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灸法:太乙灸与阳燧锭灸

 归真医学 2022-09-11 发布于新疆

​灸者,亦称艾灸,有直接灸、温和灸、隔姜隔蒜灸等,灸法有壮元阳、通经络、行气血的作用。除传统灸法之外,民间及道门中常用的还有太乙灸和阳燧锭灸两种。

太乙灸

太乙灸亦称雷火针,其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清代韩贻丰所撰的《太乙神针心法》。其操作方法如下。

雷火针的制作

配方一:艾绒100克,沉香木香乳香、茵陈、羌活、干穿山甲、麝香各3克。

配方二:艾绒100克,生川乌、生草乌生苍术、羊花、牙麝香、细辛、硫磺各3克

除艾绒外,其余药物成粉末备用。取约30公分见方桑皮纸一张,将艾绒铺于纸上,在均匀上药粉,之后将桑皮纸卷紧成艾条,两端捻紧成针状,即为雷火针。

使用方法

准备两支雷火针,分别点燃,在治疗部位放一片薄生姜,将艾条点燃的一端,靠近治疗部位后将艾条火按在生姜片上,达治疗部位良久。如火熄、冷却,则换另一支艾条继续灸疗,将熄灭的艾条重新点燃备用,如此接续进行。

该法多用于湿伤痛、关节痛等。

阳燧锭灸

阳燧锭灸原本在道门及一些农村地区流传,清代吴尚先将其收录并记载于外治专著《理瀹骈文》中。该法对陈年老伤、顽固性风湿痛的治疗有奇效。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阳燧锭的制

取生硫磺45g、蟾酥3g、朱砂3g、冰片0.6g、麝香0.6g、白砒霜1.5g,分别研成细末。

取铜勺个置于木炭火上,先将生硫磺放入,用武火将其很快熔化,然后将火调成文火,依次加入蟾朱砂、冰片、麝香,并用竹条搅拌均匀最后加入白砒霜,此时会有一股青色毒烟冒起,此气有大毒,应避免毒烟冲入口鼻。待烟尽时,迅速将铜勺移开炭火,稍加搅拌后乘热将药倒入平底瓷盘内,即成燧锭。趁其未全凉之前,可将其划成半寸见方的小块,凉后装入瓶,用黄蜡封口待用。

使用方法

取一小粒阳燧锭一头用火软,粘于薄生姜片或纸片上,然后在姜片或纸片的另一面涂上凡士林,将其粘贴于治疗部位。

医者以火点燃阳燧锭,燧锭快燃尽时,在其上盖贴一张五枝追风跌打膏,此时患者会感到治疗部位有一股暖流透入。

三天后除去膏药和姜片或纸片,可见一化脓性小病灶,在其上涂抹麻油或烫伤膏,几天后便可痊愈。 

该灸法不适用于面部及会阴部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