔利对此事非常重视,在他的周旋下,蒋介石最终捏着鼻子与毛主席签订了双十协定,国共双方共同草拟的《整军方案》规定国民党保留90个师,共产党保留18个师。

文章图片6

这个结果,我们是做出巨大牺牲的,但裁军这一举措在当时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概括起来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考虑到战后恢复问题,虽然我们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这场战争我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十四年抗战拖得国内田芜地荒,民不聊生,而庞大的军队又牵扯到巨大的军需支出问题。

为了更好地发展民生,裁减军队人数让他们回去发展经济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二是在这件事上,双方都可以取得一定的政治口碑,树立好自身形象,于国民党而言,裁军一事也可极大地遏制我党的势力,让他们在这一方面占优势。

文章图片7

蒋介石从这件事中还能得到更多的好处:

一是十四年抗战拖得国统区的经济也难以为继,甚至连理财能手宋子文也没法解决,裁军可暂缓压力;

二是由于美国的国际援助,国军的装备基本全都换成美式装备,对士兵的素质要求变高,那些老弱病残乃至部分后勤人员便成了拖后腿的存在,可借此机会甩掉;

最后就是可以借这个机会裁掉东北军、川军等军阀地方军队的绝大多数势力,独留蒋介石的中央军一人独大,真的是一石三鸟之举。

文章图片8

晋察冀解放区裁员

《整军方案》之后,1946年3月,中央发出精兵简政的指示,裁军指标暂定为两期完成,每期精简各解放区的三分之一人数,对于华中、华东和晋察冀三大人数较多的解放区,则要求他们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这一指示尽快拿出相关方案和处理结果。

抗战胜利时,晋察冀解放区共有九个野战军纵队,五个军区部队,共计32万人。

在接到中央指示之后,时任总负责人的聂荣臻将军高度贯彻中央精神,对解放区军队进行调整,裁完后变成四个纵队,六个军区,总兵力裁去人数多达十万余人。

文章图片9

这个结果在当时可是一个大数字,也算是给其他解放区带了个头,其他解放区也陆陆续续对军队进行整编,但都没有家大业大的晋察冀解放区裁掉的多,不过这也从侧面表现出共产党的诚意。

可惜,如此大的让步,并未换来一个好的结果,反而让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因为兵员不足,吃了个大亏。

晋察冀军区范围大,其中战略地点还很多,裁减后的军队根本无法兼顾西至大同等地、东到京浦线等地的长战线,为此丢掉不少重要的战略阵地。

除了机动兵力少,还存在军队分散,无法迅速集中的情况,这也让我军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文章图片10

在解放战争中,晋察冀军区不管是进攻或阻击国民党军队都十分困难,发展到最后,不仅没完成保三路四城的任务,还被迫放弃张家口等重要战略阵地。

相比其他解放区,晋察冀解放区遵照中央指示大力支持裁军,为何要裁减如此多的人,主力野战纵队甚至一下子就砍掉了五个,这件事对于聂荣臻将军而言,也是多有考虑。

首先是因为当时的大背景,整编事件牵扯到重庆谈判,为了最后的和平,要想与国民党达成一致,共产党要率先展示出自己追求和平的态度和诚意,而晋察冀解放区的地理位置又比较靠近北京,中央希望能借此树立个榜样给各方势力看,特别是北京的军调处。

文章图片11

其次就是考虑到经济方面的问题,这一解放区辐射面广,在抗战时期是打游击战的主阵地,在军需物资等方面消耗极大,在战后想要将养庞大的军队,会给当地的民生发展带来巨大的负担。

裁军一方面可以增加当地从事劳作和发展的劳动力,另一方面也可减轻军队补给压力。

最后就是思想政治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因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让共产党部分内部人员对和平抱有极大的期待,对与国民党达成协议共建联合政府一事抱有极大的期望;另一方面则是要遵守中央指示,聂荣臻将军必须尽快就此事拿出相应的方案和执行结果。

