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釉上彩瓷的一种,彩所指是分布在瓷器釉面上多种颜色的彩,而五彩瓷并不一定指瓷器釉面上只有五种颜色,多于或少于五种彩的陶瓷,在习惯上也同样称之为五彩瓷。 ![]() 明宣德 五彩山石花卉罐 高10.9cm,口径10 cm,足径13cm 故宫博物院藏 五彩为明清时期景德镇窑的新品种,由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五彩瓷在明代出现并兴盛绝非偶然,这完全是陶瓷文化经发展积累到其时被催生而出的一种必然现象。透析自宋代以来中国陶瓷的发展,可见其端倪。宋代陶瓷多冷艳绝尘,典雅孤傲。元代的瓷器多过于粗放狂野。而恢复了汉民族统治的明朝,在度过了一段恢复汉文化精粹、追求严谨的时期后,明中期开始出现追求自由清新的趋向。 明代彩料中无蓝彩,需用蓝色表现之处,皆以青花代之,称'青花五彩',成为独特的时代特征,以嘉靖、万历五彩为代表。 ![]() 明万历 五彩云凤纹葫芦式壁瓶 高31cm,口横3.7cm,足横11.7cm 故宫博物院藏 五彩特指青、黄、赤、白、黑,泛指各种颜色。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五彩在明清两代得到发明和发展。主色调有赤、黄、绿、蓝、黑、紫。 ![]() 清康熙 五彩竹纹笔筒 高14.2cm,口径18.4cm,底径18cm 故宫博物院藏 康熙五彩是清代彩瓷中的名品,享有极高的声誉,素有“康彩恢奇”“康熙彩硬”之品评,与后来具有柔和感的粉彩迥然不同。由于五彩采用单线平涂法施彩,彩料浓艳深厚,透澈莹亮,彩烧温度较粉彩略高,画面给人以艳丽、坚硬的感觉,因而又有“硬彩”之称。康熙以后,随着粉彩瓷器的盛行,五彩瓷器少有生产,且康熙五彩往往被作为摹古的对象,故康熙五彩又被称作“古彩”。 ![]() 清康熙 五彩蝴蝶纹瓶 高44厘米,口径12厘米,足径1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雍正五彩和盛极一时的康熙五彩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一是数量减少,二是在色彩上改变过去以浓艳为主的特点,趋于淡雅,图案装饰也从繁复变为疏朗,笔意由遒劲趋向纤弱。 ![]() 清雍正 五彩仕女纹罐 高34.1cm,口径14.6cm,足径15.3cm 故宫博物院藏 从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爆发之后,清代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瓷业的发展同其他经济、文化事业一样,随同国势之日衰,逐渐走下坡路。 这正如《陶雅》所载:'中叶以后,深厚固不如康熙,美丽也不及雍正。惟以不惜工本之故,犹足以容与中流。嘉、道以降,画工彩料直愈趋愈下……'清末五彩已不再风骚独领。 ![]() ![]() 清晚 五彩竹石牡丹纹罐一对 口径9.2cm,高19.4cm 此件清晚·五彩竹石牡丹纹罐一对,敛口短颈,圆腹,圈足,口沿一周涩胎。施白釉为地,外壁绘五彩竹石牡丹图,其色泽亮堂柔丽,彩料浓淡天然,气质清雅秀美,彩釉皆精,且为一对,为难得清末之佳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