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送别的桥??灞桥风雪

 洞天禅悟 2022-09-12 发布于云南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0月22日 10:06 来源:CCTV.com

  在唐朝的长安,有两座桥十分著名??城东的灞桥和城西的咸阳桥。





  当时,人们东行送人,多在灞桥折柳赠别,而对要西行的人,则多在咸阳桥挥泪相送。灞桥和咸阳桥成了两座送别的桥,留下许多动人的诗句。

  眼前的桥墩,就是令人们充满想象的灞桥遗址。

  2004年10月,灞河水的急剧下切,使这十个桥礅洗去了蒙在身上的泥沙,露出本来的模样。可以看到,每个桥礅都有3米宽,东西横跨灞河80多米长,可以想见这在千年前的唐朝是何等的壮观。河床上龟裂的泥土诉说着灞桥古老的故事……





  灞桥位于长安城东12公里处的灞河上面。古代长安人向东送行,往往以灞河为界,送人出长安城到灞河后就要在灞桥上分别了。

  这是上个世纪初日本学者拍摄的灞桥最后的模样,通过它我们仿佛回到了当年的长安。

  若是在古代长安,这个地方应该是一派柳色空朦,早在秦汉时,人们就在灞河两岸筑堤植柳,阳春时节,柳絮随风飘舞,好似冬日雪花飞扬。到了隋唐,这里已是“柳色如烟絮如雪”的风景名胜之地了。于是“灞柳风雪”作为灞桥一道独特的景致成为“关中八景”之一。此后,以“风雪”作为比喻,成为诗人们咏柳的一种常用手法。

  按照《西安府志》的记录,当年灞桥两岸,筑堤五里,栽柳万株,游人摩肩接踵,是长安十分壮观的景象。当时,在灞桥旁还设有灞亭,供人话别。起身告别时,人们折柳相赠。 折柳与送别相联系,最早出自《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柳与“留”谐音,折柳赠别,表达出对亲人、朋友的恋恋不舍。美丽的景色令人留恋,而杨柳低垂也使灞桥成为最有诗意的送别的桥。

  于是古人在这里留下了许多感怀的诗句:李白《忆秦娥》中就有:“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的句子。后来人们又将灞桥叫作“销魂桥”, 流传着“年年伤别,灞桥风雪”的词句。

  “折柳赠别”逐渐为文人骚客所乐道。送客至桥头折柳惜别,也就不只是灞桥独有。唐代的雍陶送客来到四川沱江上的“情尽桥”边,联想起灞桥的折柳赠别,提笔将桥名改作了“折柳桥”。

  如今,出西安城向东走的人还是要穿过灞河,灞河上也建起了多座现代的新灞桥,只是,过往的人们可曾想到这里当年的垂柳依依,想到灞桥的送别情。

责编:李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