总之,在各方因素的推动下,晋察冀解放区的确取得了许多人都满意的成果,但也在后面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来毛主席再回忆起此事,也是对这段教训记忆犹新:“我们复员吃了大亏,导致部队没有充实,民兵也减少了。”

文章图片12

华中解放区裁员

《整军方案》之后,华中解放区的粟裕将军也收到了中央的指示,要求对裁军拿出方案和结果,但粟裕将军就此事采取的措施却是出人意料。

与那些对和平抱有期待的人不同,粟裕将军从来就觉得与国民党一行人达成和平之路,是一件镜花水月之事,国民党的狼子野心绝不可能与人同行,因此,粟裕将军在裁军之事上便留了点心思。

想要达到中央的裁军效果,那当时的野战部队4万多人就要被裁成1万多人,这将严重影响战力,再加上苏中地区地理位置特殊,毗邻南京大门,是一块国共之间的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此,如何整军裁军变成了大问题。

文章图片13

粟裕将军在双方和谈期间便暗地里派人去打探消息,了解国军的整编情况,在发现国军整编之后军队由军到师,不仅人员增多,而且装备也有所提升后,便知这件事不能一板一眼的干,于是粟裕将军决定有样学样,用他们的方法去打败他们。

在编制方面,将整编师从五团配置变成六团配置,增加部队人数,同时将部分地方部队在保留原有番号的基础上提升为主力部队,锻炼提升他们的战力。

这样一来,整个华中野战军便从原来的四个纵队,共4万余人,扩展到两个师、三个纵队,共6万余人。

文章图片14

除此之外,粟裕将军还基本取消了旅一级的建制,直接从师到团,提高了部队的反应速度,相比起国军的军队建制,作战能力有了极大提高,还能达到连续作战的效果。

在精简人员方面,粟裕将军将第一批裁撤人员的重心放在了老弱病残上,将那些年纪大、在战场上受伤严重的优先放回,尽可能保留年轻壮力在部队服役,以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和威慑力。

粟裕将军也十分重视民兵的作用,他将不少三线民兵充实到各个军区,一方面加强地方部队建设,另一方面也为军队培养有生力量。

文章图片15

在粟裕将军的推动下,野战军和地方军区部队的比例曾一度持平,这也使得在解放战争爆发后,华中野战军能够及时补充兵员,保证自身战力尽可能不被磨损。

这样的方式虽未达到中央指标给出的精简要求,但在实际情况下还是受到高层领导的肯定,主要还是考虑到苏中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

毕竟国共两党分属两家,在明知对方心有不轨的前提下,自是要多做准备以应对不时之需,在两淮地区国军共驻扎了装备精良十二个师的军队,我军对此要多加提防。

文章图片16

除此之外,苏中地区的物力和人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补给也比较方便,民生压力没有晋察冀地区那么大,是可以支撑适当扩充兵力的需求的。

在全面内战爆发之前,这一整军方式带来巨大的优势,既最大限度保证我方战力,又及时做出反应,给我军争取出宝贵的准备时间。

文章图片17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共产党始终追求和平,真心为人民考虑的初心始终不变。

无奈的是,在这条路上,我们虽遇有并肩作战的朋友,但却遇见了太多太多的对手。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整编裁军的举动本应是百姓安居乐业,中华民族重振国威的温床,但因为一个人想要一家独大的野心,又掀起了另一场腥风血雨,将人民再次拉入深渊。

不仅自己在最后也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而且还给现在造成了棘手的历史遗留问题。

文章图片18

在这次裁军事件中,我们既得到了血泪教训,也得出了新的经验,其中粟裕将军的根据实际和经验,灵活裁军的方法十分值得借鉴学习,是我们发展路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解放战争胜利后,新中国成立,再到现在,我们的军队也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裁军,同时也在不断地调整编制,不断地优化军队结构。

从数量型军队向质量型军队转变,科技的发展也给军队提供了更加强大和深厚的底气,一切都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军队的强大让我们的国家更有底气和话语权,国家的强盛让我们中国人民更加幸福和自信,这是现在,也是更加美好的未来的开端。

参考文献: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国家人文历史》2015年第19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