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的家具之二—— 宋代家具的云足

 灯下悦读 2022-09-12 发布于广东

上篇文章《宋代家具之一》,介绍了宋代家具几个特点,其一是气息的清扬向上。

这个特点,在宋代家具腿足上,有鲜明的体现。

宋画中的家具腿足,或为云足,或为如意足,或为王世襄先生所称“挖缺做”,甚或为鹤膝等更复杂的造型。

中国古典家具的腿足变化,历史上有多重演变。不同的时代,腿足的特点也不一样。

汉代,人们席地而坐,不论是承具还是床榻,都很低矮。汉代墓葬壁画中可见矮榻,腿足截面呈L形。

河北望都1号东汉墓壁画

到了魏晋、隋唐之时,由于高坐的方式开始发展,承具和床榻的高度有所增加,腿足的高度增加后,之前的结构变得不够牢固了。并列壸门箱体式桌具、床榻,频繁出现在壁画中,它不仅更美观、讲究,而且解决了结构的稳固问题。

莫高窟217窟壁画

宋代,高坐的生活方式更普及化、日常化。由于家具的制作工具和工艺进一步发展,唐代的壸门箱体式结构,得以进一步简化,但角牙和托泥被保留了下来:它们在维持家具结构稳固方面起着作用。尤其对大型桌、榻来说,托泥更有必要。

宋 佚名《梧阴清暇图》局部

有意思的是,虽然从这时开始,足端的造型变化,对家具的稳固性已经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凡是箱体结构的家具,腿足没有直接落地的,而一直做着各种变化。只是因时代不同,腿足造型各有特点而已。

说到这里,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中国古典家具的两大类型:大木梁架结构家具,与箱体结构家具。(我们暂且把鹤膝桌这一规范之外的特殊类型,排除在外,日后涉及。)

在1944年出版的《中国花梨家具考》一书中,著者古斯塔夫·艾克第一次将中国家具的结构,归纳为大木梁架和箱体结构两种,并将箱体结构家具的起源,追溯至商代青铜禁。此后,这一结论得到包括杨耀、王世襄等后世学者的沿用、发展和印证。

宋画对家具的结构,常常表现得准确、细致。宋画中可以清晰看到箱体式家具的构造。

青铜禁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南宋 佚名 《画屏人物图》

南宋 马远《西园雅集图》

宋 赵大亨《薇省黄昏图》

上图依次显示了: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的青铜禁;六至十二世纪绘画中常见的壸门式榻(其立面由数块壸门造型的薄板组成,薄板镶嵌于框架之内);壸门造型进一步简化了的托泥式桌;以及托泥省去但保留云足的榻。

数千年来,因为中国家具适用于各个时代,所以从造型到细节的发展变化不是突变,而是微调。

宋 佚名 《槐荫消夏图》

南宋 赵伯骕《风檐展卷图》

以上考量的多为大型家具。宋画中的香几、花架类小型家具,装饰性更强,更婀娜多姿,除了云足、如意足,还可见到多种弯腿;另外,它们的体量更小,更容易解决结构的稳固问题,因此足端不一定还有托泥,这也给造型的变化留下更多空间。

宋画中也多见圆凳,其造型同样更偏柔美;圆凳多鼓腿。

宋画中的香几、圆凳

在宋画所见各种腿足造型中,最简练清扬的,可能就是云足了。

南宋 刘松年《宫女图》

宋 佚名《小庭戏婴图》

元 佚名《荷亭对弈图》

到了明代,流行的则是马蹄足。不同于宋代的云足家具,马蹄足的家具,留存于世的很多,气息虽与宋代不同,但也稳健耐看。清代出现了迴纹足,僵硬且累赘了许多。若论灵动轻盈及审美,去宋代远矣。

明画和清画所见马蹄足

有意思的是,虽然在明代,由于榫卯结构发展的完备,箱体结构家具的腿足末端,已经不再需要托泥了。但是,仍有相当的明清家具保留了托泥,尤其是更具备仪式感和精神性的花架、香几、供案。在古人的审美中,托泥本身的存在,可能就足以引发慕古之思了。

下一期,我们将着重讲讲家具的托泥。

左图:香港伍嘉恩女士《明式家具二十年经眼录》香几 右图:明太子朱檀墓出土供案,现藏于山东博物馆

[溪山清远]复现的宋式桌具

复现一张宋式的桌具,对今人而言有何意义?我们为什么要在生活中,使用千年前古人的器物?

科技发展到今天,我们的生活节奏比古代快很多,压力也大很多;但也正是得益于科技的力量,今天身为普通人的我们,更容易接触到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文化和艺术精华。就拿文中所举例的这些宋画来说,古代即便是皇帝或最顶级的文人,也难以见到所有原作。

既然我们已经不可避免地承受了时代之弊,我们是否也应该积极奋起,利用好这个时代的馈赠,才不至辜负?

寻求美好,是人类审美的本能之一。今人的大众审美有时屏蔽了古人的优雅与极致,而只是证明了当下某些所谓“实用主义”的一次性消费,却忽略了“雅致”与“精致”。

对于溪山清远,径往古典的深处,本就是寂寞之道,改变人的消费观念与审美取向,当然任重而道远。在其中,我们越感受到古人心思、精微而深邃的体验,并尝试努力把审美展现于生活的各个角落。我们相信,对于同样能体会到其中区别的人,这是有着莫大的慰藉意义的。

「溪山清远」是从中国艺术中汲取生活的意境,创造当代生活里中国独有的精神空间,让中国生命哲学和审美中的真意和诗性,重新成为当代生活的样式。

「溪山清远」通过创造家具器物来建设这种生活里的诗意,去复现我们生活中丢失的桃花源。这是一种心灵的应答和领悟,「溪山清远」就像关于生活的作品,重新把我们置入内心的山水和心灵的景观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